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馒头”的来历 竟然这么传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8
转发:0
评论:0
“馒头”的来历竟然这么传奇,相传在三国时期,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于是诸葛亮便亲自带兵去

相传在三国时期,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于是诸葛亮便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

那时,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特别重而且那里的泸水还有毒。

诸葛亮的手下便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按照当地人的做法,就是要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然后用他们的头去祭祀泸水的河神。

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了,可是他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他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代替“蛮”头当作祭品去祭祀河神。

后来,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我们北方。由于“蛮头”太吓人了,所以聪明的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称为“馒头”。

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咱们北方人的主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翦姓”的传奇来历
中国人的姓氏中,有一个“翦”姓,很少见,只存在于湖南常德一带,此姓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更神奇的是,翦姓人本来是维吾尔人。翦氏本姓哈勒,最初生活在古高昌王国西域回部望族(今新疆哈密),因为不满西辽的统治,于是身为高昌都督的哈勒将军杀掉了西辽派在高昌国的监国,归顺了当时势力强大的元太祖成吉思汗,从此,哈勒将军跟随元太祖南征北战,屡战屡捷,以军功被封为“折冲将军”,后裔也世代在元朝为官。公元14世纪中叶,元灭明兴,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平定南方叛乱,起用了哈勒将军后裔哈勒•八十为都督,率众将南征,进入湖广一带,因八十勇武善战、精通兵家韬略,不仅平息了湖广叛乱,也平息了云贵等地叛乱,为明朝南方的安定立下大功。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封哈勒•八十为“镇南定国将军”,赐姓“翦”,并在今天的湖南常德赐封土地。于是哈勒将军率部队驻扎在今天的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株木山枫树口,自命名牌楼岗,因赐姓“翦”,被
· 包拯的收入竟然这么高!
包公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是开封府府尹,大事小事都管,他清正廉明,一身正气,在百姓们心里就是清官的代名词。在普通人看来清官都是两袖清风,干干净净的,但是肯定不知道包拯一年能赚那么多钱!我们来详细说说。包拯做到开封市市长的时候,头上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按宋仁宗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佑禄令》,权知...
· 馒头
历史汉朝时,由于磨已广泛应用,蒸制的面食也随之流行于全国各地,当时统称为“饼”。“曼头”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束广微,又称“蒸饼”。馒头一词出自三国蜀汉诸葛亮。当时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以讨孟获。根据当地的习俗,大军渡江之前必须以人头祭祀河神。诸葛亮遂命人以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头投入江中。诸葛亮将其命名为“瞒头”,即欺瞒河神之假头之意。另一说命名为“蛮头”,蛮人之头之意;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唐代以后,馒头变小,称“”、“灌浆”、“馒役”、“瞒头”、“粳头”。此后,无论有无馅心,均统称馒头。直到北宋,才出现包子这一称呼,指代有馅的馒头,而馒头一词本身则逐渐变成无馅制品的统称。分类2007年12月20日,国家认监委(国家质检总局分管机构)发布了国家标准《小麦粉馒头(GB/T21118-2007)》,其中将以小麦粉为原料生产的馒头,分为热包装馒头和冷包装馒头两大类。
· 戈家坞的来历竟然还有这种传说?
树山村的一个个山坞均是山峦怀抱绿树成荫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鸟儿的歌唱没有林立的高楼只有掩映在树丛和竹林里的农家小院没有工业污染了的臭水沟只有清澈的小溪和碧波荡漾的池塘这里还有茶树、杨梅林、梨树林、竹海,以及蜿蜒其间的吁陌小道。这里似乎还回荡着古寺曾经的悠悠钟声,似乎还能在竹林深处见到一朝朝、一代代文人墨客衣袂飘飘的身影,以及他们留在小路上的依稀屐痕。戈家坞当然也是这样也浓缩着2500年苏州水乡的尤限韵味戈家坞地形地势,明显区别于大石坞,大石坞开阔平坦,直接而几无回旋曲折,阳气十足,戈家坞曲折幽深,山前阶地层次错落,最长的延伸达200多米,又配以漫山翠竹、梅林、泉水、怪石,在勘舆家眼里,实在是块难觅的风水宝地。相传,明末清初,江南出了个姓戈的大富翁。这富翁年事渐高,便清了风水先生四处踏勘,想找块宝地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处,最后找到了万安山(阳山)下现树山村戈家坞的地方。戈家开始在此建墓,墓园规模宏...
· 陈姓人口这么多竟然这么牛!
陈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中国陈姓人口多达70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陈姓在南方居多北方较少,那么陈姓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呢?陈氏图腾颍川望族颍川陈氏是陈氏家族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东汉太丘长陈��共有六个儿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当时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颍川陈氏由汉末入魏晋,成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子孙历十余世冠冕相承,在许昌、长葛一带度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安定生活。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可说是魏晋时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陈氏皇族南朝陈国的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统一了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南国故土,传承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从而也使长江流域从根本上替代了中原大地,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陈朝一家。陈霸先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