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宋政治家寇凖的故事 寇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28
转发:0
评论:0
北宋政治家寇凖的故事寇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寇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一语成谶

  寇凖年轻时曾写诗“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一语成谶,最后卒于东南门至海岸只有十里远的雷州,远离家乡万里。[19]

  无楼台相公

  处士魏野与寇凖交好,他作诗称赞寇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无楼台相公”的美号就这样叫开了。据说寇凖初执掌相府的时候,生活还是很奢侈的,那么后来为什么会变成“无楼台相公”呢?故事是这样的——寇凖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凖见她面目姣好 ,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当时寇凖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见到这个情形很气愤,事后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寇凖读了蒨桃的诗,很是感动。默默想道:蒨桃诗说的对,这一匹一匹的绫缎,都来之不易,随心所欲挥霍是不应该的,就坚决改了,从此以后一直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

  寇竹渡

  据说雷州人民护送寇凖灵枢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时,突然狂风大作,骤雨滂沱,大家无法北上,只好停下来,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冲走,大家就在灵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护棺之竹竟然长出新芽。后人为了悼念这位贤相,遂把此渡命名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关帝灵签第八十一签就是“寇公任雷阳”,这是寇凖在雷州任职的典故。此签的意思是被人欺凌,暂时耐守,自可昭雪。宋仁宗为寇凖平反后,雷州人民“悼其屈,而哀其忠”,把寇凖的住所改为寇公祠。如今的寇公祠内,仍陈列着皇帝因寇凖而下的一道道诏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政治家寇凖生平简介寇凖是怎么死的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九月,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北宋政治家寇凖生平简介书香门第寇凖先世曾居太原太谷昌平乡,后移居冯诩,最后迁至华州下邦。寇凖出身于名门望族,其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
· 北宋政治家寇凖是怎么死的寇凖的后世纪念有哪些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九月,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北宋政治家寇凖是怎么死的寇凖遭贬,据说是丁谓等背着宋真宗干的。据《宋史·寇凖传》记载,寇凖被贬,真宗卧病不知,问左右的人为什么多日没见寇凖,左右臣僚都不敢回答实...
· 北宋政治家寇凖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寇凖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九月,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历史如何评价寇凖《宋史》:吕端谏秦王居留,表表已见大器,与寇凖同相而常让之,留李继迁之母不诛。真宗之立,闭王继恩于室,以折李后异谋,而定大计;既立,犹请去帘,升...
· 北宋名相寇凖为什么客死异乡?寇凖得罪了哪些人?
北宋名相寇凖为什么客死异乡?寇凖得罪了哪些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寇凖这个人想必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给力的,在历史上也真的是有很多故事的,这个人不简单的,其实能做到宰相的人当然都是不简单的,但是但是有人总得有一死的,话说这个寇凖最后是死了的,而且下场十分的惨烈,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做了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吧,话说这个寇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沦落到这个下场的,真的是好悲惨哦!寇凖是北宋名相,对宋朝功重如山,下场却悲惨。寇凖19岁当知县,30岁升同知院事(二品),后因得罪宋太宗被赶出京城,由于宋太宗离不开他,又把他召回来。宋真宗即位6年后,42岁的寇凖任宰相,45岁被降级赶到陕州,58岁又被召回京,不久后又再次被罢相,逐出京城。寇凖最后屡次被贬,61岁被流放到雷州,雷州环境恶劣,居住条件差,寇凖抑郁成疾,一年后客死他乡,时年62岁。最惨的是,死后因为朝廷给...
· 寇凖是个怎样的人?宋真宗和宋太宗为何如此信任寇凖?
在古代,有很多以舍命直谏君主而闻名的臣子,最为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魏征。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得到寇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他所说的这个寇凖是什么人呢?寇凖是宋代名臣,和魏征一样,他也以敢于向皇帝直谏而闻名,有一次他甚至大胆到把手爪子伸向了皇帝的龙袍,扯住皇帝衣角,不让皇帝离开,非让宋太宗听他说话。寇凖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先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则赐以官职为姓。其父寇湘屡建功勋,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寇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纪很小就能写诗作文,年仅19岁就高中进士。当时,宋太宗选取进士,都会亲临现场随机提问抽查,那些年纪轻轻的考生,他都不予录用。正因如此,有人见寇凖才19岁就考中进士(有说法称古代的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可能也得不到太宗的青睐,就给寇凖提议,让他谎报年龄。寇凖听后却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