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满族的风俗习惯 四平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8
转发:0
评论:0
满族的风俗习惯四平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满族的风俗习惯:四平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生存、繁衍

  满族的风俗习惯:四平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生存、繁衍。历史上的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汉族、回族、朝鲜族等都在这里生活过。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诸多生动感人的民间传说。加之秀丽的自然风光,为这块土地增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

  四平市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集居地之一。是满族的“祖宗肇兴之所”。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就出生在伊通。在这块“贡山”、“贡河”相间环抱的沃土上,伊通满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伊通满族的风俗习惯,心里素质仍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虔心敬存下来的满族传世文物,在1987年3月代表吉林省在首都北京展出期间,曾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在伊通县,满族仍较多地保留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伊通满族男子仍普遍穿坎肩,姑娘娴于刺绣,在衣边、门帘、幔帐上绣制优美的图案和“喜庆话”字样。过年剪窗花的习俗仍很盛行。老年妇女绾发盘髻,姑娘蓄发为辫,带耳环的随处可见。满族人家还较多地保存着古建筑的遗风,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尤其以萨满教(满族原始家教)的仪式和婚礼最具有代表性。每到祭福祭天婚丧嫁娶,驱魔治病等活动,都要把萨满请来,此时的萨满脱去常服,穿上神裙,戴上神帽,束上腰铃,手持抓鼓和鼓鞭,一边口诵神词,一边盘旋舞蹈,跳跃礼赞,膜拜娱神。

  满族的旗袍,在清代居“国服”地位。旗袍称“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女子旗袍的领口、衣襟、袖头上都镶有艳丽的花边,穿起来美观、匀称、婀娜多姿,成为最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服装。

  满族的饮食从“天火肉”到“满汉全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火锅。满族火锅历史悠久,在满族历史上曾出现“天上锅”、“地上锅”、“水中锅”、“雀火锅”等多种火锅,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到一处都要吃火锅,使大江南北盛行至今。

  子孙绳,是满族人家记录子孙繁衍的布制绳索,生男孩时在绳索上拴上“嘎啦哈”或小弓箭,生女孩则拴上彩色的布条,是其先民古老的“结绳记事”的遗俗。

  满族的婚嫁礼仪十分讲究从相亲到完婚有一套完整、庄重的礼仪过程。一般有:相亲、迎亲、回门、住对月等。结婚时, 举行送亲车与迎亲车在中途相遇换车仪式,“拜天地”后在南炕“坐福”,晚间在地上放一桌,新郎新娘绕桌三圈后饮酒。桌上一对焟烛,通霄不熄。婚后三天“回门”。

  满族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其中满族曲艺、剪纸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满族的传统体育有珍珠球、跳骆驼、冰嬉、雪地走等。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游戏生动活泼至今不衰,有些已被中小吸纳为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珍珠球”已列入国家体育部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满族的风俗习惯盘点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1.禁忌:满族人也有禁忌。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等。打猎时不鸦、喜鹊等。2.宗教信仰:满族早期信奉萨满教。入关后,又信奉佛教。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疯狂的人”。汉译为“巫”。“萨满”有男有女,并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家萨满早已不存在了。跳神治病为业的神巫,在一些偏僻乡村还偶有活动。早在清代就屡有禁令,但屡禁不止。建国后,国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
· 满族习俗满族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满族过年(春节)基本与汉族差不多,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新一年的二月二日龙抬头。满族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要做粘豆包、豆面卷子等粘食。满族人除夕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八旗所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互赠绣有“岁岁平安”的荷包。满族人除夕下午要摆供、祭祖。不常打开的祖宗龛,年三十中午打开。把擦得铮亮的锡供器摆上五件,主食摆上两摞馒头,一摞五个,猪头摆在正中间,猪鼻孔插上大葱,还有干饭五碗。供菜更有特点:第一碗是煮熟的“猪肉方子”;第二碗是过油鲤鱼;第三碗是炸粉花;第四碗是素菜大葱;第五碗是豆腐方块。满族人祭祖用的祭品,祭祀之后由家人分吃。供方子肉为四时吉庆;供鱼为吉庆有余;供粉花是保佑后辈发家;供大葱要剪去葱根,扎成一把,标志着本家后辈聪明伶俐,光宗耀祖。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然后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
· 满族的祭祀习俗有哪些?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虽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满足的祭祀习俗过程主要分为:祭祖、祭神、祭神树、祭星四个部分。一、祭祖祭祖活动一般安排在白天。摆好供桌及祖位架之后,主祭人将祖先请出,再把一头祭祀用的猪抬到屋内的南炕沿下。这些准备完毕后,主祭人诵读祭文,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辈分一次排列跪听。祭文读完之后,然后叩首起身,众人把猪抬到供桌前,将猪毛退净,并将大小蹄角和猪胆放在供桌右边,然后再将猪抬到供桌上,猪头向外,脚要向右。二、祭神分为白日祭和夜晚祭两种。白日祭:将祭祖时所用的猪分解成十二个部分,不放任何调料放进锅里煮熟作为供品摆设。然后请主祭人在前跪读祭文,跟祭祖一样,参加祭祀的人仍要按辈分依次跪听,然后主祭人率众人行叩首礼。夜晚祭:首先要从祖匣中按先后依次请出七位祖先,放在祖架上,再请出两位摆设在祖匣盖上,将香碗、祭...
· 满族的节日满族的节日有哪些及其怎么来的?
满族的节日: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过年(春节)时每家要杀猪二至三口。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要用黏高粱、小豆等八样粮食煮粥,称为腊八粥。除夕吃饺子,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根白线,谁吃着白线就意味着谁能长寿:也有的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枚铜钱,吃到便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有钱花。此外还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点心“萨其玛”。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夏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
· 满族饮食满族最常见的菜肴有哪些
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类。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麂、獐、狍、雁、鱼等。满族人尤其喜食猪肉。猪肉多用白水煮,谓“白煮肉”。设大宴时则多用烤全羊。满人忌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凡是用狗皮做的东西都禁止使用。据说狗救过满族始祖的命,所以满族人对狗有特殊的感情。白肉血汤:将鲜猪血灌入鲜猪肠内煮熟,切片,与白水煮成的猪肉切片后同码盘中,佐以韭菜花、蒜泥、辣椒油吃。坛肉:将猪肉切小块,煸炒后加葱、姜、大料、腐乳汁,放坛中文火煨烂。豆泥酸菜汤:将泡发的黄豆捣成泥,酸菜切块炒透,放入肉汤、黄豆泥,调好味,炖透即可。炸鸡蛋酱:将鸡蛋液搅匀,倒入热油锅中,边搅边炒,再倒入酱油、大酱。食用时配大葱、黄瓜或青菜蘸食(也可拌食)。芥末墩儿:将大白菜去老帮,整棵横放,切成3厘米长的圆墩状,用沸水烫一下,码入坛中,一层白菜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