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刀削面的由来 山西美食刀削面是怎么来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7
转发:0
评论:0
刀削面的由来山西美食刀削面是怎么来的?,刀削面的由来: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

  刀削面的由来: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山西有名的面食有刀削面、拉面、擀面、剔尖、拨鱼、河涝、猫耳朵、擦疙蚪、揪片、刀拨面、搓鱼、推窝窝、溜鱼儿、抿面、莜面栲栲等。刀削面又称“飞刀削面”,这个名称将刀削面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刀削面刀起面飞落锅很快,中间形成一道白色的弧线,视觉效果堪称一绝。有人对刀削面做出了生动的描绘: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山西刀削面已流传数百年之久,相传当时蒙古鞑靼人占领中原,建立元朝。统治者们为了防止人民群众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器皿,并做出相关规定:十户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由鞑靼人保管。

  一天中午,一老者的老婆将面和成面团,就让老者去取厨刀,结果刀被人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谁知老者刚出鞑靼人大门,被一件东西碰了脚,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于是他悄悄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吃面条,可是刀却没取回来,急得老者团团转。

  忽然,他想起怀里的铁片,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片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片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哪能切面条。”老者生气地说:“切不动你就砍。”一个“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揉好,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片片的面片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卤让老者吃,老者边吃边称赞。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得到人们青睐。

  后来,“凤阳”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便流传于小摊贩,后来又经过几次改良,便成了今天风味独特的刀削面。

  刀削面全凭刀削,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爱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盛誉颇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10道名小吃的历史由来知道三个绝对是美食家!
导语:老北京名小吃历史悠久,成为北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北京10道名小吃的由来,知道三个的绝对是美食家!艾窝窝艾窝窝是北京一款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清乾隆平息了大、小和卓木叛乱后,把新疆的某个族首领的妻子抢到宫中作他的妃子,也就是香妃。香妃被抢到北京后,日夜茶饭不思,急坏了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家乡小吃送进宫。香妃的丈夫做了一盘祖传的江米团子。香妃见到江米团子,就知道她丈夫来了。江米团子送到宫中,太监问他这东西叫什么名字,他想自己叫艾买提,就叫艾窝窝吧。羊眼包子羊眼包子是北京的一种名小吃,是回民饮食中的佳品,此物因其个头小似羊眼,所以人称羊眼包子。别看包子小,但馅料多样,深受人们喜欢。传清代康熙皇帝曾食用过羊眼包子,故而...
·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的由来
??现代的人根据古人做菜的不同风格,整合出了中国的八大菜系。中国是个吃货齐聚的国家。在每个节气、节日里,各种各样的食材搭配,能变换出了五花八门的食物。立夏吃虾面这是如何而来。下??在闽南侨乡,流传着“立夏食虾面”的习俗。??立夏日,常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五月中旬。这一天,过去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沿海渔民,对“立夏”日的天气特别注意,如果这天下雨,于渔民的捕捞作业大大不利,以致全年渔产歉收。而农民则相反,视立夏降雨为吉兆,俗谚云:“降雨是烂夏,作田人真...
· 麻辣香锅的起源传统美食麻辣香锅的由来
麻辣香锅的起源:麻辣香锅起源于重庆缙云山土家风味,是当地老百姓的家常做法,以麻、辣、鲜、香混一锅为特点。据说,当地人平时喜欢把一大锅菜一起用各种调料味料炒起来吃,而每当有重要的客人时,便会在平常吃的大锅炒菜中加入肉、海鲜、笋片和半成品腐竹等食材。尤其是半成品腐竹,入锅后可以吸收各种肉类和海鲜的鲜味,再加入本身的香味,混合起来,成就了“一锅香”。近来,随着人气的急升,麻辣香锅在原料上也扩展到了海鲜水产、家禽家畜、时鲜蔬菜等单品多达数百种之多。麻辣香锅就是把一大锅各种调料和食材混为一锅炒来吃,虽然在初夏的季节吃麻辣香锅听来有点热,可谁能拒绝这麻、辣、干、香的锅菜还未端上桌便远远传来的扑鼻香呢?一些川菜师傅在香辣与干锅菜的基础上对这种麻辣香锅进行了整理与开发,使麻辣香锅适宜餐厅经营与操作:原料上,扩展到了海鲜水产、家禽家畜、时鲜蔬菜单品多达数百种之多;味型上,融合重庆火锅、川式干锅、香辣菜系特点...
· 山西令狐氏的由来你了解吗?
我们现代说姓氏,是一个意思,就是你的姓,其实在古代姓和氏是不一样的,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意思就是说姓氏用来区别家族的,是否两个家族之间可以通婚。而氏是用来区分贵贱的,所以姓氏家族自有的,而氏可能是后期得来的。中国古代氏的来源就有很多种,有的人氏以地名来命名,又是人会以官名来命名,还有的是职业也可以作为氏,所以古代会有很多的复姓,不过后来慢慢的姓和氏之间也就没有了区别。在山西有一个复姓很特别,是令狐。就是我们看《笑傲江湖》的令狐冲的令狐。令狐其实是黄河东岸(山西这边)的一个地名,我们都知道黄河两岸是秦晋两个大国,所以令狐这里也是两国征战之地。秦桓公时派猛将杜回侵犯晋国边境,晋国这边派出的是将门之后魏颗。在这场秦晋之战中魏颗大破敌兵,生擒杜回,当然了这是史书的记载。还有一个相对神话的记载就是,一位老人为了给魏家报恩,埋伏在草丛中用草绳将杜回绊倒,让魏颗赢得了战争。这也就是结草衔环这个成语的...
· 七夕节是几月几号七夕节的由来、习俗及传统美食
七夕是汉族人们比较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传说每逢到了农历的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就会在鹊桥中相会,因此也被称为情人节。那么2018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呢?七夕节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传统习俗?2018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2018年08月17日星期五农历七月初七戊戌年庚申月辛巳日七夕节的由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开始于汉代,在古代也被称为乞巧节,它是中国古代的妇女节。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06年的时候,七夕节被我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