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哈萨克族的民间趣味比赛都是些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7
转发:0
评论:0
哈萨克族的民间趣味比赛都是些啥,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很多,其中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姑娘追、叼

  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很多,其中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赛马和马上摔跤等,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喜庆日集体进行。

  姑娘追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男女青年非常喜爱的一项传统游戏。凡年龄相近的同辈人均可参加这种游戏。姑娘追的过程是先选择一个众人目所能及的指定点。参加游戏的男女骑手在前往指定点的过程中,男子可以随意向女子说俏皮话、开玩笑,按习俗此时怎么戏谑女子都不算过错。到指定点后,男子要机敏地想法甩掉女子往回跑,这时姑娘会放马追赶。

    一边追,一边会用皮鞭抽打前面的男子。当然这要看女子是不是喜欢这男子了,若是心中喜欢,只会虚晃几下,或轻轻打在背上。若是不喜欢,也会重重打上几皮鞭,来惩罚刚才说过了头的俏皮话。许多哈萨克族青年在这一游戏中产生爱情,最终结成伴侣。

  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游牧部落十分痛恨在草原上逞凶的恶狼,一旦捕获了狼,牧民们便将狼驮于马上奔跑,争相抢夺,以示庆贺。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项专门的娱乐活动,并由刁狼改为刁羊,多在喜庆的日子举行。有分队和不分队两种形式,大家骑马争夺一只割去头的小羊,有时为了方便也用一张羊皮代替,以最后夺到羊并放到指定地点者为胜。

    这项运动争夺激烈,对抗性强,体现了草原牧民勇猛豪放的性格。叼羊比赛一般按两组进行。每组先出一人,在角力过程场人数逐渐增多,最后谁把羊抢到手谁获胜。叼到羊的人把羊扔到哪家,就表示给这家带来幸福吉祥,这家人当晚宴请所有参加叼羊的骑手。祝愿吃到羊肉的人能除病消痛,交上好运。

  赛马

    赛马是哈萨克人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赛马有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骑手一般都是成年人。比赛时,即要使马走得快、稳、美,又不使马跑起来。赛奔马,是比马的速度和耐力,以先到达终点为胜。参加赛马的骑手大多是十二三岁的男孩。

    参加比赛的男孩,身穿红色、白色或其他颜色的衣服。赛马的鬃和马尾必须用各种颜色的布条辫起来或绑扎在一起,马上大多不配鞍具。赛程一般为20到30千米。

  马上摔跤

    摔跤一般都在地面上进行,但哈萨克族还有马上摔跤。两人各自骑着马,相互交手,要把对方拉离马鞍,摔倒地上。摔跤手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要和自己的坐骑配合默契。马上摔跤采取打擂台的方式,一人败阵,另一人上来。有的连胜数人甚至十多人。

  套袋摔跤

    这是哈萨克族的又一项十分普及的运动,大人孩子都很喜爱。比赛者把双腿套在麻袋或羊皮袋中,袋口用绳子系于腰间。这种摔法,限制下肢活动,只靠上肢用力把对方摔倒。既要保持自身平衡,又要摔倒对方,姿态各异,妙趣横生。这种摔跤,多在草地或松软的沙土地上进行,以防摔伤。

  驰马拾物

    把手绢或元宝扔在地下,骑手纵马上前,展施马上技术,看谁拾得快、准,马上技术娴熟、成功次数多者为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瑶族传统的民间趣味体育项目都有啥
瑶族漂泊游耕的生活炼就了瑶胞的不屈不挠、果敢刚毅的团体习性。他们创造着物质,探索着文明。瑶族居住地区多为带,村寨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形成了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对顶木杠、毛莱球(木头球)、打陀螺、人龙、打猎操、播公(打长鼓)、芦笙长鼓舞、串春珠、伞舞、刀舞、盾牌舞和瑶拳等活动形式,就是瑶族人民经常开展传统的体育活动。代表性体育项目对顶木杠,是广西龙胜红瑶民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为一种较力型活动形式。瑶族的对顶木杠比赛,须先准备一根碗口粗,长约3米的木杠。场地无特别要求。比赛时,对垒两人各以红布缠腹,分别顶住木杠两端进行对抗较力。期间,双方用手扶住木杠,奋力向前推顶,直至一方不支败下,再换一人与胜者较量。这一比赛形式规定,凡能连胜五人以上者,将被誉为大力士。流行在瑶族民间的人龙活动,多在每年春节期间和10月16日的“盘王节”举行。共有“人柱、宝塔、...
· 趣味战国——魏惠王、齐威王的斗宝比赛
?魏惠王此行,是为了出访齐国,与齐威王会晤。齐国自田和被立为诸侯,又传了数代,于公元前357年传到了齐威王(田因齐)手上。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田午,并非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是位注重学术研究的君主,在他统治时期,齐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高级学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因靠近临淄的稷门而得名。它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学风最为开放的学术机构,堪比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持的雅典学院。在学宫中,诸子百家都可以登台演讲,可以互相争辩,不同的声音在这里出现,没有所谓的统一思想,公室也不插手学者们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自齐桓公以后,历代齐国统治者都对稷下学宫采取了宽容和保护的态度,允许学者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学术的独立性,使学宫成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滥觞之地。齐威王自幼在稷下学风的熏陶中长大,见识自是不凡。据《史记》记载,齐威王善于弹琴。即位后不久,有一个名叫邹忌的人带着一张古琴...
· 揭秘: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最高荣誉都是些啥玩意?
中国古代的免死金牌,又名“铁券金书”、“丹书铁券”、“丹书铁契”,直白一点说就是古代帝王颁发给臣子的一种特权证明,具有一定的契约作用。因为它最大的权限是可以免死,所以大家都习惯称之为“免死金牌”。最早的“免死金牌”不免死免死金牌最初叫铁券丹书,当时并不具免死作用,所以初期的“铁券丹书”是不能与“免死金牌”划等号的。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了和功臣们建立互信的契约精神,与之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把皇帝与功臣之间的信誓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在用石头砌成的宗庙之内。这样做,一方面是显得隆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铁券的安全。这时候的丹书铁券的作用多是给这些人一种富贵荣华的凭证,甚至是这些功臣们后代封官加爵的一种重要信物。这时候的铁券金书是不能免死的,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这人共患难还可以,同富贵就不行,他在当上皇帝之后,杀死了包括韩信在内的很多功臣。铁券金...
· 羌族特有的趣味比赛“推杆竞力”和“抱蛋”
羌语称“蛾捉”。羌族传统体育游戏。着重锻炼人的眼力和腿力,培养其灵活性、反映力,娱乐行很强,在羌族青少年中开展广泛。游戏规则是:场地不限,平坝场院即可。先在场中画一圆圈,直径约1·5米左右,内放3-5块大小相当的石块或沙包作“蛋”;再由一人自告奋勇充当“保蛋人”,他双手着地,呈半俯状,以胸腹护“蛋”;然后,由一些少年或成年人组成“抱蛋人”(没有具体人数限制)。比赛开始,抱蛋人就要寻找时机,巧设骗局,出其不意地袭击“保蛋人”。保蛋人以旋转形式(双手着地),用一只脚蹬、扫抱蛋人,抱蛋人不能进圈抱蛋。保蛋人不能用手拉人,只要保蛋人的腿部与抱蛋人相接触,抱蛋人即输,并被惩罚为保蛋人。若保蛋人的蛋全被抢走,则保蛋人输,必会受到“筛糠”等一些有趣的处罚。这种游戏通常围观者甚多,热闹非凡,给羌寨增加了喜庆气氛。推杆比赛是羌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项体育活动。比赛时,只需要一块两丈见方的平地,用一根长约一丈,手...
· 哈萨克族花毡历史哈萨克族花毡啥咋做的
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花毡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用途,如有用于取暖和做饭的火头花毡、接待客人用的上座花毡、结婚用的嫁妆花毡、面积较大且做工讲究的床上花毡和地上铺的花毡、门上挂的花毡及毡房用的花毡等。花毡比普通毡厚,多为双层,缝得密实,经久耐用,可用四五十年,传几代人。由于地区和部落的不同,花毡的形式和图案也不完全一样。其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精美的花毡取决于原料质量,最上等的羊毛应是秋季羊羔毛,其质地细腻,柔软,富有弹性。在擀制和缝制过程中也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