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土家族春节习俗:打粑粑杀年猪有什么讲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8
转发:0
评论:0
土家族春节习俗:打粑粑杀年猪有什么讲究,“打粑粑杀年猪”是土家族过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春节到来的序幕。一般这两者都会在同

“打粑粑杀年猪”是土家族过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春节到来的序幕。一般这两者都会在同一天进行。俗话说“杀单不杀双”,所以通常都会在农历腊月的奇数日来进行这项活动。在土家族文化中,这活动有什么特点,需要怎么做呢?

杀年猪:

杀年猪叫做吃刨汤。在古代“汤”是热水的意思,这里指烫猪用的热水;而杀猪用铁刮刮去毛的过程在民间称为“刨”。所以吧刚杀的猪肉放到热水中煮熟就成为刨汤。刨汤是火锅的形式,一般都是自己家做的酸汤煮沸简单的放入新鲜的猪肉、和田地里的蔬菜,就会成为一桌丰盛的美食。

因为农家自己养的猪是吃糠咽菜长大的,绝对天然的有机食品。而不是市面上的饲料猪、催熟猪,以及打水猪肉。所以吃刨汤,能吃到鲜美的猪肉原味。

打糍粑:

用糯米做的食品就有糍粑、黄糕粑、清明粑、包谷粑、荷叶粑、二块粑、米花、花米饭等等。但是最最常见的就是过年家家必备的白糍粑。打糍粑的准备要从前一两天开始,家中的女人开始挑选、糯米,并用清水浸泡一到两天,男人则开始准备打糍粑的用的粑锤,粑锤木材的选择很讲究,木材质地要均匀细密、否则敲击过程中会裂开,木头的重量也要适中,太轻了打起来没有力道,太重了就太费力。

准备好了粑锤,还要准备粑槽,一般粑槽是用石头做的,讲究的家庭还会在上面雕刻各种图案花纹。也有木头做的,木头做的粑槽保温性能很好,糍粑不容易冷,但是木头做的不够耐用。在山村里粑槽基本是每家都有一个,不用的时候都是摆在屋檐下的,留心的同学们可以去贵州村寨游玩时看到。

打糍粑是一件力气活,由男人们来完成,先要把糯米用粑锤揉烂,才开始轮番上阵反复捶打,直到糯米变成黏黏的糍粑为止。打糍粑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一件又费力气又考技术的差事,打糍粑时,手不能把粑锤握得太紧,太紧的话很容易就会把手磨出水泡。

还有粑锤落下的时候要瞄准了,要不就会锤在石头粑槽的边缘上,这时你的虎口就受苦了,两三天都拿不了筷子吃饭。糍粑打好以后就在手上抹上煮熟的鸡蛋黄和熟菜油的混合物,这样糍粑才不会粘手,将糍粑从粑槽中取出,包上炒熟的红豆沙,捏成扁扁的圆形,放到簸箕里阴凉处渐渐变凉变硬,就可以长时间储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红苗人打粑粑
红苗人打粑粑当红苗人过了冬至后,家家户户开始晒糯米,为的是帮亲戚还傩愿而做的准备,到时候添供上一点糯米做陪神粮,祈求傩神护佑来年家境风调雨顺、平安吉祥。这样一来,就有了一家之神供百家之饭的说头,送来供粮的家家户户都想在傩神面前讨要个说法,当地管这一说法叫傩神的“讲章”,而师法先生很专业说是“问卦”,百家之粮叫“兵粮马料”,无尝添供的,有多少人家送来就做多少粑粑,一大一小两份,大的是神粮供奉傩神,小的是回粮返还百家。返还百家的小粑粑是法师先生用“五雷令尺”画过“福章”,用咒语“辞封”过,洒上“法水”的神粑粮,老人们常说吃了傩愿的小粑粑可以去百病、辟邪鬼,先生的咒语略知一二,就是去时白云盖路,来时百草藏身。百家送来的粑粮,食色红白不一,但斤两均衡,是要用老秤的一斤二两,全部混合后的糯米色子白里透红,颗颗粒粒都要圆滑饱满,确保打出来的粑粑做到色香味俱全。然后在红苗寨中找12个头胎生女的妇女组成蒸...
· 土家族传统习俗哭嫁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讲究
通常嫁人是一件喜事,本来是要高高兴兴出嫁,但是在土家族文化中,哭嫁却是一种习俗,如果土家族姑娘不哭的话,是不允许出嫁的。土家族哭嫁的由来土家族哭嫁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明《思南府志》载,在秦汉以后即有土家族人在此开垦耕耘、繁衍生息。古时,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只要男女双方愿意,并征得族中土老师的准许,便可订亲、婚娶。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土家族的自由婚姻和其它民族一样,也逐渐被包办婚姻所替代,讲求“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门当户对”等条件。与此同时,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而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出来并发展成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直至解放后,包办婚姻的现象才得到基本遏制。不管婚恋形式如何发展,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亦喜亦悲的挥泪恸哭却亘古不变。即使在民族交往频繁,文化渗透迅猛的今天,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也要向前来贺庆的亲朋好友献上一曲曲悲欢离合的哭嫁歌。土家族哭嫁的过程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
· 春节习俗: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习俗讲究和禁忌
导读:2014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春节都有哪些讲究和忌讳吗?正确来说从初一到十六元宵节这整个年才算是过完。一些习俗从很早时候一直流传至今,比如初一不能用扫帚扫地、不能动剪子;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娘家等等。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色纸类制品(贴红春联、红窗花)、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
· 土家族民族文化土家族吹木叶有什么讲究
土家族人吹木叶,据来凤县百福司镇合关村吹木叶传承人张开友介绍说,他们家祖祖辈辈都吹木叶,还说他父亲吹木叶吹得特别好,可以吹出二十多种鸟叫声,声音很像,还可以吹出猪、马、羊、牛等叫声,可以用吹奏木叶的声音把马、牛、羊等呼唤到面前。另外,他可以用木叶吹出好听的山歌,而且可以与他人对吹,旁人能听出他们吹的内容,声音悠扬,高亢动听。可惜他没有学到父亲那手绝活,目前,他只能吹出部分鸟鸣及一些山歌,一两段京剧调子。介绍完后,他就顺手从山道旁树上扯下一张树叶,用双手捏着含在嘴中吹了几首山歌和《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选段。土家族不少男女都可以吹木叶,只不过是有吹得好与不好之分。如果单吹几声鸟叫,基本都会。大山深处的不少树木之叶,都是木叶吹奏的材料,但是要选较软和较嫩的那种叶子,吹出效果才好,才清脆,并富有一定的颤音。土家族人吹木叶,也不是一学就会,而是要经过多练才有收获。选择木叶也是关键,老了不行...
· 春节的习俗介绍:初一到初七大有讲究
每年都会过年的你真的知道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吗?不一定吧。小编今天就介绍一些初一到初七我们应该了解的春节的习俗。过年习俗初一到初七大有讲究: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这一天。春节的习俗中一般都会有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的说法,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