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拉祜族氏是怎样随历史发展壮大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6
转发:0
评论:0
拉祜族氏是怎样随历史发展壮大的,在云南的西南部,生活着一个纯朴善良的民族——拉祜族。拉祜族的先民生活在青海湖

  在云南的西南部,生活着一个纯朴善良的民族——拉祜族。拉祜族的先民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后因战乱,不断往南方迁徙,在拉祜族的历史上有过五次大规模地迁徙活动。为了搞清楚拉祜族的迁徙历史,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有关部门,曾组织人员沿着拉祜族古歌中唱到的古地名进行过考察。证明古歌中唱的地名确实存在,拉祜族属于白狼羌人种,生活在青海湖一带。后经历漫长的迁徙过程,最后定居在云南西南部的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和红河州的部分地区。

  拉祜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除了中国之外,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美国的加州等地也有拉祜族分布。在国外的拉祜族都是从中国迁徙过去的,美国加州的拉祜族原居住在老挝境内,因受到美国侵越战争的影响,逃到泰国,后作为难民移居到美国。

  拉祜族的先民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就跟着羌人大规模南迁,但当时拉祜族还没有形成单一的族群。直到后来翻越横断山脉迁入今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拉祜族称为“七山七水”的地方,拉祜族才从羌人的群体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单一的族群。史书里记载的“锅锉蛮”就是指的拉祜族先民。拉祜族是一个善良的民族,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经常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拉祜族的历史上有过多次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虽然每一次斗争都遭到了残酷的,但拉祜族的反抗斗争没有停止过。

  拉祜族每一次的反抗斗争失败后,都会采取迁徙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民族,所以,拉祜族迁徙的历史非常漫长。直到1890年左右,拉祜族发动起义失败,一部分拉祜族从今临沧市迁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境内;一部分迁到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基本形成了今天拉祜族的分布格局。

  分布在红河州的拉祜族原来称为“苦聪人”,于1987年归为拉祜族。拉祜族聚居的地方一般是山区,以村寨为单位,当地人称为“寨子”。拉祜族原来属于游猎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这也是拉祜族跟其他民族不同的地方。到后来,随着迁徙,才慢慢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拉祜族经过漫长的迁徙过程,才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栖息地,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正因为有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才使拉祜族在艰辛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拉祜族历史简介拉祜族的历史起源是啥
拉祜族源于原分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后不断向南迁徒。至迟到战国时代已活动在云南境内。根据考古发现分析,战国时期的拉祜族先民已脱离原始时代,他们男女均头梳双辫、身着及膝长袍,从事迁徙农业和畜牧业。但狩猎和采集仍占有较大比重。自三国、两晋至唐,拉祜、彝等族先民共同组“乌蛮”集团。“乌蛮”集团是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形成的,拉祜族部落即以贡纳形式隶属于彝族主盟部落。社会性质处于奴隶制。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教合一的“鬼主”制。即部落首领称“鬼王”,主盟部落首领为“大鬼主”,隶属的部落首领则为“小鬼主”。“鬼王”之间根据其势力大小强弱相互制约、统治。从两晋到明、清,拉祜族部落先后以贡纳形式隶属于彝族主盟部落、南中大姓、南诏、大理国及傣族土司,在贡赋增重时往往进行军事反抗,并不惜举族迁徙。而拉祜族部落首领为满足扩张需要,也不断向外展开军事掠夺活动,当军事活动失败后,则举族迁离故地。自唐代起,拉祜族的迁徙活动...
· 瑶族是怎样发展壮大的?瑶族历史简介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
· 拉祜族习俗拉祜族是怎样安葬逝者的
人死后停尸于正屋右侧的火塘旁,头朝里脚朝外,灵前供米饭一碗、筷一双、熟鸡一只。妇女在旁哭泣守灵,并由1个领哭者领唱挽歌,赞颂死者一生的功德。停尸1日或数日,到选定的吉日良辰出殡,并鸣枪告知亲友前来吊唁。来吊唁的人都要带猪、鸡、酒来,作为丧礼。出殡前将丧礼中的猪、鸡用木棍打死,人葬后在坟前供祭。供品除老人外,任何人都不能吃。棺材有两种:一是用篾席卷裹,一是普通的木棺。坟地就在家的附近,只要滚1个鸡蛋于地,在蛋破处或停止处下葬。人葬时棺材的大头朝向西方,坟垒高堆但不立墓碑。墓前置放一两件死者生前用过的弓箭、背箩等物,成年人死后连续3年定期扫祭。若死者系成年男子,人葬后全家原住的房屋要烧毁,另迁新扯重建。拉祜族的葬礼是随着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的时候,由于不停地迁徙,拉祜族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中,没有固定的丧葬习俗。直到进入农耕社会以后,拉祜族逐步定居下来,才逐渐重视丧葬活动,有了固定...
· 拉祜族原生态歌舞是怎样的?有何历史来源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依傍澜沧江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电影《芦笙恋歌》诞生的地方。在这里,生活着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2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着璀璨夺目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多样性、多类型、多风格、多符号、多元素交融共存的民间文学、音乐、歌舞艺术。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的老达保自然村,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然而这里的拉祜族原生态歌舞,却已经闻名遐迩。老达保村居住着94户446人,全是拉祜族。每当人们走进这个拉祜山寨,就会听到从古朴的干栏式拉祜掌楼房里传出悠扬的芦笙声和拉祜人淳朴的歌声。在老达保寨,是男人就会吹芦笙、跳芦笙舞,是女人就会跳摆舞。目前,他们所掌握的芦笙舞和摆舞有近100个套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记者在老达保采访发现,老达保人的多声部合唱曲调优美动听,歌词丰富多彩,演唱时手持吉他自伴奏、自演唱,用拉祜语...
· 拉祜族男女是怎样找对象的?拉祜族婚俗
拉祜族青年男女找对象,主要在节日聚会的场所里找。他们选择对象的一般条件是:男的要会犁地、耙地、砍柴、铲麻、纺麻线、打猎,为人要诚实勤快,至于外表是次要的;女的要会接麻线、织布、缝衣服,为人要勤快,心地要好,至于相貌漂亮与否也是次要的。如果某个小伙子喜欢某个姑娘,要用藤篾编制脚圈、项圈送给她。若姑娘感到合心意,则送一条用五色线编织成的腰带给小伙子,表示定情。双方交往一段时间认为满意后,男的就告诉父母,请媒说亲。按惯例要说亲三次;第一次带上茶叶一包烟草一包,烧酒一瓶;第二次带上煮茶用的土罐两个,烟草两把,酒二十碗;第三次带上土布一件,谷子两邦(每邦约六千克),绿布一尺,并可选定婚期。拉祜人有一种习俗:结婚不需备办酒席。结婚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新婚夫妇祝福,随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伴着新郎新娘,围着燃起篝火的火塘载歌载舞。拉祜人认为,火塘标志着夫妻双方有一颗火热的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