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苗族音乐文化有怎样的历史?苗族音乐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5
转发:0
评论:0
苗族音乐文化有怎样的历史?苗族音乐简介,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

  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以贵州黔东南的台江、雷山、凯里等县所流传的飞歌最有代表性。飞歌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每于劳作间歇常由2人放声高歌,女用真声、男用假声演唱。在黔东南还分男声飞歌与女声飞歌两种。

  在广大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惟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苗族古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

  芦笙是苗族人非常喜爱的乐器。在苗族传说中,古老的时候天下没有人烟,天帝就派了小女儿勾素下到地上来造万物。有了万物后,有一天贾、凶两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讨要几件供人娱乐的器具。

  天帝的女儿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个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芦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芦笙交给贾、凶两兄弟说:“这就是你们的母亲,以后凡事必须经过她(许可),她会给你们带来幸福”。从此,苗家有了芦笙,过上了安定、美满和幸福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苗族巫文化苗族巫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来源
巫文化起源于早期原始社会,主要载体是巫术,作法以“超自然力”对客体进行影响或控制是其主要特征。一般有专职的行巫术者,即巫师,他们被认为具有这种“超自然力”。黔西北苗族中自古以来巫文化盛行,巫文化浸润了生产、生活、风俗、礼仪、婚丧嫁娶、社会交往各个层面。巫文化从医开始苗族最先信奉鬼神,崇拜巫述。巫文化是发端于医病,在古代苗族中,巫医是不分的。本来苗族已在古代首先发现了中草药及针石等治病医术,但医术一直都是在巫术的神秘面纱掩饰下进行的。往往在苗医给人治病时,要采取巫医并行的方法进行,始终以“神药两解”的方式治病。苗族的医生同时也是巫术和巫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苗父行医,用刍草扎成草狗(行巫术的法器),面向北念咒语,只念十个字就治好病,这就是以巫术治病。虽然后来中医从巫医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之一,但是我们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存神炼气铭》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能窥出巫文化的气息来...
· 苗族舞蹈文化苗族舞蹈有着怎样的历史来源
早在北宋年间,苗族的歌舞已经名闻遐迩,在京城引起轰动。《宋史·南蛮曲南蛮传》载:“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数十人联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事实上,苗族的舞蹈起源很早,从它那原始、古朴的风貌即可看出,许多舞蹈都与丧葬祭祀、恋爱婚姻和生产、生活有关,只不过因远古没有记载,自明代起才见诸史籍。苗族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种类繁多的舞蹈充分展现了苗族的历史、舞蹈和音乐,将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弘扬出来。苗族的文化、苗族的精神是令人骄傲的,尽管他们从黄河岸边东海之滨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可他们仍保持着乐观向上、豁达勇敢的精神,正如舞蹈诗中所表现的,山高水长挡不住他们看大海的眼光,抑制不住他们豪情满怀拥抱太阳的凌云壮志。富有诗化的舞台创意和灵感完全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舞蹈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现代舞蹈表现元素的多样化,也体现出了苗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之路。自娱性芦笙——最为普及,因对舞者年龄、性别不限、故...
· 苗族文化苗族的医药文化有着怎样的起源
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者谁?有的学者认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有的学者认为,汉族文献所记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说,药王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东部苗语即“寻找药方”),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苗族东西部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至今黔西南州安龙、贞丰、晴隆等地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这个传...
· 苗族蜡染是怎样的一种文化?苗族蜡染简介
溯源与传说苗族蜡染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叙述蜡染的起源。早在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用蜡染衣料。民国年间,蜡染盛行于湘西、贵州、云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而以贵州的丹寨、安顺、郎岱(今六枝)、普定、惠水等地技艺最高。大多数地区都将蜡染成品作衣饰,湘西地区则用作床单、帐沿、枕巾等。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
· 苗族酒文化的历史简介苗族为何有饮酒习俗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口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里的苗族人民定要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各种酒来款待你,是一种多么地感到光荣的事,他们一定能给你一个至深至感的记忆。敬酒、交杯和扯碗酒,如黔东南苗族的酒礼:每当开席,不得先端饭碗,而是先把酒喝够。首先是由主人给每个人斟酒,各自喝干两杯。其次由主人给大家敬酒,也是每人须敬两杯。在敬过酒后,大家就可以吃饭了。饭后,又继续喝酒,以酒作乐。喝酒的方式由大家决定,或交杯,或猜拳,或唱酒歌。大家吃饱喝足要收席时,还要喝一次团圆酒。此外,居住在边远山区的苗族同胞在社会交往中,凡有嫁娶等喜事或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时,还保持着相互敬传酒礼的传统美德。牛角酒主要盛行于黔、滇及相邻川南、桂北、湘西南苗族地区。因以一种特制的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