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珞巴族为什么没有文字 珞巴族的民间口头文学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7
转发:0
评论:0
珞巴族为什么没有文字珞巴族的民间口头文学,珞巴族虽然没有文字,但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有远古的神话传说,有反映民

  珞巴族虽然没有文字,但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有远古的神话传说,有反映民族心理、生活习俗和愿望的酒歌,有反映男女爱情的情歌,还有大量赞颂征服自然和的英雄故事,有寓意深奥的谚语。许多故事和习俗是珞巴族历史的形象的再现。

  它是文化宝库中又一颗晶莹的明珠,它不仅是珞巴族的精神财富,而且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将给世界文苑增添异彩。珞巴族民间文学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在创作方法上表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神话是珞巴族古老的文化形式,占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珞巴族从开天辟地到氏族社会这一漫长历史的变迁。有反映人类起源的神话,有涉及图腾崇拜和群婚痕迹的,有反映狩猎、农耕活动的,更多的是描绘人与自然、凶神猛兽斗争的。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具有浓厚的神奇色彩,而且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他们对远古历史的朦胧记忆。珞巴族特别喜欢反复讲述珞巴族起源的民间文学,他们说,这些就是他们的祖先,这些就是他们没用文字书写的历史。这些作品,风土气习浓厚,叙述朴实,表达了人们对祖辈先民和乡土的热爱。

  珞巴族的民间故事,题材十分广泛,形式多样,多数故事的叙述,都有迷人的幻想和深刻的生活哲理,它常常寓褒贬于浪漫主义情节里,以表达人们的是非、爱憎的情感。动物故事占了很大比例,它以拟人的手法,寓意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尤以英雄智斗妖魔鬼怪而获胜居多。

  有些借助对动物的叙述,把各种动物赋于人性,作为某种思想、观念和道德的象征,意味深长地对某些社会现象或行为予以褒贬,从中阐明某种人生哲理,具有寓言的性质。25万字的《珞巴族动物故事》将敬献给读者。还有100多个故事编成的《珞巴族民间故事》尚待出版。

  珞巴族还有篇幅较大、别具一格的史诗,听起来情节相当荒诞离奇、难以置信,但它却说明了珞巴族先民对天地人类起源的幻想以及人类初期的艰苦卓绝的搏斗。它把神话、传说、故事和习俗融于一体,铺陈浩迭,构成了古代珞巴族的史诗。

  史诗往往涉及许多领域和方面,显然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加以丰富的想象创作出来的,尽管其中有不泛荒谬之处,然而它却把人类起源归之于动物界,并且把人类体质形态的进化同劳动创造了火的使用联系起来,这些恰恰是巧合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史诗还反映了珞巴族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明显痕迹。史诗和神话描绘的人类在自己发展的初期,以摄取天然食物为主、姐弟结婚、血缘内部婚配的情景,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这些口头文学的创作充分反映了珞巴族人民富于想象和探索的精神。珞巴族是聪智的和文明的民族。

  谚语和谜语是珞巴族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珞巴族将生产、生活经验以谚语和谜语的形式,口耳相传,借以达到传播知识、增长智慧、启迪和教育后人的目的。谚语是以精炼形象的语言和反映人生哲理为其特征的。谜语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情趣的语言游戏,它们生活气息浓郁,起着提高情操智力的作用。5千多条谚语组成的《珞巴族谚语》(藏汉文)也因资金困难未能出版。

  珞巴族是一个能唱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庆、宴请、嫁娶或祭祀场合,他们都要举行通宵达旦的歌舞活动。民歌有时政歌、劳动歌、赞美歌、情歌、葬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以对唱为主,合唱次之。他们有自制竹哨等多种乐器。含曲谱的《珞巴族民歌精选》也将献给读者朋友。20万字5千多首民歌汇集的《珞巴族歌谣》(藏汉文)总有一天要和读者见面的。

  纵观珞巴族的民间文学,它反映了宗教社会和政治历史概况,从历史观点来看,这是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极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珞巴族民间故事珞巴族流行的民间传说
珞巴族民间故事:米日珞巴人来历的传说我们珞巴人狩猎为生,兼营农耕。狩猎是离不开猎狗的,我们相依为命,长年吃住在一起。一天,两个猎人牵20只猎狗进入林中狩猎。猎狗围住一棵大树狂叫不止,时而扑上去,时而退回来。猎人赶到后发现是一个大树洞,有半间房子那么大。一个猎人说:“咱们射箭吧。”另一个则说:“看看动静再说。”他们在洞口大喊大叫。不久,从树洞中窜出一头母野猪,奔向茫茫林海。一个叫珞扎的猎人钻入洞中,看见一堆干草上躺着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孩。他抱起小孩,对大家说:“这是一个野人的小孩,他长大后要吃人的,养着他不如杀了为好。”一个叫达仁的猎人说:“是鬼也好,是神也罢,反正我没有后代,我收留他了。”达仁的妻子亚姆是个善良贤惠的妇女,她给捡来的孩子喂乳汁,喂鸡蛋,喂鸡爪谷甜酒。儿子天天见长,到十二岁时就能跟随大人上山狩猎了,而且他的箭法百发百中,猎获了很多很多野兽,都平均的分给了大家。到他十八...
· 珞巴族音乐珞巴族民歌简介
珞巴族的传统音乐只含民间音乐一类,属东亚乐系,包括民歌、歌舞和器乐三种形式,以民歌比较丰富。珞巴民歌是诗与乐的结合形式,应用很广,且常常是载歌载舞的形式,所以民歌与民间歌舞二者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总体而言,珞巴族的传统音乐单纯朴素,具有较原始的风格、气质。根据音乐体裁和民间的音乐分类习惯,珞巴民歌大体可分为庆典和叙事歌“夹依”(或“夹金甲”),礼俗歌“勃力”,征战歌“月”(或“达米达”),祭祀歌“亚里”和劳动歌曲等几类。“夹依”相传是珞巴族最古老的民歌,在民间流传较广且深受群众喜爱。夹依一般在节庆、祭祀或宴请等较隆重的场合演唱,歌词以赞颂或叙述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为主要内容,曲调深沉、肃穆,多为单句体,常见一领众和、边舞边歌的演唱形式,歌曲结尾处有众人以固定的衬词“夹金甲”相和。这类歌曲既能用于舞蹈也可专用于叙事,既有一领众和的形式也可用来独唱,音乐也因此而各呈特色。比如用于舞蹈的“夹依”,...
· 珞巴族服饰珞巴族传统服饰是怎样的
在我国的西南边垂,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藏东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珞巴族,他们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药乡”米林县是珞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他们过去以狩猎为生,如今以农耕为主,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珞巴族的民族服饰极具特色,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珞巴族各地区的服饰不尽相同,但极具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尤其是腰饰和耳鼓极其讲究,腰饰饰带用兽皮制作,袋面上缀有海贝,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统领、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饰物。我们知道,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在其衣着上也表现出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过去,在珞巴族地区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秆编成的。现在,妇女们穿...
· 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在中国实施普查区域的统计,共有2322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广大珞渝地区,以墨脱、米林、隆孜、林芝、察隅等几个边境县最集中,另有少数散布于拉萨、山南等地、市。20世纪60年代以前,珞巴族尚无本民族统一族称,而以部落名自称和彼此相称,如“博嘎尔”、“坚波”、“崩尾”、“崩如”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认并批准了“珞巴”这一族称。珞巴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别大,没有本民族文字。解放前,只有极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通常以刻木、结绳记事。珞渝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高山峡谷地带,区内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逐级下降。河流多为南北纵贯,两岸陡峻,滩多流急。气候属亚热带和准热带气候,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受地形影响,气温、气候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珞巴族谚语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珞巴族
珞巴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