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黎族习俗 黎族女子在生孩子时有何习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4
转发:0
评论:0
黎族习俗黎族女子在生孩子时有何习俗,黎族妇女生小孩,在家门口挂树叶,禁忌外人内进。产妇在房内以躺产或坐产。由村里

  黎族妇女生小孩,在家门口挂树叶,禁忌外人内进。产妇在房内以躺产或坐产。由村里有经验的妇女助产,母亲护理。孩子生下后,用红线绑婴儿的肚脐。胎盘用树叶包裹吊在树上或放到河里流走,有的地区把胎盘埋在地下,不让猪狗吃。东方市美孚方言产妇,用陶盆盛胎盘,放置在家的高处,孩子周岁时才处理。助产妇用山艾叶和棉布块清理婴儿的羊水及产后污血。如果出现难产,当地习俗认为凶魂缠身。其丈夫要办两件事:第一要把家里的刀脱柄,犁头脱架,拔掉篱笆,方能使妻子容易生下小孩。第二要请“道公”祭鬼求神,保佑产妇平安生下小孩。如果发生难产小孩死亡,由丈夫组织兄弟送葬。产妇因难产而死,视为“死不干净”,由男家和女家的老人处理后事。此后,死者的丈夫不易再娶,说是家庭有“凶魂”,要杀牲祭鬼神,打鼓敲锣驱邪招善,女人才愿意嫁进家门。

  产妇分娩3天内闭门不出,按婴儿的性别,在房门口挂“插星”,男婴挂红藤叶,女婴插露蔸叶。两种叶子均有刺,为驱邪物。家里由“奥雅”在祭祖灵魂位上放着一碗米和一碗酒(意为米是婴儿的粮食魂,酒是祭祖品),向祖宗报告新生命的降临,祈求保佑平安。

  产期一个月或一百天,产妇“坐月子”,各地有所不同。合亩制地区产妇,设专炊,吃干饭或吃黄姜水煮的米饭,菜肴以田基草、雷公根为主。每天要喝牛牯大力、千层血藤的草药汤补身。禁忌吃鱼、肉、蛋和瓜类,认为产妇吃腥味食物和凉素瓜菜,会“寒身”,来日易患妇科疾病。琼中县和沿海地区黎族产妇,吃鲜鱼、鲜肉和咸蛋等。产妇不坐男人坐的凳子,不满产期夫妻不得同床。坐月满期,要杀鸡炒艾叶给产妇进食,煮龙眼树叶水给产妇洗身。洁身后,方能近男人身和外出。婴儿期以食母乳汁为主,以宽布巾于右腰部套带小孩,外出劳动时用套袋挂小孩在树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黎族人纹身时有何习俗?黎族纹身发展现状
文身古老习俗正逐渐消失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介绍,按照黎族的传统习俗,文身是黎族妇女结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必需完成的一个程序,黎族妇女文身的历史,至今已延续了3000多年。但是,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黎族妇女文身的古老习俗逐渐消失。2005年底,黎族文身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海南省政府正在向国家文化部门申请将黎族文身文化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文化宣传处处长王建成告诉记者,今天,黎族妇女文身的文化价值已经得到重新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正在采取行动保护黎族文身文化。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伟民和唐玲玲,用了多年时间,拍摄了2000多张黎族妇女文身照片,对黎族文身图案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研究。3000多年来,黎族文身的方式和图案基本没有变化。因此,黎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文身图案记录了...
· 黎族人是怎样给孩子取名的?有何习俗
孩子,黎语叫“蒂力”或“织力”。黎族孩子两次取名。出生满月时取名,俗称“乳名”。取名时,婴儿父母亲和家里长辈共议孩子的奶名。通常根据孩子出生的特征和出生日子,以及孩子出生期间家里或村里发生具有象征性的事件取名。如孩子出生时是红头发的,称“红发”;孩子在鸡日出生的,称“鸡子”;家里首次买电视又碰小孩出生的,取名“电视”。取名要由家族里的“奥雅”举行仪式,杀公鸡祭祖,向祖宗报告婴儿的奶名,方能向众人公布。参加给小孩取名的妇女,把小孩安放在摇篮里。在年老的妇女(俗称“娘母”)带领众妇女给小孩唱摇篮歌谣和跳平安舞蹈。黎族摇篮歌(意译):睡吧好宝宝,睡好妈去田;睡好爸去园,采回许多果;采回宝宝吃,采回宝宝玩。睡吧小宝宝,家里有小猫;家里有小狗,妈妈捉鱼虾;爸爸打山鸟,回来喂宝宝。满周岁时,要在孩子生日的那一天命名,通常以直系亲属辈序名次取其名。名的派别只一个字,而且要同长辈的名形成韵律。如祖父名“族...
· 黎族过年习俗黎族人在过年时都干啥
黎族春节是黎族的民间节日。黎语称“江”或“葛呣”,意为年。在农历正月一举行,节前,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庭院、修整房屋、备年货、做新衣等。年三十早上,准备丰盛的佳肴;傍晚,摆祭品,祀拜祖宗。事毕,吃年饭、喝年酒;全家人不得外游。早上,主人给牛、猪、鸡送年糕;给果树挂粽子叶,挑水时要在井边或河边放一个铜钱或一块年糕,表示向河神或地神买“神水”。黎族春节习俗活动二至四,一些男女青年外出野游,或拜访亲朋好友,或上山打猎,或下水捉鱼,或荡秋千,或敲锣打鼓,或跳年舞。五,家家户户举行“送神出寨”仪式。即将过年期的杂物(粽叶子、猪毛乱物等)在竹箩中,并在上面放一稻草秸,点上香火,然后由两个人神架和过年期间堆秽物的箩筐,男女老少将其送出家门,表示送“旧魂”随“神”出村寨,以保证新一年里人畜平安。神架和秽物的筐就放置在村口路旁,待到正月十五日,再来人将其烧掉。1、“围炉”烧香拜祖先好福荫护孝子孙黎族人是崇拜祖先...
· 拉祜族习俗简介拉祜族人在生育时有啥习俗
拉祜族对生育极为重视,没有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观念。妇女怀孕期间不能单独外出和做重活,而且亲人随时在旁。生小孩后,家人精心照料,并单独为产妇开灶,防止细菌传染,殃及婴儿健康。婴儿出世未满月期间,亲朋好友携带米、鸡、蛋等看望产妇,由接生老人向人们报婴儿性别。有些地方有产妇生男孩杀母鸡,生女孩则杀还未鸣啼的公鸡祭祀的习俗。认为第一胎生男孩时用母鸡祭祀,第二胎则生女孩,还认为这样做使婴儿长大成人后好找对象。新平拉祜族婴儿出世后,忌讳外人进家,若有成年男子误入,则要认婴儿为干儿或干女,而且必须为之送礼取名。澜沧、西盟等地拉祜族婴儿出世的第三天,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其取名。产妇坐月期间,丈夫要守护在旁,而且在一个属相周(12天)内夜不能熄灭塘中的火。坐月满12天后,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可以在屋内活动,但不能下地干活或有风时出门。产妇坐月期间还备有产妇专用的锅、碗、勺、杯、壶等生活用具,吃饭时与众人隔开...
· 黎族婚礼上的趣味习俗黎族婚俗简介
结婚前,男方家要做三件事:一要向女家送聘礼,第二筹备婚礼物品,第三动员众亲为新郎盖新房。女家也要办两件事:第一备好酒菜招待接亲队伍;第二组织村里妇女参加送新娘的队伍。一年之中的秋收后至春节前夕,是黎族人结婚的旺期。结婚场面隆重,婚礼程序有趣,但各地有异。结婚普遍以接亲、迎亲、饮福酒、逗娘、对歌、挑水、送亲、收席、通报、请妻、媳规等程序。接亲:举行婚礼的当天上午,男家派出三至五名男女,前往女家承担接护新娘。男者俗称“公鸡”,是负责联络人;女者负责陪送新娘。接亲时,女家办酒席,请来民间八音乐队吹吹打打。新娘姐妹召集亲戚朋友和村里妇女参加送新娘队伍,人数越多新娘身份越高,少则二三十人、多则百人。婚俗:新娘出嫁前三天要洁身,请人妆饰打扮,拔脸汗毛,修眉等。新娘身穿艳丽衣裙,头披花巾,戴耳环,颈脖戴银项圈、玉珠圈,胸前挂银牌、银铃、珠链,腰系银链,银铃,手戴镯子、戒指,脚戴银圈。合亩制地区的新娘,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