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叶适怎样以“功利之学”来反对朱熹理学
靖康之耻后,由于南宋偏安一隅,无数仁人志士都想建功立业,收复北方领土,温州人叶适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在国家如此危难之际,朱熹理学却提倡性理空谈的道德修养功夫,是很不合时宜的。
叶适以“功利之学”来反对朱熹理学。他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重本抑末”。叶适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对当时的性理空谈。
叶适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出生在温州瑞安县城水心街,其父性情开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母亲杜氏嫁到叶家的那一年,恰逢水灾,家中器物被大水冲尽,叶家生活自此更为艰难,居无定所,先后搬家达21次之多。11岁时,名儒陈傅良在县城林元章家执教,叶适经常在林家嬉戏,由于生性聪颖,讨人喜欢,林元章就让其陪同林家子弟读书,从而获得了师从陈傅良学习的机会。
13岁时叶适随父从瑞安迁到温州(古称永嘉);15岁,学诗、学时文,对他一生学术造诣产生了深刻影响。16岁时,叶适开始在温州乐清当讲习(老师)谋生。淳熙四年(1177年),叶适得南宋名相周必大的保荐,漕试(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合格,中举人。次年春,中进士第二名(榜眼)。自此,叶适踏入仕途。历仕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权(代理)工部侍郎、吏部侍郎。
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南宋大臣韩侂胄伐金失败,叶适以宝谟阁待制主持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金兵退,他被进用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对巩固边防作出了贡献。
因为古人称温州为永嘉,所以叶适在哲学上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他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商业,主张提高商人地位,是历史上温州人富于创业精神的理论源头。
“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要维护你发表意见的权利”。尽管叶适一生反对朱熹的理学思想,但当淳熙十五年(1188年)六月,发生了朱熹无端被兵部侍郎林栗参劾时,叶适立即义无反顾地上书,为朱熹辩护。在呈送朝廷的《辨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一文中,他猛烈地抨击了林栗以政治权力压制学术思想的恶劣行径,为维护朱熹的学术自由伸张了正义。可见,叶适是一个理论上旗帜鲜明,人格上又极具正义感的知识分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