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资治通鉴故事 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9
转发:0
评论:0
资治通鉴故事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被视为必读之书。

  成语《暗弱无断》: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出处:《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成语《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

  成语《百废俱举》: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

  成语《北门南牙》: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

  成语《边尘不惊》: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

  成语《表里相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出处:《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

  成语《冰山难靠》: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

  成语《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成语《沉毅寡言》: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

  成语《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

  出处:《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

  成语《出奇取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出处:《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

  成语《大有人在》: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出处:《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

  成语《敦默寡言》:稳重而少言语。

  出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

  成语《顿纲振纪》: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出处:《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

  成语《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成语《富室大家》释: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访闻近来所在和籴,未得朝廷抛数,预行多敷;富室

  成语《腹心之患》:比喻严重的祸患。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

  成语《高下在口》:犹言信口雌黄。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

  成语《膏梁子弟》:膏:肥肉;梁:细粮;膏梁:泛指美味的饭菜。旧时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

  成语《根结盘固》: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成语《望风而逃》: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出处:《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渊藻

  成语《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成语《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

  成语《丝恩发怨》: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

  成语《人才辈出》: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成语《轻虑浅谋》: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出处:《资治通鉴·秦纪·始皇帝二十五年》:“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虚远谋,挑

  成语《请君入瓮》: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

  成语《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

  成语《剖腹藏珠》: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成语《鸟面鹄形》: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资治通鉴
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将颖邸旧书2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并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等服务,要他继续写下去,并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于是司马光就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居家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请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读书于其中”,“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夜秉烛著书,生病时亦不休息。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说:“先王曰,死生命也。”就这样过了15年不问政事的著书岁月。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治理”。“通”则意谓著
· 《资治通鉴》赵奢收税的故事
《资治通鉴》赵奢收税的故事选自《资治通鉴》卷五,赵奢是掌管农田租税的税官,他严明执法,既有利于赵王,也有利于赵王族,但他敢于杀平原君的家人,很难得。平原君先暗后明,为赵王族利益出发,无可歌颂。但在封建社会里,居上位者能与万民共同奉公守法,利国、利民、利身,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的家人不肯交。赵奢用法律处置〔平原君〕,杀死平原君家中管事人九名。平原君十分恼怒,想杀死赵奢,赵奢便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今纵容家人而不奉公守法,法纪就会削弱,法纪削弱国家也就衰弱,国家衰弱则各国来犯,赵国便不存在了。您还到哪里找现在的富贵呢!以您的尊贵地位,带头奉公守法则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则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家江山稳固,而您作为王族贵戚,难道会被各国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明,便〔将赵奢〕介绍给赵王。赵王让(他)管理国家赋税,(于是)国家赋税征收顺利,人民...
·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
· 续资治通鉴
编纂过程毕沅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干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参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叶隆礼《契丹国志》及各家说部、文集约百数十种,历时二十年撰写《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在毕沅生前仅初刻一〇三卷,后因毕家涉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二〇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撰写风格差异极大,《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虽有取舍剪裁,但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毕沅曰”等史论,梁启超说“读一二次便不愿再读了”。《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加之编书时断时续,难免脱讹衍倒,参差抵牾。张之洞《书目答问》在毕沅书下注:“朱元明人续《通鉴》甚多,有此皆可废。”梁启超虽读来乏味,仍称:“盖自此书出而诸家《续鉴》可废矣!”目录宋纪元纪参见资治...
· 《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资治通鉴的文学价值
《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纪传体体史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