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裕固族有什么风俗习惯?裕固族风俗习惯介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5
转发:0
评论:0
裕固族有什么风俗习惯?裕固族风俗习惯介绍,按照裕固族的传统礼俗,老人会在门口把你让进帐篷,安排客人坐在左侧面朝门口的贴

  按照裕固族的传统礼俗,老人会在门口把你让进帐篷,安排客人坐在左侧面朝门口的贴地板床上,这是贵宾席。最好按他们的习俗,先用双膝跪坐,然后盘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当主人请你用餐时,不要站起来,更不得走动,也无须过谦,尽管吃好了。

  裕固族待客真诚憨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礼,可由客人带走。民间传统有先敬茶后敬酒的习惯。在狩猎季节,裕固族还有野餐待客之习。

  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习惯。过去的饮食特点是一日三茶,以茶为饭。一般到晚间才吃一点面食。所以有客人时,裕固人总是先请喝酥油炒面茶,然后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条时,一定要吃干净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种呈块状的奶制品),这表示已经吃够了,要不然的话,主人会—个劲地给你添加。

  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妇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传统习俗之一。他们的习惯是先吃后喝,在吃饱之后再喝酒。裕固族人喝酒从来不要莱,只是喝光酒,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计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裕固人敬酒都是敬双杯。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在场的人要轮番给客人敬双杯。没有海量是难以招架的。

  此外,裕固族划拳之风甚盛,程序复杂,花样繁多。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划拳。裕固族划拳有两种,一种是叫拳,与汉族的差不多。另一种是哑拳,是不叫喊的。双方每次只伸出一个指头,按拇指大于食指、食指大于中指、中指大于无名指、无名指大于小指、小指大于拇指的顺序决定胜负,如果双方出的是不相邻的两指,则无胜负,重出。这种哑拳只有妇女、小孩或不会划叫拳的人才采用。

  到裕固族牧民家去做客,有一些礼俗是必须懂得的。如果是骑马去,在离帐篷比较远的地方就得下马,以免惊动畜群。马鞭不论长短一律放在帐篷外面,不要带进去。离开时,不要出门就上马,而应牵着马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马。假如带了枪支、弹药或生皮、生肉也不要拿进帐篷。穿红衣、骑红马的人是不准进帐篷的。这是由于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缘故。据说他们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红衣、骑红马的,因此有这样的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裕固族跳什么舞蹈裕固族的舞蹈介绍
裕固族的舞蹈主要有集体舞、双人舞、男女独舞、马上舞等多种,主要是表现欢庆丰收、喜庆节日、婚礼、狩猎、宗教活动等内容。集体舞的形式多种多样,以鼓乐和歌声伴舞,男女老幼排队或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置以篝火或猎物,或快或慢,或轻或重,节奏强劲有力。双人舞主要表现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某些场面;男女独舞以腾跳见长,基本上保留了裕固族古老的腾跳形式。建国后裕固族的民族舞蹈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我们来自西州哈卓》、《迎亲路上》、《奶羊羔》、《腊梅开了》、《甜甜的泉水》等。
· 裕固族服饰是什么样的介绍裕固族服饰
裕固族妇女一般身穿高领偏襟长袍,按季节分为夹棉和皮衣。衣领高齐耳根,衣领外面边沿用各色丝线上劲合股,模仿天上的彩虹,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精心绣成波浪形、三角形、菱形、长方形等几何图案。袍子一般用绿色或蓝色布料制作,下摆两边开衩,大襟上部、下摆、衣衩边缘都镶有云字花边。腰扎桃红色或绿色腰带,腰带右下方挂红、绿或天蓝色的正方形绸帕;腰带上还佩挂3寸小腰刀,刀鞘上饰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和红缨穗。大襟衣扣上挂有刺绣的荷包、针扎。妇女的长袍上面一般要罩一件高领偏襟坎肩。裕固族女子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其中已婚妇女头戴喇叭形高顶红缨白毡帽,帽沿缝有黑色花边,耳垂大银环,服饰称“凯拜什”,胸前佩戴两条红、黑布料作底并镶有五色丝线、珊瑚、珍珠、玛瑙、孔雀石、海贝、银牌的长方形"罕"和用铜环连接成3小节小正方形带穗子的“鲍斯玛”,后背垂有长约1.2米,用红、黑布作料,镶五色丝线,上缀24块大小不...
· 裕固族文化裕固族共有几种语言
裕固族分别使用三种语言: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和汉语。西部裕固语亦称“尧乎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语族东匈语支。一些学者认为,西部裕固语属于保存古代语特泰点较多的上古语,并指出它是回鹘文献语言的“嫡语”。使用这种语言的有亚拉格家、贺郎格家、西八个家三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即今天的明花区的莲花乡、明海乡,大河区的韭菜沟乡和皇城区的马营乡等地。东部裕固族亦称“恩格尔语”,属于阿尔泰语东乡蒙古语族。据研究,它接近于十三世纪的蒙古语,保留较多的古代蒙古语词汇和语音的特点。使用东部裕固语的有大头目家、罗儿家、杨哥家、东八个家、四个马家五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自治县东部康乐区的康乐乡、红石窝乡、青龙乡,大河区的红星乡,以及皇城区的北峰乡、北极乡、东滩乡等。使用汉语的主要是居住在明花区前滩和酒泉县黄泥堡等地的裕固族。操不同语言的裕固族人们,相互人们也以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另外,无论是西部...
· 裕固族历史裕固族有着怎样的起源史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回纥是东部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廓,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当今之裕固族。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一般认为这一名称与历史上的“黄头回纥”和“撒里畏兀”有密切关系。“黄头回纥”是宋朝初期出现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回纥分支。元初,在黄头回纥居住的地区,又出现“撒里畏兀”的族名。现在公认,元朝的撒里畏兀就是宋朝的黄头回纥。元朝蒙古人征服撒里畏兀后,在其地设立官府,进行统治。元朝崩溃,河西走廊又归明朝管辖。明朝十分重视边境的...
· 裕固族的名胜古迹介绍裕固族的文化瑰宝
许三湾城堡故址“许三湾城堡故址”在甘肃高台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戈壁荒漠里,东距骆驼城废址约5公里,西距草古井城废址5公里。为汉唐故城。平面呈方形,东西66米,南北84米。门开南垣中,宽7米,加筑瓮城。城垣保存完整,基厚8米,上厚3.5米,残高8米,夯土版筑。城四隅筑角墩,上有建筑物遗迹。南垣残留马面。城西约1公里处有墓群,范围较大,墓冢密集,排列整齐,大小相等。1958年当地群众在城中收集铜箭头和五铢、大泉五十、货泉、开元通宝等古钱币1吨多,铜印刻阴文篆书“部曲督印”一方。此城可能是古代抵御异族骚扰、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把守骆驼城的前哨阵地。千佛洞千佛洞:在文殊山前山里。为文殊寺石窟之一,开凿于崖壁半腰。建于北魏,为支提窟。窟外三开间窟檐为清末重建。窟口高1.68米,深3.82米,宽3.94米,窟内高3.64米。平面呈方形,中心柱直通洞顶,宽2米,基坛以上每面分丙层开佛龛,圆拱形龛口,上加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