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拉祜族音乐有何民族风情?拉祜族音乐特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0
转发:0
评论:0
拉祜族音乐有何民族风情?拉祜族音乐特点,拉祜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 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人口304174 人(1982年统计)。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语支。 拉祜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和器乐两大类。

  【民间歌曲】

  有古歌、山歌、想念歌、儿歌和催眠歌 等。

  【古歌】

  拉祜语称“咕阔嘎阔”,节日喜庆中,多由 长者演唱,借以传授习俗和农业生产知识,追忆本民族 的历史,演唱民间传说故事。古歌的音域较窄,多在八 度以内,音乐结构为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与想念 歌、山歌有联系。

  【山歌】

  拉祜语称“嘎 阔”,原意为唱歌。因为多 在山野间唱,也常译为山歌。山歌的内容广泛,有爱情、 劳动、赞美家乡、歌唱新生活等。山歌的节奏较自由, 多为单句体结构,根据歌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曲调高 亢悠扬,时而出现八度及四、五度的跳进和有趣的三音 mi下滑结束,形成了拉祜族音乐独特的结尾。如下例: 想念歌 拉祜语称“法达阔”,属于情歌一类,青 年男女常以想念歌表达爱慕之情,或歌唱情人的美丽勤 劳。多独唱或对唱。

  【儿歌和催眠歌】

  拉祜语称“亚哀嘎 阔”和“亚诺 阔”。前者旋律流畅,常作三、五度的跳进, 类型的 节奏颇有特色。后者由妇女为孩子演唱,旋律婉转,节奏 细致。此外有多种习俗歌,如节日喜庆中唱的酒歌、祝 福歌以及摩巴(巫师)为病人唱的叫魂歌、送鬼歌等。

  【器乐】

  拉祜族的民间乐器主要有葫芦笙 列嘎杜(直 箫类吹管乐器)、响篾(即口簧) 小三弦、象脚鼓、 、 镲等。拉祜族的男子几乎都会吹葫芦笙。葫芦笙曲以舞 曲为多,如《跳笙调》、《舂盐调》、《撒种调》 《犁 地调》、《过山调》、《串门调》、《催眠调》等。列 嘎杜曲有《山歌调》、《想念歌》、《催眠曲》和舞曲 等。 响篾多为姑娘弹奏,曲调有《情歌调》 《铃铛调》、 《树枝调》等。小三弦虽然不是拉祜族的传统乐器,但 已广泛流传。乐曲有《伤心调》、《欢乐调》、《跳笙 调》等。著名民间艺人张老五的演奏技巧颇富特色,并 积累了一批风格鲜明的曲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拉祜族衣服有何特点?拉祜族穿衣有何习俗
拉祜族人民穿的衣服,解放前还处于各家各户自己种棉,自己用简单的纺车纺纱,用极简陋的织布机织布,布织成后染成蓝色、青色,做成衣服。拉祜族最喜欢黑色,认为黑色最好看。解放后,国家每年由内地调入各色的棉布和化纤织品供给。由于拉祜族人民喜欢自己织的布,国家每年还要调入大量的棉花和棉纱,供拉祜族人民自己纺纱织布。现在,拉祜族的小伙子和小姑娘既喜爱自己的民族服装,又喜爱各色布匹和化纤产品制作的新式服装。拉祜族妇女的服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右开襟,两边开齐腰部高的岔口,衣长齐脚面的长衫。在长衫岔口及衣边、袖口,镶缀红、白等各色几何图纹的花边,沿衣领及开襟上还嵌上数十个雪亮的银泡或佩带大银牌(拉祜族“普巴”)。有的下穿统裙,有的下穿黑色长裤。另一种是开襟很大,几乎像对襟,衣边缀有花布条纹,无领,小袖口,衣长只齐腰节骨的短衫。短衫里面,穿一件白色汗衫,露在统裙上面。穿着这两种服饰的妇女,都头包四公尺长的黑色包...
· 哈萨克族音乐简介哈萨克族音乐有何特点
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哈萨克族民歌主要采用欧洲音乐体系,但也有一些作品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甚至有在一首作品中同时存在两种音乐体系的因素的情况。音阶哈萨克族民歌广泛地运用七声音阶,但也有五声音阶或者五声音阶基础上的六声音阶。古老的对唱曲常常使用五声音阶。调式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哈萨克族民歌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五声宫调式强调羽音比强调徽音更甚,使得五声宫调式的哈萨克族民歌具有特殊的色彩。七声调式——最常见的是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其次是多利亚和混合利底亚调式。旋法有牧歌发展起来的哈萨克族民歌,普遍带有呼喊式的音调,并常常出现在曲首(有时也出现在句末或曲中),它常常由主音及其四度音或五度音的旋律音程构成。节奏、节拍哈萨克族民歌经常使用混合节拍,并在每小节的节奏划分上常常表现出前短后长的形态,这种情形在《蓝色的河》等作品中都有表现。这种节奏特点与曲首的核心音调作用共同形成了哈萨克族民歌豪放、宽广的...
· 拉祜族服饰有何特点?其盛装是什么样的
拉祜族男子身穿浅色右衽交领长袍和长裤,喜欢佩刀,系腰带,脚穿布鞋,头戴包头,长袍两侧有较高的开衩,领口衣襟等处用深色布条镶边,包头用白红黑等各色布条交织缠成。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下穿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剃光头,包黑包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银牌)。澜沧茨竹河、双江勐库、沧源、耿马等地穿长衣、长裤的拉祜族妇女,普遍束腰带;腰带多用红、绿、黄色布制作;腿上配有脚统,用青蓝布制成,长约一尺,上有精致的几何图案装饰。衣服饰品拉祜女性都较注重衣服上的饰品。最初的服饰较为简单,只在衣服的斜开襟、手袖边、背肩等处,用红、白、黄小块包布镶边。随着手工业的发展,用白银制作的各种服饰制品,倍受拉祜妇女喜爱。主要有银泡、银吊子、银钮扣、银手镯、银项圈、银耳...
· 拉祜族习俗简介拉祜族人在生育时有啥习俗
拉祜族对生育极为重视,没有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观念。妇女怀孕期间不能单独外出和做重活,而且亲人随时在旁。生小孩后,家人精心照料,并单独为产妇开灶,防止细菌传染,殃及婴儿健康。婴儿出世未满月期间,亲朋好友携带米、鸡、蛋等看望产妇,由接生老人向人们报婴儿性别。有些地方有产妇生男孩杀母鸡,生女孩则杀还未鸣啼的公鸡祭祀的习俗。认为第一胎生男孩时用母鸡祭祀,第二胎则生女孩,还认为这样做使婴儿长大成人后好找对象。新平拉祜族婴儿出世后,忌讳外人进家,若有成年男子误入,则要认婴儿为干儿或干女,而且必须为之送礼取名。澜沧、西盟等地拉祜族婴儿出世的第三天,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其取名。产妇坐月期间,丈夫要守护在旁,而且在一个属相周(12天)内夜不能熄灭塘中的火。坐月满12天后,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可以在屋内活动,但不能下地干活或有风时出门。产妇坐月期间还备有产妇专用的锅、碗、勺、杯、壶等生活用具,吃饭时与众人隔开...
· 拉祜族还有何族称?其族称又有何历史
拉祜族自称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普、戈搓等。民族他称有锅锉、苦聪、古宗、小古宗、黄古宗、小黄古宗、倮黑、大倮黑、小黄倮黑、目舍、缅、卡桂、阿当归等等。内部主要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支系。“拉祜”一词的含义,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区(辖今澜沧、孟连、西盟三县)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作出的《关于拉祜族自治区若干问题的报告》曾明文指出:“‘拉’即大家拉起手来,代表团结,‘祜’即代表幸福的意思。”以后的许多文章和著作又把“拉祜”释为“烤虎肉吃”、“猎虎民族”、“虎图腾”等等,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拉祜”一词作出的解放。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的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秦汉时期,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体被泛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的先民。自唐代起,拉祜族先民自金沙江南岸地带分东西两侧陆续南迁。其中西路一支,经今弥渡、巍山,渡澜沧江,到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