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压岁钱”源自于北宋时期:原是为给孩子们压惊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2
转发:0
评论:0
“压岁钱”源自于北宋时期:原是为给孩子们压惊,每到春节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是希望用这些

  每到春节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是希望用这些零用钱换来平安吉祥。其实,“压岁钱”源于北宋时期。

  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的京城,春节的时候,全城官员纷纷庆贺,热闹非凡。

  根据史书《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王韶的小儿子南陔出了一件事:

  就在春节的夜晚,南陔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竟被歹人给掠走了。歹人准备向南陔的家里勒索一笔钱财。

  然而,在歹人逃跑的途中,巧遇朝廷的车子经过,机智勇敢的南陔急忙大声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仓皇逃跑。

  于是,南陔得以随着朝廷的车子进入皇宫,见到了皇帝宋神宗。

  宋神宗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

  此事原本发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宫内,却很快传了出去,并广泛流传于民间。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这些零用钱被称为“压岁钱”。

  后来,全国的百姓也纷纷效仿这种做法,在春节的时候给孩子压岁钱。时间长了,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就成为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史书《清嘉录》中“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记述的就是古代的大人们在春节时给孩子压岁钱的情景。

  “压岁钱”原本是为了给孩子们压惊,用来安慰孩子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的意义已由压惊转化为春节时期的美好祝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压岁钱”到北宋才出现
有此一说□吴军每到春节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是希望用这些零用钱换来平安吉祥。其实,“压岁钱”源于北宋时期。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的京城,春节的时候,全城官员纷纷庆贺,热闹非凡。根据史书《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王韶的小儿子南陔出了一件事:就在春节的夜晚,南陔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竟被歹人给掠走了。歹人准备向南陔的家里勒索一笔钱财。然而,在歹人逃跑的途中,巧遇朝廷的车子经过,机智勇敢的南陔急忙大声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仓皇逃跑。于是,南陔得以随着朝廷的车子进入皇宫,见到了皇帝宋神宗。宋神宗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此事原本发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宫内,却很快传了出去,并广泛流传于民间。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
· 13岁儿女起诉父亲还压岁钱1.68万,发压岁钱的习俗源于何时?
近日,某法院办理了一件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父母离婚,两位孩子都是由母亲抚养,某天,父亲以保管名义将两名子女16000元的压岁钱拿走,而后子女多次要求父亲返还自己的压岁钱,但是父亲以各种理由多次拒绝返还,于是,两位孩子就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返还两人的压岁钱。说到这压岁钱,是过年的习俗,一般是都是在新年的时候,长辈给晚辈的红包。那么你知道发压岁钱的习俗源于何时吗?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其本真来由无考,传说是为了压邪祟,是除夕夜的时候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以此祝福晚辈平安读岁。压岁钱的起源是比较早的,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应该是出现在汉朝。汉朝时期的压岁钱又被称之为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而且那个时候的压胜钱还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一般都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物。图源自网络汉代的这种钱币形式,在上面是有很多文字和图案的,一...
· 北宋时期的“祭灶”
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当时的京城,过年的气息很浓,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从农历的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开封城的大街小巷“皆结彩棚,铺陈冠梳……间列舞场拌馆,车马交驰”。王安石写诗说:“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农历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这两天,开封人就开始焚香祭拜灶神,称为“祭灶”。当时,开封城里已经流传这样的民谣:“腊八祭灶,年节来到,小妮戴花,小儿放炮,老婆儿穿花袄,老头儿哈哈笑。”北宋的经济较为繁荣,都城开封生活着大量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和兵士。经济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开始,“豪门之家,遇雪即开庭,塑雪狮,装雪灯,以会辞旧。”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迎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符及财神……”祭灶又称“辞灶”、“祀灶”,北宋的开封人把腊月二十三日这天当成辞灶日,民谣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西天。”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视善恶的神,被尊为...
· 古时压岁钱其实是“压祟钱”为驱鬼避邪
过去,郑州的普通百姓家里生活不宽裕。平常的日子里,小孩的嘴里基本上没有零食吃,口袋里也没有零花钱。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吃到一些可口的食物,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小孩才能得到大人给的压岁钱。所以,在过去清贫年代的郑州地区,小孩子天天都在盼望着过年。过年的压岁钱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时压岁钱其实是“压祟钱”,就是驱鬼避邪的意思。在古代的郑州地区,压岁钱还被称为“押岁钱”、“压胜钱”等,意思是相同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翻阅有关史料,压岁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那时,中原地区流行的压岁钱是圆形圆孔或圆形方孔的铜钱,正面是吉祥的文字,写着比如“长命富贵”、“吉祥如意”之类的话,铜钱的背面是祥瑞的图案,比如龙凤龟麟、北斗七星和十二生肖等。在古代钱币中,这种铸有吉祥文字和图案的铜钱,被称为“花钱”。唐朝时,人们把立春这天定为正月初一,这天,皇宫里的人互相拜贺。当时,皇宫里还盛行春节散钱的习俗,...
· 夏娃的孩子们
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乐园后,被迫在贫瘠的土地上建造自己的家园,躬耕劳作,养家糊口,亚当种地,夏娃纺织。他们每年都会有一个孩子降临人世,但这些孩子都各不相同,有的漂亮,有的难看。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帝派了一名天使到人间,告诉他们自己将去看亚当全家。而夏娃呢,看到上帝如此宽厚仁慈,心情格外高兴,赶紧把房间打扫干净,饰以花朵,铺以花毯。然后她把孩子们引进来,他们全是那些漂亮的娃娃。她给他们洗澡、梳头、穿衣,还教他们在上帝面前讲礼貌、懂规矩;学会在上帝面前彬彬有礼地鞠躬行礼,伸出双手谦虚谨慎地回答他提出的问题。然而那些难看的孩子们却不让出来见人,一个被藏在干草下,一个躲在屋檐下,一个藏在草垛里,一个躲在壁炉中,一个藏在地窖里,一个躲在浴盆下,一个在酒桶下,一个在旧毛衣柜里,两个蒙在作衣服用的布料下,还有两个藏在夏娃做鞋用的皮革底下。她刚准备就绪,就听到了一阵敲门声。亚当从门缝里往外望去,一看来者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