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乐器 双管巴乌是彝族的一种特殊乐器
彝族乐器双管巴乌是彝族的一种特殊乐器,双管巴乌是一种单簧气鸣乐器。双管巴乌是由两个巴乌升级组合而成的。而升级过后的双管
双管巴乌是一种单簧气鸣乐器。双管巴乌是由两个巴乌升级组合而成的。而升级过后的双管巴乌音色更好,而不会影响原巴乌的魅力音乐。你知道这个独特的乐器是哪个民族的吗?本期彝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双管巴乌又称双眼巴乌。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蒙自、建水等地。
双管巴乌是在传统巴乌的基础上,通过两支巴乌的组合,在不破坏巴乌天然最美音段的基础上,对巴乌音域及演奏进行扩展。
双管巴乌从形状上看酷似两支巴乌捆绑,有两支主管,因此形象的称之为双管巴乌。从单支主管的音域及演奏方法上看,也和传统巴乌一样。其创新在于两支主管上运用的手指法不同,从而使得巴乌音域扩展3个音。
这种异调双管巴乌,由吹头插座、管身、和牛角垫构成。吹头插座为两个独立的铜制吹管,上端为弯形吹口,下端设有安置管身的插座,吹头里面置有铜制,为避免吹奏双管时漏气,在两个吹口之间夹有牛角垫。
两支管身均由内径较细的竹管制作,上端插在吹头插座内,一支为G调巴乌,音域b—e2;另一支为高四度的C调巴乌,音域g1—a2,其间有宽达大六度的迭加音区,重复音达五个之多。
演奏时,管身竖置,嘴含吹口,气流通过吹头振动按孔发音。音域b—a2,近两个八度。既可演奏单音旋律,又能吹奏丰满的二至八度双音和双音旋律,并可转五声音阶的D、G、C三个调。在音色上保持了传统巴乌淳厚、浓郁的音色。
由于置于吹头内,演奏时不致舌碰,使口腔技巧得以发挥。吹奏中,只要把原来的旋律转换到另一支巴乌上演奏,就可达到音色上的变化和调性上的对比,从而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吴爱国创作的独奏曲有:《金达莱》、《凯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彝族乐器彝族特色乐器有哪些“玛布”是什么乐器
彝族特色乐器我们熟知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是载歌载舞的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嗓音以及各有特色的歌舞,其中配乐的各式各样的乐器更是少不了的。彝族人十分喜爱器乐歌舞,因此,拥有各种各样的颇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其中有些乐器与周边其他民族所共有,有些则独具特色。彝族的乐器种类极多,按现代乐器分类,弦乐器主要有月琴、口弦、三弦、牛角胡琴、三胡;管乐器主要有巴乌、马布、葫芦笙、擎芦、克西觉尔;打击乐器有铜鼓、克拉蒙、额格子膜等。彝族主要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像竹叶的,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
· 哈尼族乐器巴乌啥样的?为何说巴乌很奇特
巴乌是哈尼族、彝族单簧气鸣乐器。哈尼语称各比、梅巴、妞巴。彝语称非里、尔吉非里、比鲁、乌勒。汉语称巴乌。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玉溪、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区。简单奇特的哈尼族乐器——巴乌关于巴乌,民间传颂着这样—个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哈尼族有—位纯洁、美丽、善良的姑娘梅乌,与英俊、勇敢、勤劳的小伙子巴冲相爱.他俩发誓要像树枝和绿叶那样永世相伴,寨子里的人无不赞叹和羡慕他们。这事被深山里贪婪的魔鬼知道了。就趁人们歌舞时,驾着一阵狂风把姑娘掠走了,硬逼着姑娘和他成亲,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于是魔鬼恼羞成怒,凶惨地割去了她的舌头,并将她扔进了深姑娘怀念着心上的恋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间,有苦难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一天,树林里的仙鸟衔来了姑娘的舌头和一截竹子,让姑娘把舌头放进竹管里,告诉她“竹子会帮助你说话”。于是妨娘吹响了...
· 彝族民族概况彝族的起源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为7762286。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个方言。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囊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范试行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
· 景颇族乐器景颇族“洞巴”是怎样一种乐器
洞巴,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形制与唢呐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组成。规格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52厘米左右。管身用质地较软的木料或铜制,民间多采用当地所产的小米果木或盐水果木,上细下粗,呈锥形管状体,管长30厘米左右,管首外径2.5厘米,管尾外径4厘米左右,管身上开有五个或六个圆形按音孔,均设有一个背孔,现多为六孔洞巴。簧哨用麦秆或稻秆制成,上扁下圆,外形似扇,长2厘米左右。芯子木制,呈空心圆锥体,上端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上端,也有用空心鸡毛管作芯子的。喇叭口是洞巴的共鸣筒,用牛角或木料掏空制成,一般长10厘米~15厘米,木制者呈稍粗的锥形,套接于管尾下端,起扩大音量的作用。牛角喇叭口的洞巴,景颇族又称厄阿茸洞巴,“茸”是牛,“厄阿”为角,意即牛...
· 彝族文化彝族彝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爨字”、“爨书”、“倮倮文”、“韪文”、“夷经”;彝族自己则称“诺苏补玛”、“乃苏讼纳”、“聂苏索”、“尼斯”、“阿哲苏”、“纳苏缩”等。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不过,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陶文,与彝文非常近似,并且全部可以识读,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西汉堂郎府彝文印章,贵州大方有东晋彝文“济火碑”,结合彝文经籍和汉文志书上的记载来推算,彝文最迟也很可能产生于汉代或更早一些时候。有关彝文的创始人,在民间传说中有:吉禄老人、本夺本耿、毕阿伍、伯博耿、宓阿叠、冉冉一义等。由此看来,彝文不是一人一时的创造,而是先后有若干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对彝文进行过整理或改进。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这些彝字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四类。彝文独特体字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