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哈尼族神圣的“取火种”仪式是怎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3
转发:0
评论:0
哈尼族神圣的“取火种”仪式是怎样的,夏至日,整个从墨江县城穿城而过的北回归线标志园从山脚到山头各个景点挤满了人。

  夏至日,整个从墨江县城穿城而过的北回归线标志园从山脚到山头各个景点挤满了人。特别是在北回归线标志园的取火台四周更是人山人海,身着哈尼服饰的哈尼人把这个神圣的取火台围得水泄不通,等待着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取得给人类带来文明象征的火种。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到13时15分时,随着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三声铓响,哈尼族摩批引领12名护法卫士步入取火台,与哈尼族头人一起在取火台祈祷后取下太阳圣火,取火台顿时变得沸腾了起来,哈尼族青年男女的欢叫声响彻标志园,响彻哈尼山城。神圣的火种是哈尼人的希望,从此给整个哈尼族带来了希望,哈尼族青年男女纷纷涌入取火台,用手中的火炬让太阳圣火点燃,365名哈尼火炬手象征着哈尼人一年中每一天的生活都像火一样,日子越过越红火。取得火种后便向着太阳广场狂奔,他们要把手中的火种存放到太阳广场集火坛中,让太阳之火永远熊熊燃烧。

  365支熊熊燃烧的火炬从北回归线示志园取火台一直向太阳广场传送,远远看去,火种传送队伍宛如一条蜿蜒蠕动的火龙,气势磅礴壮观。火种传到集火坛后,守候在太阳广场的哈尼汉子敲响了百面牛皮大鼓,震天的鼓声宣泄出哈尼人的喜悦之情,鼓声将喜悦之情传遍到整个哈尼山乡。

  夕阳悄悄西下,青青的暮色降临在回归城,火把照亮了回归大道。哈尼青年男女们从太阳广场取出火种,点燃火把,沿着回归大道把火种传递到运动场,点燃篝火。无论是来自远方朋友贵宾还是我们回归城的哈尼群众,都手牵着手围着篝火纵情狂欢,他们唱着悠远绵长的哈尼山歌,跳起强劲有力的哈尼原始舞蹈,释放着心中所有的激动和欢乐,脸上荡漾出来的喜悦之情更是无法用文字描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哈尼族人是怎样唱歌的?哈尼族音乐特色
哈尼族也是一个热爱音乐和舞蹈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带着自己的乐器。小伙子爱的是三弦四弦,姑娘们喜欢“把乌”和“响篾”,男孩子爱吹直笛,老年人也有他们特制的“小把鸟”。在节日和盛大的祭祀场合,乳锣和鼓等敲击乐器是不可缺少的。“把乌”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以细竹管制成,长六七寸,五个孔,形如笛,吹的一端加一个鸭嘴形的,音色幽雅深沉,如泣如诉,宜于抒发情感。歌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主要有“哈八惹”和“阿其古”两大类。“哈八惹”意思是喝酒时唱的歌,或诗歌咏唱。多在祭祀、节日、婚丧等隆重的场合由“米谷”或是老年人唱,如《创世纪》、《祭祀歌》、《祭龙规矩歌》、《老人安葬歌》、《讨媳妇的歌》等都这一类。调子庄重严肃、低沉缓慢,歌时由一人主唱,唱完一小段,周围听众接唱合声。这种合声有固定格式,常常配上“苏呵——依——苏”之类的声音,既表达欢乐的情趣,又起着助兴的作用。《阿其古》是生产劳动时唱的歌,...
· 哈尼族的历史是怎样的?其发展又是怎样的
哈尼族现有人口1254800人(1990年),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元阳、绿春、四县,思茅地区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源彝族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腊、勐海县,以及玉溪地区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县等。以上这些县集中了哈尼族95%以上的人口,其余散居于建水、石屏、思茅、孟连、景谷、玉溪、峨山、易门、通海、双柏、晋宁、禄劝等县市。哈尼族与汉、白、彝、傣、拉祜、苗、瑶、回、壮、布朗等民族交错而居。居住区域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内有耸峙亘古的两大山系--哀牢山和无量山,有日夜喧腾的三大江流——红河、把边江和澜沧江。哈尼族居住的半山区,海拔约在800-2500米之间,月平均气温最高为31℃-33℃,最低气温为2℃-4℃。常年降雨量在900-1300毫米之间,多降于5-6月农作物需水期。温...
· 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北京人是如何实用火的
北京人是用天然火,所谓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火,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者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晚上轮流看火,他们是用灰来保存火种的。那一时期他们用火烤着东西吃,晚上睡火边,这样可以取暖,还可以赶走野兽,因为野兽怕火。那时的周口店一带,深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用锤击、砸击的方法,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出土的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等,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 哈尼族的棕扇舞是怎样跳的?又有何历史
棕扇舞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为了将这神奇的民族舞蹈传承下去,目前经过改编,形成了三个新的版本:小学生课间操,表现学生的活泼;中学生课间操,表现青年的活力;成年人棕扇舞,表现成年人的狂野。神话:哈尼族《棕扇舞》棕扇舞是流传于羊街乡及那诺乡哈尼(支系糯比)族民间的传统舞蹈。据棕扇舞研究者倪伟顺老师介绍,棕扇舞早期用于丧葬活动,每个动作均有象征性,男性模拟动物或鸟类,女性手持棕扇模拟白鹇鸟动作,各自起舞,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棕扇舞走进日常生活,逢年过节、农闲时哈尼族百姓也跳棕扇舞。棕扇舞是哈尼族在漫长的游牧迁徙历史和狩猎采集中产生的,并通过丧葬祭祀活动得以巩固发展,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它是元江县哈尼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哈尼族民俗习性相互交融,互相结合传承至今,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形式。近几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哈尼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元江县哈...
· 哈尼族过春节都有啥习俗?是怎样祭祀的
家家户户准备喷香的糯米粑粑,烤炙醇甜的“焖锅酒”,年轻小伙子面涂烟灰“驱鬼”,打扫村寨……从除夕开始,云南省思茅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乡懒堆房村的哈尼族群众就积极张罗着,开始庆祝春节这个最神圣的节日。懒堆房村是一个位于西南边陲的哈尼族聚居的美丽村寨,一大早,村里的长者王琴珍、马树荣开始代表全村“请祖先”。两位老人手捧盛有米酒、糯米粑粑、汤圆、烤肉等丰盛食物的竹编簸箕,然后开始从屋外、堂屋、灶膛、内屋逐一祭拜祖先,将米酒淋在松枝上,然后用松枝轻扫各处,预示祖先能保佑全村平安吉祥。中午时分,马树荣大叔带领全村各家各户选出的代表,穿好节日盛装,背上炖好的羊头、玉米饼、糯米粑粑和汤圆等,浩浩荡荡前往村寨后山的“神树”拜神。“我们的习俗是必须请完祖先,敬完神树才能开始全村的庆祝和狂欢,这一习俗已经持续很多年了。”马树荣老人介绍说。拜“神树”仪式开始,男人们先点上三柱高香插在树下,然后用松枝绕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