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黎族的历法 彝族的天文历法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1
转发:0
评论:0
彝族的天文历法也在博大精深的毕摩文化中体现,毕摩们为了给人生属性一个完整的诠释,同时也为了占卜测算的需要,对天文历法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于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在美姑地方,彝族传统的方法是用与汉民族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应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种动物属相来轮换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以十二属相为一个周期,故有“年有十二年,月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日”的之称。民间谚语道:“年以鼠为首,月以鼠为首,日以鼠为首”,可见十二属相以鼠为首。其来历在民间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在远古时候,有一次洪水泛滥,唯一剩下的人类祖先居木乌吾(笃慕俄)被洪水冲到兹伙尔尼山(洛尼白)上脱险后,他在山顶上第一天救起了被洪水冲来的老鼠,第二天救起了牛。以后依次救起了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于是把救起所属动物的那天定为所属日,后来,...

彝族的天文历法也在博大精深的毕摩文化中体现,毕摩们为了给人生属性一个完整的诠释,同时也为了占卜测算的需要,对天文历法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于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

在美姑地方,彝族传统的方法是用与汉民族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应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种动物属相来轮换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以十二属相为一个周期,故有“年有十二年,月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日”的之称。

民间谚语道:“年以鼠为首,月以鼠为首,日以鼠为首”,可见十二属相以鼠为首。其来历在民间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在远古时候,有一次洪水泛滥,唯一剩下的人类祖先居木乌吾(笃慕俄)被洪水冲到兹伙尔尼山(洛尼白)上脱险后,他在山顶上第一天救起了被洪水冲来的老鼠,第二天救起了牛。

以后依次救起了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于是把救起所属动物的那天定为所属日,后来,他又用同样方式用这十二属相给年和月定了名,这种以十二属相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另一种传说是,远古时候,年月日时都没有名称。

有一次,掌管天下万物的昊天古兹给各种动物吃眠药和不眠药,第一天老鼠跑来吃,后来每天依次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昊天古兹便以鼠来吃的那天为鼠日,牛来吃的那天为牛日,其他各日也依次取了名。

从猪来后,因其他动物来者太多了,再也记不起先后顺序,所以只取了十二属相,用此十二属相轮回纪日,后来又用此纪月纪年。当时十二属相中,只有蛇和龙吃了眠药,所以到冬天时,蛇和龙冬眠,而牛等其它十种动物吃了不眠药,直到如今也不冬眠。其他动物也是如此,吃了眠药的动物则要冬眠,吃了不眠药的动物则不冬眠。

关于属相的“禁忌”,彝族民间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远古时候,白天父的母亲在蛇日生了病,马日为她的病情进行了占卜,当时白天父家正在修建住房,因母亲的病只好停了下来,羊日给母亲治病,结果没有治好,猴日母亲死了,鸡日给死者洗脸。

狗日去喊死者的亲戚送丧,猪日给死者进行火葬,鼠日白天父很伤心,什么事也没有做,牛日继续修建房子,虎日把房子修好了,所以,“勒克特比”最怕虎,到龙日结束了一轮。

因此,彝族传统的属相“禁忌”是:蛇日要防止生病,马日修建住房不吉利,羊日不能看病治病,猴日死人也不吉利,鸡日不能洗脸,也不能剃头,狗日不能出门,猪日不吉利,鼠日虽然没有什么事,但也不算吉利,牛日比较吉利,虎日大吉,兔日白天父还在伤心,但是有希望,龙日吉利。

与汉族的六十甲子相同,十二属相也可以构成六十周期顺序。六十周期顺序,彝语叫“夫策洛木觉”,意为“六十如是转”,是彝人预测年日吉凶的一种方法,它以十天为一个组,分别定为一日大交(“交嫫”),二日小交(“交惹”)。

三日四日无缺陷(“佴阿甸”),五日“库”,六日“库诺”,七日“史觉”,八日“史诺”,九日十日无缺陷,配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构成六十周期为一轮,以此纪年纪日,一年为六轮三百六十日。

据现代学者研究:彝历中纪日的十二属相(生肖)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因而彝历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彝历与汉族先民的早期方法,如《夏历》,同源同系统,是不同支系的羌戎所使用的历法,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存在谁出自谁的问题。而且彝历中一月三十六天,一季七十二天的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大。

道家、儒家、阴阳家的神秘数字“三十六”、“七十二”实源于彝历。如道家所说:“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渊源于彝历中“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若此说成立,恰好可证明: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是互相交融、沟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黎族的历法是怎样的?黎族历法简介
黎族的历法与农事关系比较密切,和汉族的农历相似。一年共有360天,也分大小月。年份和日期都按“十二地支”来计算,用十二生肖来称呼年份和日子,以十二日为一个周期日,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年,周而复始。二个半周期日为一个月,一年共30个周期日;一个人长到有一个周期年,预示此人即将长大成人。按十二生肖计算日子和年份的历法,在黎族社会中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对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影响更深。黎族在红白喜事、探亲访友、建屋修路、耕田下地等要按十二生肖选择“吉日”。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保定村习俗,每逢12天就有一个“禁日”,“禁日”这天不利农务,只宜休息。合亩制地区喜欢根据“吉日”、“凶日”安排或不安排生产生活,如牛日、狗日、龙日是捕捉山猪最好的日子。若在这3天不打猎,擅自更改日期的被认为是心地不诚,存心与山鬼作对,会得罪山神;猪日、鼠日最适合播种、插秧、犁田、收割、吃新米。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宗教意识。黎族...
· 商人的天文历法
商人不知有否占星术,但他们已会观察天象而定历法。在甲骨卜辞中已有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的宝贵资料。日蚀和月蚀的蚀字,甲骨文写作、等形。卜辞中所记日蚀,目前已知的仅二见:癸丑贞,日夕[(有)]食……田(上甲)?(《京》3965)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癸酉贞,日夕又(有)食,非若?(《佚》374)这里的“日有食”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同。日蚀一般都发生在白天,但也有发生在傍晚的,“日夕有食”,便是其证。甲骨卜辞中又常有“日有哉”的记录,如云:辛巳贞,日又,其告于父丁。(《后上》29·6)庚辰贞,日又,非祸,佳若(《粹》55)“日又哉”有两种解释,一如郭沫若所推测,以为“哉与食,音同,盖言日蚀之事耶?”①;一如陈梦家所说:“()读若识志或痣,乃指日中黑气或黑子”②,后者殆非③。甲骨卜辞中记载月蚀的比较多些,有的还记有月份,如云:癸未卜,...
· 商朝天文历法
商人不知有否占星术,但他们已会观察天象而定历法。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在甲骨卜辞中已有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的宝贵资料。日蚀和月蚀的蚀字,甲骨文写作、等形。卜辞中所记日蚀,目前已知的仅二见:癸丑贞,日夕[(有)]食……田(上甲)?(《京》3965)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癸酉贞,日夕又(有)食,非若?(《佚》374)这里的“日有食”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同。日蚀一般都发生在白天,但也有发生在傍晚的,“日夕有食”,便是其证。甲骨卜辞中又常有“日有哉”的记录,如云:辛巳贞,日又,其告于父丁。(《后上》29·6)庚辰贞,日又,非祸,佳若(《粹》55)“日又哉”有两种解释,一如郭沫若所推测,以为“哉与食,音同,盖言日蚀之事耶?”...
· 藏族的天文星月历法
藏族的天文历法,是在青藏高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总结藏族人民长期实践经验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它既有藏族人民的独创,也吸收了其他民族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适合藏区的天文历法,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天文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封闭的西藏社会创造了科学的历法,在指导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的专家们隆重地举行了2013至2024年间十二年数据计算项目仪式,这是藏历天文历算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藏族天文历算,可排算出2150年的历书日序,有力地驳斥了“末日论”。
· 中国古天文历法学
历法源于天文,古代天文与历法是一回事。夏、商、周三代处于观象授时时期,直到战国初公元前427年发明《殷历》“甲寅元”(四分历),中国才进入历法时代。“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华夏先民观天象的目的是“授时”,这与西方天文学有很大不同。1.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古人形成了“日”与“年”的时间概念。太阳东升西落,一个白天一个夜晚合为一日。中国古代最主要纪日方法是干支法,即运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甲子循环纪日。早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就有“己巳卜,庚雨”“乙卯卜,翌丙羽”之辞。据可靠资料,公元前720年,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至今近三千年,干支纪日从未间断过,成为世界上迄今所知最长的纪日文字记载。古人立竿测景(影),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日,夜晚最长。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日,白昼最长,每年春夏秋冬循环一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