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盘点那些日渐消失的中国节日 你都还记得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5
转发:0
评论:0
盘点那些日渐消失的中国节日你都还记得吗?,如今,我们的洋节日很多,而诸多传统的节日,一个个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寒

  如今,我们的洋节日很多,而诸多传统的节日,一个个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寒衣节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称为鬼头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三大“鬼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到长城,也是农历十月初一这天。

  人日节

  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等,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人日”源于古老的创世神话传说。据《占书》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最初,人日节的主要活动是单一的占卜活动。魏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朝,人日节最为盛行,这天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唐代以后,人日节日渐衰落。

  天穿节

  天穿节又叫补天节,为正月二十日(宋代以前,为正月二十三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形成于汉代,在东晋成俗,宋代盛行。

  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是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清代所修类书《渊鉴类函》卷一三《岁时部》记载:“补天穿。《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焚香燃烛、叩头礼拜以敬奉女娲娘娘,而且此项祭祀活动必须由家族里的中老年主妇来主持,以象征女娲在氏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流行,是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上巳节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

  观莲节

  传说农历六月廿四是荷花的生日。宋代已有此节。这一天有划船、观莲等活动。凡有池塘种荷花的人,用纸做灯,内放蜡烛,点亮后置于水面,任其飘去,表示庆祝。

  在水乡泽国的江南一带,此日是举家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泛舟赏荷,笙歌如沸,流传数代,遍染荷香,成为汉民族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

  花朝节

  花朝节,俗称“花神节”。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而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

  天贶节

  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虫王节”等,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祈求晴天等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存在。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掺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 “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

  天灸日

  农历八月初一为天灸日,这一天露水可疗疾明目。

  古人奉岐伯为医神,民间祭祀之,故称天灸日为“天医节”。此外,天灸日民间忌讳下雨,所以有“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之谚。

  天灸日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因为天灸日是最热、阳气最盛的日子。五行属于“阳金”,而肺属“阴金”,当天通过“阳引阴”调补肺功能。肺功能好了,抗病能力也会增强。

  尾牙节

  传说中,尾牙节是拜祭土地公的活动,这一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台地区。每年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腊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也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这一天,商家要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这些消失的麦氏历史建筑,你还记得吗
历朝历代,麦氏有很多骄人建筑,可惜世易时移、战争祸劫,曾经的辉煌消失在历史烟雨中,令人痛心、唏嘘不已。01、消失的百顺麦屋(麦氏祖居)当年百顺麦家府,千户连绵,俨若市镇。村内建有七级黄金塔一座,祠庙两栋,挂“武烈府”匾额,两旁有一副对联:“名誉万年光史第;精中千古壮山河”。村外有停轿坪、破煞坪。铁杖年青时绿林兵的两处地方,分别取名为新、老麦营。铁杖公安葬处大水迳山,成为麦氏祖山,建有麦墓群。百顺麦屋及将军庙拆除记载(本图来自河源麦氏宗亲)重建的百顺将军庙如今,只有麦铁杖始祖墓、铁杖公庙(将军庙)得以重建,其余均已被毁。麦墓群,能找到的就寥寥数座,且不能肯定墓主身份;新老麦营,成了禾田或山野荒地;铁杖公出生地,成了别人的一片宿舍;麦家府已被全拆,偶尔能发现地下的一两块石料古迹……麦氏自铁杖至今已四十多代,留在百顺后裔只有麦村(三角坵)、麦营村、朱安塘。到了唐宋年间,麦氏一族日益枝繁叶茂,人才...
· “知青之歌”还记得吗?
知情是上个世纪中期生人的独特记忆,是好还是不好的记忆,但这份记忆是不可复制的独家记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首知情之歌。知青之歌还记得吗?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称呼,知青是一代人的骄傲知青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的春天、、、、、、有一首歌叫“不忘初心”有一首歌叫“知青之歌”还记得吗?当然记得。一颗纯洁的心还是当年;当年的事,当年的情,历历在目,无不为之激动。知青是历史的永恒篇章,知青是我们的凄美回忆。一颗纯洁的心还是当年;当年的誓言当年的歌,无时无刻不回想在耳边,知青那段乡间山路,是最悲情的文字铺成。一颗纯洁的心还是当年,那些苦辣酸甜,都平抚了我们躁动的青春,坚强了我们“不凡”的人生。回城,待业,“优胜劣汰”下岗,失业。一颗纯洁的心还是当年,如今我们都退休了,我们都走进了六十,七十,我们都老了,我们相遇在网络,我们相逢在灿烂的夕阳。我们的血管里,依然跳跃着当年的热血,当年的豪情当年的爱情,已经完全的组成了...
· 盘点:历代那些的文臣们
文臣爱做只赚不赔的生意,他们的付出就是主意,事成有人赏,事败有人扛。他们是靠脑袋吃饭、跟着皇上混日子的一大族群,不乱民已是属好人,但很少有人把百姓当回事。谄媚的赏根骨头,秉正的贴个标签,但皇帝骨子里一如明崇祯云:“文臣个个可杀!”这些文臣个个自幼诵读圣贤之书,本着《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人格修养道路,走着内圣外王、修身治国的道路,以此自命为救世之良佐,但得志者少,失意者多。网络配图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许多人成为空谈心性的无用之才,投入官场,便一反儒学自我反省与追求完善的要求,或极尽虚伪和掩饰,或披着儒学道统的外衣,参与阴谋污浊的政界恶斗,人性扭曲,营私攀援,利益苟合,最后与专制的君主一道编织了一个个悲剧的网结。公元前712年,鲁国羽父对鲁隐公说,愿替他杀掉鲁桓公,条件是事成后让他当太宰。鲁隐公是个老实人,说:“我因为他年少,才代他行使政权,现在他长大了,我准备把君位交给他。”羽父...
· 不朽的陵墓:盘点金字塔里面埋葬的那些人
金字塔的建造始于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这是古埃及文明的第一个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多位法老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和永恒,举全国之力建造了多座金字塔,作为自己死后的安息之地。这些金字塔,如阶梯金字塔、红色金字塔和胡夫金字塔等,都是古王国时期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内葬着的主要人物1.古王国时期的法老左塞王:他是第三王朝的一位法老,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阶梯金字塔,这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金字塔。阶梯金字塔不仅是左塞王的陵墓,也体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斯尼夫鲁:作为第四王朝的开创者,他继续了金字塔的建造传统。他建造了弯曲金字塔和红色金字塔,后者是古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非阶梯形状的金字塔。胡夫:胡夫是第四王朝最著名的法老之一,他建造了吉萨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高达146米,基底边长230米,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 你见过三块钱的人民币吗?盘点那些奇葩的币值
现在普遍流通的人民币已经是第五套了,以元为单位,它一共有6种面值。就是1、5、10、20、50、100元6种。当然在第四套人民币中,我们还有2元的面值,而在最早期的第一套人民币里,由于当时通胀仍然比较严重,所以最大的币值也曾经有过5万元这样的“巨钞”。但不管怎么变化,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钞票的面值大概逃不出1、2、5、10这几个数字。毕竟我们都习惯了10进制,这几个数比较容易计算嘛!但你知道,在人民币的历史上,还曾经有过“3元”这样的奇葩吗?其实还真有!3元面值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一种。颜色为深绿色,上面印有井冈山龙源口石桥的图案。1928年,红军在这里取得了著名的“龙源口大捷”。第二套人民币中的3元币为啥会有“3”这样的奇怪数字出现呢?原来在当初设计第二套人民币的时候,原本打算将最高面额定为100元,但考虑到当时美国与台湾的敌对情况,一旦100元这样的“大钞”遭到对方伪造,损失和风险将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