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哈尼族人都喜欢吃啥?哈尼族有啥饮食习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70
转发:0
评论:0
哈尼族人都喜欢吃啥?哈尼族有啥饮食习惯,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哈尼族菜肴口味丰富,其中哈尼豆豉远近有名。哈尼豆鼓是以大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上锅蒸熟后,放进密闭容器内发酵再晒制而成。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

  哈尼族的蔬菜品种不多,多利用宅旁、田间小空地和山地种植青菜、萝卜、瓜、豆、芋头等。按照哈尼族的社会分工,种植蔬菜多由妇女承担,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常年所需蔬菜除秋收时节储备的豇豆、老瓜外,则靠妇女采集的野生植物烹制而食。她们采集的野菜主要有蕨菜、树甜菜、树头菜、羊奶菜,臭菜、水芹菜、鱼腥草、细芽菜、水白菜、马蹄叶、金雀花、棠梨花、老鹄花,杜鹃花,以及香菌、木耳、鸡枞等。

  哈尼族食肉数量较大,以猪、牛、羊、鸡、鸭肉和禽蛋为主,并兼食水产品鱼、鳅、鳝和田螺。他们的烹调方法主要有清煮、煎炒和腌制三种。年节期间,肉食丰富,往往把食鲜剩余的猪、牛肉的净肉和骨头分别剔开,将净肉腌制成腊肉和干巴,储备以待客。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

  长街宴堪称哈尼族最具特色的饮食,一般年(扎勒特)时举行,另一些地区选择昂玛突节(祭寨神)时举行。如今,已经开始举办哈尼族长街宴民俗旅游节,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前来参加。

  透视哈尼族的饮食文化不难发现,环境主导饮食、美味由物产派生,风味和民族相连,烹饪与历史承接。立体的地形和气候、复杂的生态与生物、悠久的历史和进化、多样的民族与文化、坚韧的繁衍和发展,是滇味以其原生质朴、风味各异、味美可口、中外喜欢之美食特色而独步天下之最深厚基础和最根本之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云南哈尼族人过年都要干啥呢?有啥风俗呢
哈尼族过年习俗: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十月年“十月年”长街宴以绿春县和红河县的哈尼族地区最为隆重。绿春县的长街宴在县城中心主大街举行,红河县的长街宴以甲寅乡最特色。红河县甲寅乡是长街宴的发源地,乡里每年一次的“长街宴”也是盛况空前。每家备办丰盛酒菜摆到寨中主大街,规模达千余桌,一桌连一桌,龙头接龙尾,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碗酒。绿春城区都是哈尼族村寨,民风淳朴,长街宴形式古朴传统,有“天下第一宴”美称,民族服饰也走向时装化,鲜艳夺目,亮丽异彩,场面非常热烈壮观。绿春曾摆了2041桌,四千多米长,一万多人共同举杯欢庆,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最长的宴席”。长街宴这一...
· 哈尼族人习惯传啥样的衣服?又有啥民族风格
哈尼族布都支系服饰(妇女)用黑色自染布料作上衣,齐膝短裤和绑腿带。包头布端都镶一块精美的刺绣图案,衣服领口处多配有银饰坠,腰束一条长丈余的腰带。绚丽多彩的哈尼族碧约支系服饰(正面)配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和银饰佩。为左开襟长尾衣,下穿白褶裙。哈尼族碧约支系服饰(背面)配以颜色鲜艳的花纹图案。包头为数尺长的黑色头巾布,有穗拖拉到背部。哈尼族卡别支系(妇女)服饰多以黑色自织染布作面料,为左开襟衣,在衣领和由右肩斜向左襟绣有彩线图纹;以包头最有特色,其包头正面镶有星图银泡,背面用彩线做成飘带装饰,左右两边缀有一根银链。哈尼族布孔支系服饰(妇女)分为首饰、服饰和绑腿三个部分。首饰多为彩布包巾,头巾上镶钉有银泡,左右用彩色毛线扎成飘穗;服饰为士林布满襟衣裳,胸前挂一块由硬布板上钉有银泡和一块多边花形银牌,下穿短裆紧腿裤,裤腿边沿绣着犬齿花;小腿套着绣花腿罩,腿罩上绑着多色彩线。哈尼族卡多支系服饰(妇女...
· 哈尼族文化简介哈尼族语言有啥民族特点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语支里有彝语、拉祜语、傈僳语、纳西语、基诺语等。哈尼语在国外,分布在缅甸、泰国境内的又称卡(Akha)话,和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话接近;老挝、越南境内的哈尼话和我国红河南岸地区的哈尼话大体相同。哈尼语与彝语支其他语言一样,元音有松紧之分,没有长短之别。韵母基本上是单元音,复合韵母多是借音。没有塞音韵尾,有的方言有鼻音竟尾。哈尼语和彝语文其他语言在基本词汇中有不少同源词,在语法上也有很多共同点。1949年以前,哈尼族没有表达自己的语言文字。1949年以后,为了帮助哈尼族人民解决文字问题,早在一九五二年,党和人民政府就组织了有哈尼族干部参加的哈尼语文工作队伍,开始进行哈尼语调查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于一九五七年写出了《关于划分哈尼语方言和创制哈尼文的意见》的哈尼语调查报告,制定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方案》(草案),哈尼文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
· 红河哈尼族的梯田有啥历史?有啥特点
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的典范。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仅汉文字史料记载就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其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其中集中连片的达上万亩,从山脚到山顶级数高达3000多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的独特方式,对森林的深刻崇拜,以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服饰、歌舞。文学均以梯田为核心,处处体现着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特点。哈尼族...
· 哈尼族为何会有捉蚂蚱节?捉蚂蚱节都干啥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捉蚂蚱节”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玛蚱,每家捉够一竹简(约二斤)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撒成四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划开的竹片夹起来插在田埂和排水沟旁,以对尚未捉到地蚂蚱及其他昆虫进行恫吓。半小时后,又要把这些蚂蚱收进竹筒。带回家当菜或拌粑粑吃,据说蚂蚱肉很甜。离开田野时,人们都要不停地大声叫:“呕,蚂蚱,三天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