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傈僳族历史 傈僳族人口有多少民族有什么特色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28
转发:0
评论:0
傈僳族历史傈僳族人口有多少民族有什么特色,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四川省有少量分布。云南省傈僳族人口57.8万余人,大都居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四川省有少量分布。云南省傈僳族人口57.8万余人,大都居住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海拔1500一3000米的河谷山坡台地上,多数以家族氏族为单位居住,结成10-50余户的小村落。

傈僳族历史悠久,从语言系属和地理分布考察,可推断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

傈僳文有两种:一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制的用变体拉丁大写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另一种为解放后于1957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分别称“老傈僳文”和“新傈僳文”。

傈僳族过去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凡丧葬、节庆、疾病都要请巫师“尼扒”杀牲祭鬼,敬神卜卦。十九世纪末,西方传教士相继进入傈僳族地区,传入基督教和天主教。丽江黎明乡傈僳族中现在还有200多人信奉基督教,在七个聚会点设有简易教堂,逢礼拜天、复活节、圣诞节均以讲法、祷告等形式聚会,教育信教群众不喝酒、不抽烟、注意清洁卫生、不杀牲祭鬼、遵纪守法等等,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狩猎在傈僳族的传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傈僳族男子都在狩猎生活中练就了高超的射弩技艺,射弩比赛时,射手以能将竹箭射在刀刃上劈为两半者为胜。傈僳族还有纪念汉族英雄的“刀杆节”。丽江黎明乡一带还有端午“赶山节”和立夏“圣水节”。

傈僳族人待客热情,礼仪也十分特别,遇有佳宾,主人端来一大碗酒,与客人各用一只手共捧,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同饮“合欢酒”。此时,盛情的主人会悄悄地把碗向客人一端倾斜,以使客人能多喝一些酒,借此表示自己的敬意。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按照各地所穿着的服饰颜色的差异,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饰,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圆孔,傈僳语称这种胸饿叫做“拉白里底”。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更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附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景物曳摆动,显得婀娜多姿,优美迷人。

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总结出一套适宜和于本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自然历法,称之为“花鸟历”。这种历法借助花开、鸟叫等,将一年划分为花开月、鸟叫月、烧火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喜酒月、过年月、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从类型上看,这种历法可以归入十月历,它是傈僳族人民生产实践的结晶,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傈僳族舞蹈傈僳族的刮克舞有什么特色
傈僳族刮克舞少数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歌善舞,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而傈僳族的刮克舞表现出了傈僳人的团结和豪迈。傈僳族刮克舞是一个群体性的舞蹈,在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围在一起跳刮克舞。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你带来刮克舞的更多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刮克”可分“其本刮克”和“无伴奏踢踏刮克”两种。“其本刮克”是以类似琵琶的乐器“其奔”为伴奏的舞蹈;“无伴奏踢踏刮克”是以跺、擦舞步踏地为节的舞蹈。“刮克”舞约有70多个套路,有一步跺、扭摆跳、撒荞舞、赶熊舞、围猎舞、刀舞、盔甲舞、砍火山舞、种谷舞、栽秧舞、破板子舞、背水舞、吸烟舞、摇篮舞、野鸡找食舞、豹子甩尾舞、麦叶长舞、射箭舞等,内容十分丰富,生产生活、自然生物无所不包。其中,《米依刮走》意为“跳劳动生产舞”,再现了傈僳族刀耕火种的劳动生活全过程,找土地、砍火山、挖地、种谷、薅草、扳包谷、背包谷、丰收等一系列过程都以舞蹈形式...
· 傈僳族饮食傈僳族的手抓饭有什么特色
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遇“傈僳族手抓饭”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吃饭时一定要有筷子或者勺子的,不然怎么夹东西吃呢?但是,在傈僳族文化中,不用到筷子的手抓饭才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当重要的客人来临,傈僳族人户倾尽自己家里所有的美味都搜罗出来,让客人吃得满意。手抓饭用大米与包谷砂、或豆米、荞米混合在一起煮(蒸)熟,盛在簸箕上,盖上烤乳猪肉、鸡肉块、鸡蛋、腊肉、竹叶菜、菌子、木耳、花生、凉拌野菜、洋芋、洋丝瓜等各种肉和蔬菜。一席地道的傈僳族农家饭的正中心放着主菜--猪头肉、猪舌、烤鸡。最有特色的傈僳族手抓饭步骤如下:一、主菜——猪脸要先夹到尊贵的客人饭笸箩里二、每个人的饭笸箩里都必须有做手抓饭的猪头肉片三、先用猪头肉片在手掌里反复抹擦,使手掌有油性四、抓嘬米饭放手掌里,米饭要适量,以握住后看不见饭为好。五、按个人喜好,从席上各种菜里选材料。先捏点炒青辣椒,再拿个泡菜罗卜,再放点鸭蛋黄,握拢后,攥一攥紧,一口...
· 傈僳族饮食傈僳族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色
傈傈族文化极其丰富,其中饮食文化更是独具一格。傈傈族是一个择山而居住的民族,由于受居住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傈傈族人民喜爱喝酒,所以他们的日常饮食都离不开酒。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傈傈族的饮食文化。傈僳族饮食文化极其丰富,有阔耍俄勒、苦荞粑粑蘸蜂蜜、琵琶肉、籼米粑粑、清水煮乳猪等美味佳肴。大多数居住在高山地区的以包谷、荞麦为主食。蔬菜有小白菜、小青菜和芋头,特别是芋头深受傈僳人民喜爱,每家都要栽种,既可做菜,又可兼做粮食。平时傈僳人煮包谷饭时很少放油盐,到吃时才沾少许盐巴。除杀牲祭鬼或过年外,很少吃肉,间或猎获野兽,也须在本寨或家族内平分。包谷是傈僳族的主食。傈僳人将粒大饱满的包谷拿到碾米机上碾碎,除掉包谷籽上的皮,碾成一粒粒的砂状(称为“包谷砂”),将包谷砂用水泡软,放入锅里添水,加入火腿(或腊肉)、四季豆、蔬菜等东西煮熟,吃之别一番风味,是傈僳族人最喜爱的一道食物。傈僳...
· 傈僳族民歌傈僳族的民歌有什么特点
傈傈族民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傈傈族民歌在传承傈傈族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傈傈族民歌在傈傈族中老幼都能唱,它不需要任何的目的,也没有音乐背景,它只是人们触景生情,信口而唱的民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傈僳族民歌。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有自已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泸水、碧江、云龙一带一年一度的汤泉赛歌会,是歌手们充分施展才能的地方,歌声数日不...
· 傈僳族的火把节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色
傈僳族火把节文化在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傈僳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在火把节这一天当地人民聚在一起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等活动来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想更了解傈僳族的火把节吗?火把节是德宏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傈僳族过火把节别有一番情趣,节日这天,寨子里热热闹闹,人们喜笑颜开穿上节日盛装,全家团圆,杀猪宰羊,谈天说地,论古道今,美美地喝着水酒,唱歌跳舞,人人讲团结、家家户户互相祝福。这天,待到倦鸟归林、夕阳衔山时,人们点起火把从屋里到屋外,从院内到院外熏烧灾虫。火把左右摆动,上下舞动。老年人边舞动火把边念叨:“烧死跳蚤、烧死老鼠、烧死魔鬼、烧死一切害人虫!……”然后,老人又拿着火把去照果树,念道:“开花吧!结果吧!让人们收获吧!”众人同呼:“开花吧!结果吧!花果满山,粮食满仓!”入夜,火塘通明,人们欢欢乐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