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头发的作用:古时说发型多半是在谈年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0
转发:0
评论:0
古代头发的作用:古时说发型多半是在谈年龄?,小孩子头发下垂的样子,后引申为儿童或者童年的意思。“髫”容易和“髻”弄混。前

  小孩子头发下垂的样子,后引申为儿童或者童年的意思。“髫”容易和“髻”弄混。前者专门用于孩童,而且是用来形容头发下垂的样子;而后者主要用于“发髻”,指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清代袁枚《祭妹文》中“汝梳双髻”,指的就是妹妹头上梳着两个发结。清代戴名世《姚符御诗序》中“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说的便是小时候就相识了,等长大一些,便各自游学。其实“召”和“吉”用于发声,根据读音便不会将这两个字写错。

  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古时孩童,把头发中分,在头的两侧束成两结。因为形状像牛角,所以叫总角,指的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后来人们也用“总角之交”来形容幼年时代就交好的朋友。束发是把总角解散,束成以髫。这时已是成童。开始束发的年龄大约为十五岁,在古代是入大学之年。弱冠指的是古时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因此时身体还不够强壮,故称弱冠。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礼,大约到了十五岁,女孩子就会把头发束起来,佩戴上笄(也就是发簪),表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许配人家。黄发则是用来形容长寿的老人。古人认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因此黄发是长寿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型,为什么中间没有头发?
像古代的契丹、女真这些民族发饰都与汉族有着天壤之别,汉族是束发,契丹、女真等民族是批发或者梳辫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主要还是从实用性角度考虑的,游牧民族经常骑马,如果像汉民族那样束发的话很容易发型凌乱遮挡视线,而且游牧民族所在地区大多气候比较寒冷,戴帽子容易出汗,头发不容易打理,所以久而久之便有了后来的发饰,如下图:当然上面的发型不是女真人的发型,女真人留辫子还要追溯到金国,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从这开始女真人就开始留辫子了,但是各部落、各地区之间还是各有不同,后来到了后金时期,辫子就成为一种风俗了。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清朝人的发型,准确的说是清朝后期的,清朝中期和前期的发型比这更难看,辫子只在脑后留一小撮,俗称金钱鼠尾,也就是说脑后头发的面积只有古代钱币大小。如小图:从审美的观点看,梳辫子确实不好看,咱别看电视,电视上那些演员和明星颜值高,再加上化妆...
· 古代梳头的各种发型!
一、结鬟式结鬟式梳编法,先把发拢结于顶,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成鬟,托以支柱,高耸在头顶或两侧,有巍峨瞻望之状,再用各种金钗珠宝装饰,高贵华丽,多用于神女、后妃、贵妇与处女。如李公麟《维摩诘像》中的天女,元周郎《杜秋娘像》都属于此种发型。八十七神仙图卷,永乐宫壁画中,这种发式很多,一般有高鬟、双鬟、平鬟、垂鬟等几型式,样式非常多:飞仙髻、凌云髻飞仙髻大多是两侧结高鬟。《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属高鬟式。飞天紒,垂鬟分肖髻“飞天紒”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立直上。《宋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古代的“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
· 修谱的作用说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特别...
· 女子发烧躺10多天头发变成离子烫,古代女子有哪些发型?
近日,一女子在家躺床休息10多天后,不料睡醒后头发直接炸毛,成了离子烫发型。发型对于女性来说是很重要的装束之一,古代的发式是比较多的,且各朝代的发型也多有不同。跟着小谱来看看吧。秦朝时期非常久远,从现今的古籍以及出土的文物中难以还原真实的发髻,所以并没有分得那么细致,主要总结为秦汉时期的发式。主要分为两种发型,分别是平常百姓家的垂髻、高官富饶之家的高髻。垂鬓类似于现在的低马尾,简单地将头发束在脑后,再加以简单的修饰。高鬓是将头发盘在头顶,再加以假发和配饰。很有特色的是,盘得越复杂、饰品越多越能彰显地位。除盘发外,汉代民间女子也多用木簪或者铜簪来固定发型,发式相对简单。图源网络魏晋时期发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繁复华丽,不仅盘发复杂,配饰也更加精美。这时有一个热门发式--飞天髻,这是极具代表性的三环高髻。而且这种发式到宋代都一直是热门发型。唐朝的发型也仍旧是追求奢华高贵,还有专门用木头做的垫发。峨...
· 古代族谱中对各个年龄的称谓
古代年龄的称谓(称呼)可谓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在家谱中经常遇见。为了能够为大家解决这些烦恼,整理出了中国古代对0岁-100岁的35个年龄称谓,并对每个年龄的不同称谓作出解释,仅供大家参考!0-1岁: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2-3岁:孩提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7岁(女):髫(tiaó)年幼童时期,髫是指古时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8岁:童龀(chèn)、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9岁:九龄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10岁:黄口、幼学之年、外傅之年,10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