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五代十国政治:大体沿用唐朝制度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3
转发:0
评论:0
五代十国政治: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飞龙使、翰林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种之多。十国诸国中虽然有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政治架构等同五代。由于五代十国大多是从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幕僚往往担任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三师、三公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笼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宋朝冗官繁多的源头。

  五代十国时期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继承。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

  枢密使

  唐中叶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两护军中尉与两枢密使号称“四贵”,往往侵夺相权,威逼皇帝。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开始用朝臣充任枢密使。后梁初,曾改为崇政院使,后唐恢复旧名。以后,除后晋曾短期废置外,历朝相沿设置。枢密使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又大多为武将,皇帝经常与其商议军国大事,有时由枢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镇。其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居宰相之位,但枢密使的权势凌驾于宰相之上(宰相有时也兼任枢密使)。由于战事频繁,因此,军事机要成为枢密院的主要职司。宋代中书和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就在五代开端。当时,其他政权大抵也都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官职。

  三司使

  唐初,财务主要由户部下辖的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分管。中唐以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分管租税、财务收支和盐铁专卖、物资转运事务,常由非户部的官员分别以判、知或使的名义分管。

  唐昭宗在位时,以宰相崔胤兼领三司使,才开始出现三司使的官名。后唐曾设置租庸使,管辖三司,又曾命大臣一人判三司事,最后正式设置三司使和副使的专职,掌管中央财务。地方财政也听从三司指挥。以后历朝相承不废,北宋前期三司理财的体制也是沿袭五代的。

  法律

  五代十国时的刑法,基本行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编敕,但因历朝又都有新颁的敕条,汇编附益,使得格敕前后重复矛盾。显德四年(957年),世宗令大臣们进行整理,唐代律令条文难解的,加上注释格敕繁杂的,加以删除,汇编为《大周刑统》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编的《宋刑统》即就此书略加增删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朝政治: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
参见:宋朝政治制度、宋朝官制宋朝的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 五代十国服饰:五代男性首服大体沿用唐制
几十年的割据预示着国家的统一,政权的频繁使服饰文化底蕴更为厚实。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历经50余载,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也有不同,即幞头巾子变化明显。幕府燕闲录中说到“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鲜,或翘上后反折于下;或如团扇、蕉叶之状,合抱于前。伪孟蜀始以漆纱为之,湖南马希范二角左右长丈余,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唐宋二代幞头样式不同,中间经历了五代时期的转型样式。后唐李存勖即位后,尚方进御巾裹,有圣逍遥、安乐巾、珠龙便巾、清凉、宝山、交龙、太守、六合、舍人、二仪等数十种。南唐韩熙载在江南造青纱帽,人称“韩君轻格”。这种巾式,与唐宋都不相同,比宋代东坡巾要高,頂为尖形。《韩载锡夜宴图》局部线描图,可见其幞头样式五代男性首服特点见下图,《中国古代服饰》总结:“五代十国时间较短,服饰大体沿用唐制,但首服有些变化。”...
· 简明正史——五代十国政治制度
五代的政治制度,基本承袭于隋唐,然各国各代因形势的变化,因当地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变革了一些部分。下分职官、考选、兵制、刑法四个方面叙述。职官制度。从形式来说,五代的中央政府还是以三省六部为主,然而其很大的一部分职能转移了,转到了特设的机构和使的手中。三省的最高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的名号,多授予臣服的割据政权首领及方镇大将,以为荣誉。而主事的宰相,则常用各部尚书、侍郎或其他高级职务,加平章事来确定。梁太祖登基,将唐由宦官主掌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并开始用士人为官员,以敬翔为院使,设一名判官为副手,后改名为副使。下设直学士二员,选有政术者或精文学者担任。崇政院使名义在宰相之下,实际是顾问参谋军政大务,宣达皇命,让宰相执行。后唐时,将崇政院复名为枢密院,令宰相郭崇韬兼院使。此后几代,多有宰相兼枢密使之事,不仅扩大了枢密使的权限,而且宰相不兼枢密使,则落为徒有虚名。后汉晚期,郭威以兼枢密使的身份...
· 唐朝裴炎只是政治制度下的
唐朝裴炎唐朝宰相裴炎早年的时候就勤奋好学,同学在游玩的时候,他仍旧刻苦钻研,还因为觉得自己学术不精,而拒绝政府的征辟。唐朝宰相裴炎680年,裴炎成为宰相,在唐高宗前往洛阳的时候,被安排在长安城守候,并且辅佐太子。唐高宗去世后,自己的学生唐中宗即位,当然好好嘉奖自己的老师,裴炎当上了中书令。唐中宗想要给自己岳父升官,裴炎出面制止,中宗很不开心,威胁裴炎。裴炎非常恐慌,就禀告太后废除皇帝。之后的皇帝是唐睿宗,但是朝中大权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武则天想要为自己的祖先修庙,裴炎进谏说,太后现在还不应该偏袒自己的亲属,难道太后忘了,当年的吕后吗。武则天认为当初的吕后把天下大权交给还在世的人,我现在追悼死去的人,有什么不妥吗,觉得裴炎诚心和自己作对。裴炎因此也得罪了武则天。后来武则天忌惮皇叔权力太高,想要下杀手,在问大臣意见的时候,又遭到裴炎的极力反对,武则天对裴炎的态度越来越差。九月,有人起兵反对武则天...
· 晋国政治制度
公元前633年,晋国始“作三军”,以“Se将中军”①(《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此为S氏始兴。公元前632年,Se卒,“原轸(即先轸,原为其食邑,晋人多以食邑为氏)将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此为先氏始兴。公元前627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其子“先且居将中军”(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2年,先且居(即霍伯,霍盖其采邑)死,次年,阳处父“易中军”(文公六年),赵盾为政,逐孤氏,逼晋君,灵公欲杀之,未克,反为所杀,赵盾立成公,此为赵氏始兴。《左传》宣公二年云:“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为公族大夫)。又宦其余子,亦为余子(亦治余子之政);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从此晋国以异姓、异氏为公族,公室卑弱从此始。公元前601年,“S缺(代赵盾)为政”(《左传》宣公八年)。公元前597年,S缺已死,荀林父代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