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端午节:唐宋北方流行射柳 唐至清妇女回娘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6
转发:0
评论:0
古代端午节:唐宋北方流行射柳唐至清妇女回娘家,古代端午节的气氛在饮食、娱乐和交往当中都有很浓重的体现。饮食不必说了,吃粽子

  古代端午节的气氛在饮食、娱乐和交往当中都有很浓重的体现。饮食不必说了,吃粽子、喝雄黄酒,从先秦到清末,自古皆然,至少在淮河以南是自古皆然(北方人在端午节那天未必吃粽子);娱乐也不必说了,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龙舟竞渡之风绵延千古。但是有一种娱乐并不被我们所熟知,那就是“射柳”。

  例如在唐宋两朝,北方人过端午是非常流行射柳的。所谓射柳,其实就是一帮人各持弓箭,朝事前指定的某根柳枝上射去,瞧谁能把它射断。这种娱乐的危险性丝毫不亚于赛龙舟,因为端午节那天很多人都出来了,你射柳的时候未必能保证对面没有人,强弓硬箭又能及远,嗖的一箭射出,柳枝没射断,把人脖子射断了。

  我们现在过端午一般不走亲戚,古人不然,由唐至清,端午节都是走亲访友和互相馈赠的好机会。首先,妇女在端午那天是要“归宁”的,也就是回娘家,妻子回娘家了,丈夫五月初六那天得去迎接,迎接时不可能空手。其次,皇帝和百官之间也存在一种互相馈赠的关系,例如唐代宗在位的时候,各地节度使必须在五月初五之前把礼物送到宫廷,这些礼物包括金银、丝绸、布匹、牲畜、鸟兽、各地土特产以及各种奢侈品,一般每个节度使的礼物都不能低于一百万钱。唐代宗收下礼物,还有“回赐”,回赐就可怜多了,视礼物厚薄而定,常常是一把折扇、一幅字画什么的。

  唐代宗这人迷信,每年五月初五的中午十二点,他都要让扬州刺史派人去长江之上铸一只很大的青铜镜,据说这种镜子可以照见人间善恶,还可以祛风辟邪,经常照的话,益寿延年包治百病,比吃药都管用。白居易有诗:“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正午时。”说的就是唐代宗让人在端午节那天铸镜子的故事。

  迷信的不光是皇帝,群众也迷信。南宋时候,老百姓希望自家的枣树多结枣,可又不懂授粉和嫁接,就在端午节那天演一出戏:俩人配合,一人爬到树上,拿刀作劈砍状,边砍边说:“能不能多结枣?能不能多结枣?”另一人跪在树下磕头如捣蒜:“我结,我一定多结!”这把戏结束之后,据说枣树指定丰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科举都考什么题:唐宋重诗词武考重谋略骑射
提起科举制,不少人就会想起八股文,似乎八股文就是科举制的代名词。其实,从明朝才开始实行的八股取士制度,显然不能代表科举制的全部。从正式创立科举制开始,包括后来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明清两朝,每次考试都分好几场。比如在明清两朝,科举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写作,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时务策的出题常常是如何处理现实中的一些国家大事。所以,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唐朝经常考作诗唐朝的诗人多,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作品流传至今。因此,唐朝的科举考题也受唐诗的影响,经常出题让考生写诗。唐朝科举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
· 秦汉至唐宋的铁甲,到了明清为什么被替换掉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各种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明清时期盔甲的形象。与唐宋时期传统的甲胄形象相比,明清时期的甲胄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材质,因为唐宋时期的甲胄以铁甲和皮甲为主,到了明清时期,则是出现了大量的棉甲,传统铁甲的数量已经非常少见了。那么,到了明清时期,棉甲为何取代了传统的铁甲,棉甲的防御能力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聊聊棉甲的发展和普及。首先,我们需要聊聊甲胄的作用。在惨烈厮杀的战场上,甲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护官兵们的安全,意义类似于现在的钢盔和防弹背心。尤其是铁甲,依靠坚固的外壳,通常能够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将自己的铁甲送给了投降的严颜,这让严颜非常激动。但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并不是所有的官兵们都拥有甲胄。由于铁矿石的产量不高,铁甲无法普及到各级官兵,只有那些中高级将领和王牌精锐部队才会装备铁甲。至于中低...
· 柏氏人物-三国至唐宋元时期
柏氏,三国魏司马懿夫人.生子司马伦,西晋立国后封赵王.司马伦301年1月—301年4月为帝,在位4个月,被毒死.柏林,东晋永和前后人。善制陶瓷,被后世奉为祖师爷,演变为窑神。因其名谐音百灵,故尊称其柏灵翁。北宋熙宁八年春,耀州知州阎充国字厚民上奏皇帝,至六月神宗赐封柏为德应侯,立碑于同官县黄堡镇之东岳庙,即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柏叔舆,南荆州刺史.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六月,南荆州刺史柏叔舆破萧衍军于九江。时南朝梁武帝天监12年.见《魏书》卷一百五之二志第二。柏和,南朝梁时人,青、冀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柏氏,北魏济州平原人.中给事中谒者关西十州台使郭显妻.柏季纂,唐魏州人。隋山西祁县令,入唐先后为汝、遂、宜三州刺史,司农卿,虞州刺史,赠工部尚书,武陵郡公,谥号曰敬。柏敬仁,季纂子,蕲州长史.柏謇,敬仁子.河南永宁县令,赠大理寺少卿.柏造,柏謇子,怀州获嘉县令.柏苕,...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集》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集》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