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白族文化 白族的语言和文字有什么特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1
转发:0
评论:0
白族文化白族的语言和文字有什么特征,与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一样,白语也是单音节的词根语,形态变化不复杂,词序和虚词

  与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一样,白语也是单音节的词根语,形态变化不复杂,词序和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由于和汉语、藏缅语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白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既有很多和藏缅语对应的地方,也有不少特点和汉语相同或相似。

  白语语音的一般特征如下:辅音方面,三个方言都有双唇、唇齿、舌尖、舌面、舌根五组辅音,怒江方言另有舌尖后和小舌两组辅音。

    怒江方言的塞音和塞擦音有清、浊对立,其他两大方言清浊对立已消失,虽然31调和33调的塞音、塞擦音的仍保留浊音,但不区别词义。元音方面,各方言的元音数量都较少,元音都普遍分松紧两类,这一特点和彝语支语言相同。

  词汇上,单音节词较多,多音节词较少。很多词汇(包括大量基本词汇)和汉语关系密切,应为不同历史时期借入的汉语借词,并多以音义全借的方式直接输入。

    早期的汉语借词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的来源,并已进入白语的基本词汇,能够作为构词词素构成新词。

  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

    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老白文历史上又称为“白文”、“僰文”,创制于南诏中后期(公元9—10世纪),是一种典型的汉字系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白族文化简介白族洱海文化有什么独特之处
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开“洱海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璀灿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洱海文化”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传统。民间口头文学有广泛而丰富的题材,神话传说洁如烟海,仅《龙神话传说》一书所辑的龙神话就有50个;古人留下的诗文,都有民族风格,如汉字白读的诗,七、七、七、五(前三句每句七字,后一句五字)的诗文排列格调;音乐,舞蹈,曲艺,绘画,雕刻,石窟石刻,建筑物彩画,民居建筑,民族服饰,信仰,节日等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相传至今。二是在中原和印度文化影响下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化。在南诏(唐)、大理宋时期,佛教的传入和兴盛是印度和中原文化传入的重要桥梁之一,进入大理的师僧、释儒和到中原求学、出使的地方名流,都对印度和中原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除文化教育的兴起之外,史学也开始发展起来。元征服了大理,即开始建孔庙,兴儒学,开科取土,教育得到发...
· 白族建筑白族的建筑墙有什么特别之处
墙是房屋建筑的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白族建筑中,不同部位的墙有不同装饰风格和名称。按方位分有房墙、风火墙、围墙等几种。房墙是支撑房头的主体,由石脚、底层、楼层三部分组成,房墙有夯土墙、土壑墙和石头墙之分。大理地区的房墙从石脚以上至檐口全部用苍山鹅卵石或苍山片麻岩条石支砌,称鹅卵石墙和条石墙;独有其民族风格,民间将"鹅卵石砌墙不会倒”誉为大理三宝之一,此法始于南诏时期。风火墙为白族民居所独有,即位于房屋二层前分布在厦上的左右两座装饰墙,因形似马头,又称马头墙。风火墙顶部用瓦覆盖,两面出水,墙用石灰涂抹,上给各种花卉图案。风火墙起装饰美化房屋的作用,给人以多变灵活和形体和谐美的感觉。围墙是房屋的组成部分之一,视房屋而定,有一方墙、二方墙、三方墙等,起围护和装饰的作用。围墙由石脚、墙体两部分组成,顶部用瓦覆盖,两面出水。墙体多用泥土夯筑或土坯(土壑)支砌,外用石灰衬,并进行装饰。近年来,部分人家开始...
· 白族的龙文化是啥?白族与'龙"有啥关系
在高度发达的白族文化体系中,白族龙文化作为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始终贯穿白族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它以当事人和见证人的双重身份接受和目睹着白族文化的形成和完善。在它身上体现着白族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特征。就白族龙文化现象而言,其组成因素中既有反映白族先民原始宗教意识的原生型龙文化,又有源于本民族土壤却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次生型龙文化,而且还有本来产生于异质文化体系却为白族文化融摄、改造的复合型龙文化。在白族龙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汉族的龙文化、印度、藏传、大乘显密二宗的龙文化等外来文化对其完善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就其形成过程而言,远古时期的诸夏部族龙文化及三国时期汉民族龙文化对白族龙文化的影响结果基本上导致了白族龙文化的原生型诞生,而初唐后,印度密教、汉传显密二宗及藏传佛教对其的影响,便是形成了次生态型和复合型龙文化,其中尤以佛教对白族龙文化的影响至为关键且巨大。白族龙文化源...
· 白族的龙文化有什么不一样?神奇的白族龙文化!
白族的龙文化有什么不一样?神奇的白族龙文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龙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神话故事当中,龙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的神兽,而且非常的巨大,拥有着蛇的身子、鹰的利爪、鱼的鳞片、鹿角等等,而且还充满着玄幻的色彩,让人看到了就会深深的对它迷恋。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国少数民族白族的龙文化。在高度发达的白族文化体系中,白族龙文化作为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始终贯穿白族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它以当事人和见证人的双重身份接受和目睹着白族文化的形成和完善。在它身上体现着白族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特征。就白族龙文化现象而言,其组成因素中既有反映白族先民原始宗教意识的原生型龙文化,又有源于本民族土壤却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次生型龙文化,而且还有本来产生于异质文化体系却为白族文化融摄、改造的复合型龙文化。在白族龙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汉族的龙...
· 白族习俗简介白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代,白族先民的“滇僰”墓葬形式,有竖穴土坑墓葬、瓮棺葬、圆坑墓葬多种。祥云大波那已有“干栏”式重型铜棺;弥渡苴力已有大量石板墓。住在碧江的白族,死后不用棺,把死者放在一块木板上,覆以屋上的茅草,上盖土,垒成坟状;再在距死者头部两三尺的地方竖一个八九尺高的双杆栗木坊,除挂土锅和盛有祭物的两个麻布袋外,还悬挂死者生前用物,如男的挂弩箭,女的悬织布架等,以示悼念。后一年内,以石片、石块垒墓。墓头留一孔供死者灵魂出入。那马白族约在明代前实行火葬,以火焚尸,取骨入罐,再埋于家族公墓地。明后,受汉影响,渐改土葬——棺葬。大理、剑川的丧葬也有变化过程。明代以前因受佛教的影响,盛行火葬,以后则改为棺葬。男子死后一般即行装殓,女子死后则必须等候娘家人亲临。停柩在堂三天左右即行择地安葬;停柩期间,一般请道士念经,“超度”亡人。大理海东地区,人死后由族长主丧,族长根据死者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决定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