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化 历史悠久的壮族铜鼓舞有着怎样的故事
壮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壮族铜鼓舞有着怎样的故事,据云南马关县壮族民间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群妖作怪,搞得民不聊生,后来有一
据云南马关县壮族民间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群妖作怪,搞得民不聊生,后来有一种两侧生翼,能转会飞的铜鼓,将妖怪一一,老百姓才得安宁。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铜鼓视为镇妖的圣物,渐渐操起铜鼓跳舞,以感谢铜鼓的救世之恩。由于铜鼓长期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铜鼓舞也就被赋予预卜吉凶,祈祷幸福的寓意。久而久之,铜鼓舞就被广泛用于婚丧节庆及自娱的场合,你学我传,世代不衰。
铜鼓舞特点
动作按其形式有六七种。每种动作各有不同的舞步和节拍,风格不尽相同。铜鼓舞中的集体舞以一种固定的男女青年围成圆圈队形。其队形还有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步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动作幅度大,情绪饱满。跳至高潮时鼓手还常常伴以欢快的喊和激动的呼叫,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动人的场面,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豪放、朴实的民族性格,抒发了他们纯洁快乐的思想感情。
敲法
敲奏铜鼓的方法多种多样,鼓声铿锵而有节拍。皮鼓一面,摆在铜鼓中间。当铜鼓敲响,并进入节拍之后,皮鼓手从人群中跃出,双手执两根鼓槌,围着皮鼓敲打。他是这个舞蹈中的中心人物,必须按照铜鼓奏出的节拍,一边打,一边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他打皮鼓的动作有正面打,侧身打,抬腿打,翻身打,转身打,有时打鼓心,有时打鼓边,有时两根鼓槌互相击打。动作变幻快速而有力,有的高难动作只有少数鼓手才能熟练掌握。
铜鼓舞在表演气势上明显的脱胎于壮族古代“三月三”对歌的传统习俗,具有活跃、谐趣及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据悉,铜鼓涉及矿冶、铸造、声学、历史、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科技史、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壮族文化铜鼓是壮族怎样的一种艺术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不管铜鼓派何用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欣赏品,其融注着骆越人审美意识的属性始终不变。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造成一种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效果。这些图像都在模坯上用镂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画像传神简洁,线条刚劲有力。画像纹饰大抵分物像纹饰、图案纹饰两类。物像纹饰有太阳纹、翔鹭纹、鹿纹、龙舟竞渡纹和羽人舞蹈纹等;图案纹饰...
· 壮族文化壮族特色的酒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
1.关于酒的传说古代广西酒有两种替代品,一为槟榔,一为椰子。关于槟榔代酒的记载颇多,清朝谢启昆《广西通志》载:“故尝谓槟榔之攻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每食之,熏然颊赤,若饮酒然。东坡所谓:江潮登颊槟榔醉者是也。”椰子能当酒用也有一则神奇的传说。据说是昔日林邑王与越王有宿怨,林邑王便暗中派了一名刺客去刺杀越王。刺客成功得手之后便把越王的头挂在树上,不久,越王之头竟化为树上之果实,即为椰子。林邑王非常气恼,下令人们把这个奇怪的果实割下剖开,当作酒器,但却发现果实中的浆汁甜美如酒。原来越王是在醉倒时被刺的,所以他脑中之浆才香醇如是。桂林三花是广西比较有名的壮乡酒,关于它也有美丽的传说。在今天桂林国家级景区七星公园内,有一座形似酒壶的“酒壶山”。传说过去的酒壶山是能出酒的,桂林人常去取酒招待远来的客人。后来,有一个贪心的县官派人把酒壶山的壶嘴凿大了一点,想得到更多美酒。但是酒壶山从此却再也不出酒了...
· 壮族文化壮族壮锦有着怎样的传承意义
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
· 壮族习俗壮族抛绣球有着怎样的传说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
· 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有着怎样的历史
在壮族文化中,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它如一幅斑斓的画卷,形象地真实地展示了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它表现了壮族的斗争历史和社会生活,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悲欢、希望和期待。《百鸟衣》这个故事就是在广西壮族民间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它最具有百越民族特色。故事通过一对顽强不屈的青年爱情故事的描述,反映了壮族人民生活中的悲苦和欢乐、反抗压迫者的斗争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百鸟衣》故事早在宋朝就盛传在广西横县校椅镇及周边地区的壮族民间中,并被壮族先民们一代一代的承传下来,深受壮族人民所喜欢,具有悠久的延续性。《百鸟衣》故事,是流传于横县校椅一带的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富有幻想性的神话色彩,流传久远。故事流传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故事述说有个张亚原的青年,出生在贫困的家庭,还未出世父亲因给土司做苦工而累死,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主要靠给土司做苦工和打柴换米糊口为家计。张亚原从小小年纪就上山打柴、打猎,练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