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哈萨克族历史简介 哈萨克族神秘祖先是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5
转发:0
评论:0
哈萨克族历史简介哈萨克族神秘祖先是谁,据介绍,去年夏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新

  据介绍,去年夏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新疆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一个联合考察队,对新疆青河县境内的古代人文遗迹进行考察。在对当地的巨型石堆、石圈、石人、石墓、鹿石和岩画进行考察的同时,考察队还有一个额外的考察内容:寻找独目人。

  传说在3000多年前,阿尔泰山的南坡曾经生活着一个神秘的部落,他们身材高大,骁勇善战,每个人的额头都只有一只眼。

  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希腊诗人阿利斯铁阿斯漫游中亚,并据他的旅行见闻写下了长诗《独目人》。

  当年阿利斯铁阿斯的访问路线先是伊塞顿人,然后是独目人,再后是格里芬人,最后是希波伯里安人,也就是西伯利亚人。

  专家分析,汉代塔里木盆地东南的伊循城得名于希腊史料的伊塞顿,既然伊塞顿人也是游牧部落,那么他们的牧场就应该在阿尔泰以南、天山以北的草原地区。按时间推断,伊塞顿人应当是指从天山东部迁移到伊犁河流域的乌孙或大月氏人。

  格里芬人被称为“黄金的守护者”,阿尔泰山自古盛产黄金。在阿尔泰山北侧,原苏联考古学家在巴泽雷克发掘了五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从这些墓葬土了大量黄金制品,其中包括一些带有格里芬形象的饰物,可见阿尔泰山北部的巴泽雷克墓穴主人就应该是传说中的格里芬人。

  从地理位置来看,处在乌孙与巴泽雷克人之间、生活在阿尔泰山南侧以及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就是与巴泽雷克人争夺黄金矿产的独目人了。

  塞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祖先之一,属印欧人种。塞人其实和斯基泰人同源,亚里士多德把中亚西部操东伊朗语的民族叫斯基泰人,把中亚东部讲东伊朗语的民族称为塞克人,现在出现在中国北疆地区以及前苏联地区的许多巨石建筑有很多都是塞人的墓葬。

  独目人部落是公元前七世纪或更早的时候中亚草原的霸主,这与考古专家们判断青河县三道海子山谷的巨石建筑的年代相近。从巨石堆建筑的形式来看,它与图瓦共和国和哈萨克共和国的许多塞人遗迹类似,这更使人们相信,塞克人就是那神秘的独目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音乐中的典型代表。对唱双方以歌的方式斗智、斗勇、斗才,即兴编词、填词,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艺术形式。内容主要表现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爱情,是全面反映哈萨克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百科全书”,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堪称哈萨克族文化艺术瑰宝。阿依特斯艺术源远流长、背景深远,历代以来植根于哈萨克族民家,充满浓郁的哈萨克族风情。在阿依特斯的历代传承、发展中经历了数世纪的艰苦磨练和起伏不定的过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疆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在体裁的创新、音乐风格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哈萨克阿依特斯中也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和宣传民主、科学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阿依特斯艺术在新疆哈萨克民族中得到发展,开展了搜集、整理、出版工作。阿依特斯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阿肯弹唱(阿肯阿依特斯)、传统对唱等。阿依特维斯歌词均为即兴创作,没有固定的...
· 哈萨克族舞蹈简介哈萨克族的“卡拉角勒哈”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卡拉角勒哈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舞蹈,关于它的来源,在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子发现了一群野马,他挥动套马索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马。小伙子历尽种种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它驯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马。当他骑着黑走马回到阿吾勒(家乡)时,乡亲们闻讯纷纷前来祝贺。小伙子在马上和马下,用各种动作自豪而诙谐地表演了他捕捉和驯化黑马的整个过程。从此,以骑马...
· 哈萨克族音乐简介哈萨克族音乐有何特点
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哈萨克族民歌主要采用欧洲音乐体系,但也有一些作品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甚至有在一首作品中同时存在两种音乐体系的因素的情况。音阶哈萨克族民歌广泛地运用七声音阶,但也有五声音阶或者五声音阶基础上的六声音阶。古老的对唱曲常常使用五声音阶。调式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哈萨克族民歌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五声宫调式强调羽音比强调徽音更甚,使得五声宫调式的哈萨克族民歌具有特殊的色彩。七声调式——最常见的是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其次是多利亚和混合利底亚调式。旋法有牧歌发展起来的哈萨克族民歌,普遍带有呼喊式的音调,并常常出现在曲首(有时也出现在句末或曲中),它常常由主音及其四度音或五度音的旋律音程构成。节奏、节拍哈萨克族民歌经常使用混合节拍,并在每小节的节奏划分上常常表现出前短后长的形态,这种情形在《蓝色的河》等作品中都有表现。这种节奏特点与曲首的核心音调作用共同形成了哈萨克族民歌豪放、宽广的...
· 哈萨克族花毡历史哈萨克族花毡啥咋做的
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花毡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用途,如有用于取暖和做饭的火头花毡、接待客人用的上座花毡、结婚用的嫁妆花毡、面积较大且做工讲究的床上花毡和地上铺的花毡、门上挂的花毡及毡房用的花毡等。花毡比普通毡厚,多为双层,缝得密实,经久耐用,可用四五十年,传几代人。由于地区和部落的不同,花毡的形式和图案也不完全一样。其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精美的花毡取决于原料质量,最上等的羊毛应是秋季羊羔毛,其质地细腻,柔软,富有弹性。在擀制和缝制过程中也十...
· 哈萨克族舞蹈历史哈萨克族舞蹈有何特征
哈萨克古老的民间舞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与他们长期游牧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种抒情的肢体语言,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就会体会到民间舞深层的内涵,同时会为他们感到自豪。哈萨克是一个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们的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用歌舞抒发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哈萨克民间舞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口传身教,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舞者理解的不同,肢体语言各不相同,思想及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古老的民间舞背后都有一段传奇而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都带有一种孤独、奔放、或者凄凉之感,根据舞者的各种动作较准确的表现他的思想,如《黑走马》讲述了哈萨克马矫健的体态,在很早以前,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发生一场争夺草场的战争,结果蒙古人战胜了哈萨克人,并把他们的马抢走,哈萨克牧民很悲愤,但哈萨克牧人与黑走马在长期的生活中产生了一种默契之情,黑走马能够听懂牧人的笛声,于是牧民站在高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