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爱国诗人屈大均怎么死的 屈大均墓怎么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8
转发:0
评论:0
爱国诗人屈大均怎么死的屈大均墓怎么样的,屈大均怎么死的屈大均不但是明朝之际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屈大均也是反清复明

  屈大均怎么死的

  屈大均不但是明朝之际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屈大均也是反清复明主要将领。众所周知,反清复明运动持续了一百多年,清朝廷为了稳固大清政权,曾以严酷的刑罚来置办反清复明人士。屈大均既然作为反清复明将领,那么屈大均的下场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屈大均怎么死的呢?在记载屈大均生平经历书籍中,都有讲述屈大均怎么死的。

  话说,屈大均还没实现自己的仕途抱负明朝就已灭亡了。在老师陈邦彦的影响下,屈大均加入了反清复明的队伍。随着清朝廷的,许多反清复明人士都遭到了。为了实现反清复明的愿望,屈大均先后将希望寄托在郑成功和吴三桂身上。屈大均投入吴三桂门下时,才发现吴三桂只是借着反清复明的幌子来实现自己争霸割据的心愿。屈大均看清实际情况后,便以身体欠安为由返回了广东。

  回到广东后,屈大均一直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公元1674年,清朝廷收复了台湾,此时的屈大均深知时局已定,他便停止了一切反清活动。晚年时,屈大均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著作上,通过屈大均的努力,他编成了《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多部作品。最让人钦佩的是,屈大均不顾清朝廷重压政策,写下抗清志士的颂歌。根据记载得知,屈大均在公元1696年6月27日,在家乡广东因病去世,终年66岁。

  屈大均墓

  屈大均墓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如今已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屈大均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屈大均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反清志士,便修建了屈大均墓。经过统计得知,屈大均墓占地面积大约为150平方米,其中包括屈大均墓,以及屈大均家人墓。

  从外观来看,屈大均墓呈梯形,屈大均墓前宽14.5米,后宽6.8米两侧约为9.8米长。屈大均墓处于中间位置,墓面呈现“凸”字形。屈大均墓是由灰沙建造的,长为1.7米,宽为2.8米。从正方看去,屈大均墓如同钟表形状,中间有一块青石碑,上面写着“明屈翁山先生墓”七个大字。从落款得知,青石碑上的文字是民国十八年陈樾先生所题的。青石碑前方还有一个祭拜台,祭拜台是长方形状。

  除此之外,屈大均墓的左右方还有一块高为1.78米,宽为1.8米的墓表,上面写的是屈大均生平经历以及人物贡献。屈大均墓前方右侧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墓松图碑记”五个大字。因为时间久远,所以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根本无法辨别上面的内容。屈大均父亲的墓位于屈大均墓的左上方,屈大均母亲的墓位于屈大均墓的右上方,屈大均墓的左下方是屈大均儿子儿媳的墓。1986年,正值屈大均逝世290周年,当地政府为了纪念屈大均,专门修建了思贤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屈大均墓
屈大均墓,是明末清初的反清志士屈大均以及其父母子媳之墓。1989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屈大均及其家人的墓地前部阔14.5米,后部阔6.8米,两侧长9.8米。屈大均的墓立于墓域中间靠右之处。坟面呈“凸”字形,用灰沙建造,长1.7米,宽2.8米,是由享堂和山手组成的交椅墓。从正面看去,享堂正面的立壁为钟形,中间有一块青石碑,碑面正中刻着“明屈翁山先生墓”七个字,留款为“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南海陈樾题”。碑前面有一块长方形状的拜台。享堂前两侧各筑有一排半米多高的石壁,称为山手。屈大均的墓表在屈大均墓的左后方,高1.78米,宽1.8米,是当地出身的进士、翰林院编修吴道F所书,内容是屈大均的生平以及建树。屈大均墓前方右侧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墓松图碑记”,但碑文因为年代太久,遭风雨侵蚀而已经字迹模糊。屈大均墓的左上方是父亲屈澹足的墓,右上方则是母亲黄太君墓,而左下方则为屈大均儿子与儿...
· 广东屈大均墓
简要介绍:屈大均墓,是明末清初的反清志士屈大均以及其父母子媳之墓。1989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屈大均及其家人的墓地前部阔14.5米,后部阔6.8米,两侧长9.8米。屈大均的墓立于墓域中间靠右之处。坟面呈“凸”字形,用灰沙建造,长1.7米,宽2.8米,是由享堂和山手组成的交椅墓。从正面看去,享堂正面的立壁为钟形,中间有一块青石碑,碑面正中刻着“明屈翁山先生墓”七个字,留款为“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南海陈樾题”。碑前面有一块长方形状的拜台。享堂前两侧各筑有一排半米多高的石壁,称为山手。屈大均的墓表在屈大均墓的左后方,高1.78米,宽1.8米,是当地出身的进士、翰林院编修吴道g所书,内容是屈大均的生平以及建树。屈大均墓前方右侧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墓松图碑记”,但碑文因为年代太久,遭风雨侵蚀而已经字迹模糊。屈大均墓的左上方是父亲屈澹足的墓,右上方则是母亲黄太君墓,而左下方则为屈...
· 品读屈氏大宗祠里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
走进化龙镇莘汀村,经历无数沧桑风雨的屈氏大宗祠,轩昂矗立分外恢弘肃正。原来这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的祖祠。相传,屈大均小时候曾在祠堂旁边的屋舍里读书,后到越秀山跟名儒陈邦彦读书,继而奔走全国各地,结交了众多仁人志士,并将岭南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屈氏大宗祠对面的村落,则是新造镇思贤村。屈大均的墓地位于思贤村东北的宝珠岗上,墓地呈梯形,亦面朝东北。除屈大均外,墓地还葬着其父、母、子、媳,共四座墓。屈大均的墓历尽沧桑,民国十八年,时任番禺县县长陈樾主持重修坟茔,并亲自刻写“明屈翁山先生墓”碑。1985年,广州市、番禺县政府拨款再次修缮,1986年,为纪念屈大均逝世290周年,番禺县政府在墓前修筑“思贤亭”以纪念。屈大均墓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屈大均,号翁山、介子,号莱圃,番禺沙亭乡人(宋元明清及至民国时的沙亭乡含现在的化龙镇沙亭村、莘汀村,新造镇思贤村,屈大均为今新造镇思贤村人),明末...
· 文学家屈大均
简要介绍: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人物生平:屈大均生于1630年(崇祯三年)10月10日,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即今之广州荔湾区西场)。1640年(崇帧十三年),随父亲归原籍番禺,恢复屈姓,更名大均。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1646年(顺治三年)补南海县生员。参与抗清斗争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陷广州。1648年(顺治五年),屈大均参加其师陈邦彦以及陈子壮、张家玉等的反清斗争,同年失败。后至肇庆,向南明永历帝呈《中兴...
· 文学家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1]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参与抗清斗争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陷广州。1648年(顺治五年),屈大均参加其师陈邦彦以及陈子壮、张家玉等的反清斗争,同年失败。后至肇庆,向南明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不久因父殁急归。[2]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其后,为避免清廷的,他入寺庙削发为僧,并将居所命名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