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苗族传统艺术 苗族剪纸的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6
转发:0
评论:0
苗族传统艺术苗族剪纸的是怎样流传下来的,苗族是中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

  苗族是中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有三万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社会发展缓慢,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

  苗族妇女们在刺绣中使用剪纸,历史悠久,在黔东南一带苗族中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节中就有剪纸的叙述。歌中描述苗族先民远古时期从“东方”(苗族早期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向“西方”(指湘西、贵州)大迁徙的情景,“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苗族历史上的这次大迁徙,是民族性的集体大转移,即使在这样艰辛的环境,妇女们仍把针线、剪花当作十分重要的事项,可见剪纸(剪花)与刺绣早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

  刺绣是苗族妇女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从小孩时就开始学习,一般都能自画自剪,也有些画得不太好或个别不会画的人,就向别人讨要。一些头脑灵活、画剪得好的人便剪些花样子去卖,在剪纸流行地区,几乎每逢赶场天(即赶集市)都可见到市场上摆卖剪纸的摊子。这类卖剪纸的妇女,由于趋于专业化,剪艺好,刀法熟练,制作精致,对推动剪纸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起丁很大作用。

  苗族剪纸纹样的母题和表述形式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地域性和相当稳定的历史承继性,这是由其刺绣的社会功能和传承特性所决定的。苗族刺绣一直没有脱离部落徽记艺术的范畴,它主要用于服饰装饰,与服饰的款式及其它装饰构成不同支系成员的外形识别标志。

    同一支系是一个通婚团体,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服饰及发式,是取得同支系成员相耳认同的要素。各支系的刺绣纹样有自己的传统,代代相袭,它的母题和表述形式是经由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固化,尤其是表述形式所形成的程式,它不仅仅体现山各支系的风格,更是一种思维定势。因此苗族刺绣和剪纸的传统纹样,刻记了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它众多幻想性的奇妙形象,蕴藏着神秘的思维寓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苗族传统节日苗族“花山节”有着怎样的来历
“花山节”也叫“踩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花山节”的举办者要在山上立一根花杆,前来参加节日活动的人们围在花杆下,进行祭花杆、唱古歌、爬花杆比赛、跳芦笙舞、武术表演、斗牛、对唱山歌等活动。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还有一个传说,过去苗族先民部落遭到外族部落的入侵,苗族民众在首领蚩尤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苗族民众被迫四处流落。为了招集自己的民众,苗族首领蚩尤在...
· 苗族传统节日简介苗族的龙舟节的来历是啥
龙船节由来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米为粽,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风俗”:“重安江由秉入清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控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是日男女极其粉饰,女人富者盛装锦衣,项圈、大耳环,与男子好看者答话,唱歌酬和,已而同语,语至深处,即由此定婚,甚至有时背去者”。清(同治)徐家翰《苗疆闻见录》:“(苗人)好斗龙舟,风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苗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
· 苗族传统节日苗族的赶秋节是怎样的一个节日
流行于湖南湘西和贵州桦桃一带的苗族地区,每年的立秋之日举行,为期一天。开始为每年农历“立秋”,青年男女聚集村寨、山场,唱歌跳舞,寻求伴侣。首先,由穿着古老民族服装的一男一女扮成“秋公秋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分别擎着一个饱满的玉米棒和一把金黄的稻穗,来到秋千架下,向人们报告一年的收成,祝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青年人争先恐后地涌上秋千。秋千架有10多米高,呈纺车形状,有相互错开的八架车辐,每架可坐一人。送秋人用力推动,秋千旋转起来,越转越快,人们发出阵阵欢呼。突然,送秋人用力顶住秋千横木,秋千嘎然而止,上面的人纷纷往下跳。按习惯,最后被停在秋千上的人要高声唱歌。有的青年人有意停在上面,趁机用歌声向恋人吐露心曲。苗族赶秋节在每年“立秋””。赶秋节赶秋原来的意思是赶秋“千”,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巴贵达惹的英俊苗族青年。他不仅聪明勇敢为人正直,而且乐于帮助别...
· 苗族传统节日苗族的四月八究竟是怎样的节日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他们吹响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主要是为凭吊“四月八”葬于今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辈辈相传,而成习俗。如今,贵阳的“四月八”已成为贵阳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四月八渊源: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努”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喝血坳”地主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聚众起义。起义后,义车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努不幸战死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
· 苗族传统节日苗族的吃新节的历史是什么
传说远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耇嚆(雷公)的谷子国才有谷子。生活在世间的人只好在深山老林里打野兽、猎飞禽、摘野果、野菜度日,日子过得很苦。为了得谷种,住在南天门下的苗族祖先耇先、耇里动尽脑子,想尽办法苦苦思索,耇里灵机一动,给耇先出个主意:世间地广物博,珍禽异兽多。族先脑子开窍,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与耇嚆调换得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木板仓库里,等开春播种。没想到一天晚上,手杆很长很长的尼者(耗子)于攀着天边边,借着灯光,踩着石堆,不停地舂着蕨粑根,一时不小心,碰了天灯,恰恰掉落到木板仓库顶上,顿时谷仓起了火,越烧越大,无法扑灭。谷子在仓里乱蹦乱闯,最后乘着火烟飞上天,跑回耇嚆家去了。花很大代价换来的谷种跑了,耇先很苦恼。想来想去,决定重找耇嚆,请他劝回谷种。哪知耇嚆死活不认帐。硬讲谷种没上天。耇先耐心劝说,把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耇嚆还是不承认。没法子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