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服饰 土家人包白帕子是怎么回事
在渝东南乡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老百姓头包一条白布帕子。这种习俗,曾有传说与蜀中百姓纪念诸葛亮有关。但在石柱土家人中,其来历则有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传说呢。
相传在秦朝时期,有一年朝庭下达圣旨,强迫居住在七曜山一带五溪十八峒的土家人服劳役,征调去修万里长城。在此之前,朝庭先后下旨,已被征去几批土家人服役,这些人都是赵小送灯塔——一去永不回,是死是活音讯全无,弄得百姓们怨声载道。现在又要征调劳役,大家更加不满。当时有个性格刚烈、好抱不平的土家青年覃勾更是怒火万丈,暗暗和寨子里的几年青年人商议造反抗拒劳役。这正投大家的心意,大家马上分工行动,一面组织人连夜打造兵器,一面发动联合群众,很快组建起义军队伍。大家暗中喝血酒起誓结盟,约定农历七月十二晚起事。为了在夜是能分辨敌我,凡参加起义的人,每个人的头上缠一条白布帕为记号。
那天子夜,寨子里突然响起“嘟嘟、嘟嘟、嘟嘟”三声激昂而悲愤的牛角号,这是大家起义的暗号。顿时,穷苦的土家人拿起兵器和一种用楠竹加铁尖制作成的、有杀敌防箭功用的板盾。在覃勾的指挥下,义军冲进酋长家,杀死了头人,救出了被强征去的劳役青壮年。随后,附近的汉、苗族百姓纷纷响应,纷纷啸聚山林,与朝庭对抗。
朝庭闻讯后,连忙调兵遣将,派遣一名将领带领一万多人连夜兼程,赶到五溪十八峒,对土家人进行“围剿”,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连老人小孩都不放过,很多人惨死在敌人的中。
在反“围剿”中,覃勾指挥义军与官军拼死战斗,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一个个义军前仆后继拼杀不停,直至全部倒在血泊中。就这样,义军因寡不敌众彻底失败,覃勾也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起义军被下去,可是土家等族人民反抗朝庭、争取自由的信念永不熄灭。为纪念这一日子,大家把七月十五当作“祭日”,相约在每年的这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头包白布帕,买来酒、肉、香、蜡、纸、烛,用新收获的稻米、包谷及新鲜蔬菜等制成“贡品”,祭奠为自由而献身的祖先。久而久之,便演变成“鬼节”,同时,人们发现,头包白帕夏天可以防日晒,冬天可以保暖,起到了代替帽子的作用。就这样,包白帕的习俗便沿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