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朝鲜族习俗 朝鲜族花甲宴是什么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0
转发:0
评论:0
朝鲜族习俗朝鲜族花甲宴是什么样的,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花甲宴

  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按古代干支纪年,60年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将60周岁称作周甲或还甲。朝鲜族把60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此花甲礼也就特别隆重,是朝鲜族人民生活中重大的人生礼俗。这种礼仪形成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是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成。最初产生于王室,后来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阶层。庆贺花甲的习俗在中国朝鲜族之中也一直得到传承,主要流传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东北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

  在老人花甲那天,儿女们为老人摆设宴席,广邀亲朋邻里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寿是基本的仪式。花甲老人坐在寿席中央,男左女右,同亲朋邻里中的同辈兄弟一起接受祝寿礼。筵席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酒类 。祝寿礼开始,按儿女长幼之序,亲朋远近之别,依次敬酒祝寿。或者敬酒磕头,或者献祝寿诗,或者载歌载舞,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在朝鲜族的观念中,“孝为百行之首”,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对父母关心、孝敬,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美德。在当今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的道德尤为必要。

    花甲宴是儿女们向父母表达孝心的礼仪,有助于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举办花甲宴过程中牵涉到三代人,儿女们要为父母准备一身新衣裳和花甲筵席,祝寿的孙子孙女们满杯爱戴之情向爷爷奶奶磕头敬酒。通过这种充满关爱的礼仪,能够进一步增进父子,祖孙,儿媳与公婆之间的关系。因而由助于建立和睦的家庭,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甲宴的由来

  关于花甲宴的由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高丽时代国王颁发了一条残酷的法规:人过 60 ,不死即埋,后称“高丽葬”。一位姓金的穷人,把年过 60 的父亲藏入一座山的山洞之中,每天偷偷地给他送饭,始终没被人发觉。皇帝听说了“高丽葬”这件事感到这条法规过于残酷,便给高丽王送去了三个难题,使他非常为难。山洞里的金老汉听到这个消息后,告诉儿子如何解答这三道难题。儿子来到京城,向高丽王诉说了解题之法。国王听后,欣喜异常,究其出谋者,方知是一位年过花甲的穷老汉。于是,高丽王醒悟到老年人阅历丰富,是国家的财富。从此,废除旧律,通令全国尊重、爱护老人。那位金老汉重返家园,与家人团聚,安度晚年一直到寿终正寝。从此以后,花甲宴代替了“高丽葬”,敬奉老年人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朝鲜族习俗朝鲜族“捣衣”是怎样的风俗
捣衣是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每年的仲秋时节,朝鲜族妇女都要拆洗衣服被褥,进行浆洗晾晒,待衣物半干后,将其叠成长方形放在砧板上棰打,这就是捣衣。捣衣有两点好处,一是捣后的衣物平整、光洁;二是再洗时易于清除衣物表面的污垢,因为衣物带浆进行捶打后,一般的油垢多浮在衣物的表面,渗不进纤维里。捣衣用的砧板是用约50厘米长、22厘米宽、17厘米厚的硬木或石头做成。砧面磨得光滑洁净,为了减轻重量而在砧底横竖挖出宽槽。捶打用的棒槌类似洗衣棒,用硬木制作而成,磨得十分光滑。捣衣的形式多样,可以对叉捶打,也可以一人拿一棒或双手各拿一棒捶打。每当少妇、少女对坐捶打时,通常表现出捶打的艺术和劳作的乐趣,或慢或快,或轻或重,如鼓手击鼓,棒槌声和清脆的笑声此起彼伏,宛如一首清新明快的协奏曲。
· 朝鲜族习俗朝鲜族人平常都爱吃啥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
· 朝鲜族早期历史简介朝鲜族的形成史是啥
早期迁徙在清朝对东疆的“封禁”时期,中朝两国对边界的管理都相当严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朝鲜人越江而至中国领土者仍屡见不鲜。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鲜肃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间,朝鲜全国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瘟疫,致使其首都僵尸达3900余,各道死亡者合25万余人。在这种情况下,于公元1700年在朝鲜北部首次出现了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我国东北谋生的现象。咸镜道钟城人严贵玄,率妻子儿女并持牛马入居于吾罗、宁古塔两间站院,结果被清人发现,将其捉拿送到北京。此后,为了生计而潜越边界者越来越多。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庆源、庆兴、钟城等地的朝鲜人因“岁饥涌聊生”,自阿山、阿吾地潜越图们江,杀四人,并劫取人参、缎布、衣服等,朝鲜将金礼进等六人斩首,李友白等四人俱从宽免死,庆源、庆兴府使和阿吾地万户俱革职。1741年(乾隆六年,英宗十七年)因年荒饥饿,朝鲜西嫩达伊牟等男女55名趁土门(图...
· 朝鲜族婴儿的周岁宴是咋过的?为何要抓周
抓周礼是庆贺幼儿周岁生日的主要礼仪,这种礼仪在我国北齐(550-577年)时期就已存在,称作“试儿”。到了宋朝时期(960-1279)更加盛行,称作“拈周试睟”,后来在民间称作“抓周”。在朝鲜民族的历史上,从新罗时期(公元前57-935年)开始,朝鲜民族在各种礼仪方面深受中华礼仪的影响。朝鲜民族的抓周礼,从名称到宗旨与形式同我国古代的“试儿”大体相同。一周岁生日宴和抓周礼仪在中国朝鲜族之中一直得到传承,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比以往更为盛行的礼仪。“抓周”,即在周岁生日席上摆放各种物品,让孩子任意抓自己的心爱之物。抓周礼源于古代的信仰和征兆观念。婴儿在抓取生日桌的东西时,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婴儿的志趣和前程。所以在生日桌上摆放的物品或糕饼都有象征性含义。弓刀象征武功、剪尺象征手艺、书笔象征文才、线团象征长寿、白雪糕象征心地洁白、松饼象征经纶满腹、打糕象征意志坚...
· 朝鲜族丧葬文化简介朝鲜族有何丧葬习俗
朝鲜族自古以来,将孝道视为万行首,因而在丧礼与祭礼中,比其他礼仪更彻底的体现了崇拜祖先的观念,逐步形成了丧礼,祭礼程序。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老人亡故,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互相二叩首。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祀三天,饭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以后每逢死者的寿辰、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朝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