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腊八粥熬成品粥色纯红 取避邪之意呼为“朱砂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3
转发:0
评论:0
腊八粥熬成品粥色纯红取避邪之意呼为“朱砂粥”,喝腊八粥,我从小就讨厌粥里煮得烂乎乎的红枣。最近才偶然高兴地发现,原来往昔真

  喝腊八粥,我从小就讨厌粥里煮得烂乎乎的红枣。最近才偶然高兴地发现,原来往昔真正讲究的腊八粥,就是不会掺有煮枣!

  据金寄水、周沙尘《王府生活实录》所言,在过去,“豆、枣相掺,米、果同煮”,是“粗粥”。另有“细粥”,也叫全粥,熬成品是粥色纯红,却不见一粒豆、半颗枣。腊八粥必须精心熬成红色,这一点今天似乎已经不强调了,但却是曾经的风俗。

  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腊八粥”已经盛行,但只说各个佛寺煮“七宝五味粥”,民间则家家“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并不强调粥的颜色。不过,元人熊梦祥《析津志》中却写道,每逢腊八这一天,佛寺中熬“红糟粥”,皇宫以及百官士庶之家则一律“作朱砂粥”,可见,是在元代,形成了腊八一定煮红粥的风气。

  古人认为朱砂可以避邪,让腊八粥呈红色,并且呼为“朱砂粥”,想来也是取避邪之意吧。粥内当然不能真的放朱砂,而是借助红豆、红枣来染色。至于具体方法,明代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中提到,“先期数日,将红枣搥破泡汤”,到初八日的早上再以这种枣汤煮粥。清人富蔡敦崇《燕京岁时记》里则说是将滤去皮的红枣泥与杂米一起煮。《王府生活实录》里介绍的方式最为细致:将红豆在清水中熬汤,红枣也在清水中熬汤,熬成绛红色的豆汤、枣汤,然后将豆、枣都滤去,再以两种清汤合在一起,小火煮熬“粥米”。

  粥米就是腊八粥所用的杂米。细粥仅粥米就要包括十种,大致为莲子、茨实、菱角、薏仁米、白米、糯米、大麦米、黄米、小米、高粱米,熬成红润澄净的一锅杂米粥,其内并无红豆与红枣的影迹。

  那么,腊八粥内一定要有杂果,却又如何而来?原来,“粥果”要另配,花色很多,包括白葡萄干、熟栗子、青梅、糖渍樱桃以及制熟的大杏仁、榛子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等。其中也有小枣,但要去掉外皮,一剖为二,除掉枣核,以便其口感细腻。同时,杏仁等果仁中的一部分利用红麯或胭脂染成红色。

  馈送亲友时,是将红粥盛在罐内,各色果仁分别装在大攒盒的一个个小格里,配套送出。临到食用,才将红粥分别舀至一只只碗中,再由手巧的人把红、白两色的果仁在粥面上洒成一个方形的图案,其间点缀栗、枣、青梅、樱桃,缤纷多彩,据说喝起来也别有风味。

  在腊八粥上用多种果仁撒出吉祥图案,说来也是惊人漫长的传统风俗,宋人庄绰《鸡肋编》里已经记录:“宁州腊月八日,人家竞作白粥,于上以柿、栗之类染为众色,为花鸟像,更相遗送。”发展到清代,竟演变成将粥果加工为各式迷你小工艺品的风气。据孔子七十七代孙女孔德懋回忆,当年曲阜孔府内就是如此,例如红色的山楂果会雕成小小的镂空花篮,令其浮立在粥面上。

  《燕京岁时记》、《北京岁时记》则记载,民间流行用粥果拼塑成小狮子,叫“果狮”,大致是以干枣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为狮子头、松仁作足、杏仁作尾,以糖粘连成形。此外也用类似方法粘成袖珍小娃娃的形象,等到浓稠的腊八粥在碗中晾到半凝固状态时,把如此的果狮、小童像轻轻放到粥面上,宛如彩色浮雕的效果。

  更惹人口水的是,清代讲究人家喝腊八粥时,要配四样粥菜、四样点心,其中一样粥菜是山鸡丁炒粥果,也就是将核桃仁、杏仁、松子仁、花生仁、白葡萄干与山鸡的肉丁一起炒成热菜。如此细粥小菜的搭配,听起来真是好香美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腊八粥的由来
中国民间农历腊月初八有熬腊八粥的习俗,称为“腊八节”。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佛祖成道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祭祀腊神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腊祭日。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
·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的由来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这一天,寺院都要举行纪念法会,称为成道会、腊八会,并以“腊八粥”供佛飨众。佛陀成道日为何要供养腊八粥呢?其缘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达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以淡泊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渐渐地太子觉悟到:世间的人追逐物欲,沈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如果执着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证悟菩提,最好是舍弃苦乐二边,过着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能进趋解脱大道。太子有了这一番体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但因太子的形体瘦弱,竟疲乏无力的倒在尼连禅河边,过了一会,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树枝方站起来,走不了几步,又瘫倒在岸上。这时,河边有一个名叫难陀波罗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门横卧在河岸旁,好像毫无气力似的,她...
·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节日食。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有一天游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饥饿昏倒在地。这时,一位牧女路过此地,便拿出自己带的各种食品的野果混合做成的午餐喂他,使他恢复了元气。后来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为了报答牧女的救命之恩,便将这种用野果做成的午餐定为这天节日食品。从此,每到“腊七”这天,寺院僧侣便取清新谷果终夜熬粥,至天明先供佛祖,尔后喝粥以示纪念。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这种粥就逐渐发展为僧俗共赏的传统腊八粥了。我国民间至今仍重视这一节俗。腊八粥常用江米、小米、赤小豆、莲子、慧仁、核桃、红枣、桂圆等熬成,香润甜糯,别具风格。
·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
· 腊八粥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这一天,寺院都要举行纪念法会,称为成道会、腊八会,并以“腊八粥”供佛飨众。佛陀成道日为何要供养腊八粥呢?其缘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达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以淡泊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渐渐地太子觉悟到:世间的人追逐物欲,沈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如果执着于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证悟菩提,最好是舍弃苦乐二边,过着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能进趋解脱大道。太子有了这一番体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但因太子的形体瘦弱,竟疲乏无力的倒在尼连禅河边,过了一会,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树枝方站起来,走不了几步,又瘫倒在岸上。这时,河边有一个名叫难陀波罗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门横卧在河岸旁,好像毫无气力似的,她立时生起同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