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傈僳族丧葬 傈僳族的丧葬有什么风俗习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0
转发:0
评论:0
傈僳族丧葬傈僳族的丧葬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是一个相对于别的国家更迷信的国家,人们在丧葬时会格外的注意。丧葬文化在我国已

中国是一个相对于别的国家更迷信的国家,人们在丧葬时会格外的注意。丧葬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丧葬习俗。而这些丧葬习俗也都代表人们对死者的尊敬和敬畏。

一、傈僳族的丧葬风俗概况:

傈僳族对死者有两种葬法,正常死亡者实行棺木葬,一般不垒坟。死于非命者,有的地方实行火葬。

傈僳族相信人死后照样有灵魂存在,因此埋葬死者时,须用其生前所用的日常生活用具陪葬,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在阴间世界能正常生活。陪葬品一般挂于墓旁竹竿上。男子死,埋葬时把他生前他用的砍刀、弓弩、箭包和所有喜爱的饮酒、吃饭的竹桶、木碗等作为陪葬;如死者是女的,则陪葬以纺织工具、麻布挂包、煮饭用具及死者餐具等。

死者安葬时,要进行送葬仪式,由于亲人或本家族成员抬棺在前,家人及村寨成员随后排行,在家族或村社的公共墓地上安葬。有的地方棺木不全埋入地里,让其露出地面一部分,然后用事先选好的石块加以覆盖,再把陪葬物挂在墓前。碧江傈僳族按死人选择鼠、兔、蛇、猴、鸡、猪日。发丧前,把尸体抬到门外空地上,放在篾笆上,头脚下各插两根栗村枝,请“尼扒”作“忧富根”,内容与前面提到的“玛甲玛”差不多,然后把四棵树枝砍倒,两个青年在前面持刀吼叫,把尸体抬到墓地,家属在半路上返回。

碧江县傈僳簇对死者极为重视修坟,并且把这项工作当作是给死者修建房屋。坟墓用灰土和砖石板修建。修墓时间,贫困人家选在埋葬死者的当天,这样可以免去酒饭,而富裕户者睡坟安排在死者死后的一周后,并选择吉日,要避讳与死者属相冲突的日子。主人要事先准备好青石板数块,用来作顶,杀猪牛作供祭,还要蒸天雄米饼,男子九块,女子七块,并且煮米饭,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抛在墓地。牛、猪肉煮熟后,除祭祀的以外,用来款待参加修墓的同族和亲友,除心、肝外,内脏和头由主人带回家中,第二天煮吃,意思是为生者唤魂带走。

吃完肉后,亲友们要一起跳“死舞”、唱“死歌”,内容一般是报告参加修墓人数和当时的情况要求保佑生者健康无病。修墓致祭时,有一个人领祭,而且必须是男子,手持木棍叙述与死者永别后的心情,并追忆死者生病、祭鬼直至死亡的过程,告慰死者安息。然后领祭人用刀把木棍砍断,表示与死者分道而行。并且告诉死者,大家要归去,避免与死者同行。这天,同族、同村亲友都携带着酒、苞谷和钱来参加吊祭,主人用酒肉招待,并饮合杯酒,男女不拘,以表达相互抚慰的心情。

二、德昌傈僳族丧葬仪式:

德昌傈僳族丧葬仪式独特、繁杂,很有人情味。葬礼分为安葬、出灵两个过程。死者配偶一般不参加,由儿女等亲人操办。

安葬:

傈僳族死后多数实行土葬,仅孕妇和凶死者实行火葬。人死后先浴体。男性要剃头,女性要梳头、编辫、包圆形头帕。男性遗体停放在堂屋火塘右侧,女性遗体停放于火塘左侧。野外死亡的,遗体不抬回家。

遗体要停放到进行“摩左”(入殓与祭奠仪式)的当天才能抬出家门。“摩左”之日需避开死者及其家属的生肖。如全家占齐十二生肖。只能选定在鸡、兔、鼠日进行。“摩左”前一天晚上“诗底扒”(傈僳族祭师又称毕扒),要为死者念丧经,孝子在堂屋下方安锅庄灶、杀煮小猪、羊各一只,作好各种准备。“摩左”时间在上午,地点在村外。“摩左”的主要仪式有“诗底扒”念经,为送祭礼的小辈们包麻布孝帕;入殓;杀羊煮肉,祭奠死者,就地午餐。

选择墓地,由“诗底扒”站在一米远处,一边念经一边将带去的长刀或镰刀扔过去。男用长刀,女用镰刀。刀插之处定为墓穴。若扔三次刀都未插入土内则需更换地点。下葬合棺盖土后,“诗底扒”用木棍在坟上画一人像,并在人像的头、脚、胸三部位各打一棍,口中不停地念诵:“不是我诗底扒将你打,是扑扒、巴扒(傈僳语为祖宗)催你行”。意思是指点灵魂随祖宗去阴间安息。安葬结束后,儿女们每人分别带回坟上的一捧泥土,回家放于香炉钵内,表示死者灵魂来到了家头,等冬月就可出灵。

出灵:

由儿女为过世的父母举行仪式,意为送其灵魂上天堂。家族亲友及乡邻们,也分别带粮食、拉羊子、背香及草纸前来参加。出灵日期在安葬父母后的当年冬月,由“诗底扒”择吉日举行。“诗底扒”于出灵日头晚上来家。鸡叫三遍时,儿女们反穿衣服,披麻戴孝。“诗底扒”开始念开场白经后,儿女们在堂屋中支一锅庄,杀羊煮熟后祭献死者。同时做一小棉布人,代表死者,用于出灵。

早饭后,儿女们分别举着火把,端着炉钵走在前面,其余送灵的人走中间。“诗底扒”拿着小布人走在最后。到预先选好的地方,择一棵小树作为灵树,以此为依托,用竹棍交叉编成棚顶,搭成小屋铺上松针,置小布人于内,意是让死者灵魂有好靠山。将棚前地面刨平,铺放杂木树枝,摆设茶酒,儿子、儿媳坐灵树右侧,女儿、女婿坐灵树左侧。“诗底扒”站在灵树下方念出灵经。念经时,儿女侄辈和亲友们依次把拉来的羊子杀死,排放好。

“诗底扒”用灵棍指点羊子和灵树各一下进行念经祭祀。然后各自把羊皮剐了,带走一腿羊肉,留下头、胸、左腿归“诗底扒”。其余的羊肉由主人家用来招待客人。午餐就地进行,均用手抓吃。出灵仪式完毕,孝子们将反穿的衣服还原,焚香燃草纸按原路顺序成列回家。走在前的人需在路上堆松柏枝后点燃,让后面的人从火堆上跨过。到家门口时,屋里人将准备好的干羊粪朝人们头上撒,表示祛病消灾之意。人们须去厨房门口接受给的一坨肉,再喝一口水方可进屋。

三、傈僳族的禁忌:

傈僳族在进行祭祀鬼神时,不让妇女参加;

有的地方,年节或祭日要由家庭成员前去祭龙树,祭树时严禁妇女和外族人参加;

不能打死蜘蛛,相传是蜘蛛教会他们学会架溜索桥的;

在房前屋后不能喊“哦……”,因为人死驱鬼时才会这样;

客人进门不能从前门直走后门,因为抬死人是这样;

平时切菜板不能刮洗,否则就认为是把福气刮走了,来年就没有油、肉吃,锅盖也不能洗,不然也认为把福气洗掉,第二年粮食就会无收成,大家就遭到饥饿;

到别人家里不能吹口哨,尤其在晚上更不能吹,不然就会把鬼引到屋子里来;

黄昏时出入要随手关门,否则认为鬼会钻进来咬死人;

屋子中间放着三脚架不能用脚踩踏或移动,更不能溅上唾沫鼻涕,火塘是极受尊崇的,当柴火烧着后,不能用脚跨过火塘;

在祭鬼的时候,肉没有吃完,旁人不得走进屋来干扰,只有这样,病人才能很快康复。如果有人半截进去冲了,祭鬼就不起作用。同时,在进行祭鬼活动时,别人也不得偷看、嬉笑出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傈僳族民歌傈僳族的民歌有什么特点
傈傈族民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傈傈族民歌在传承傈傈族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傈傈族民歌在傈傈族中老幼都能唱,它不需要任何的目的,也没有音乐背景,它只是人们触景生情,信口而唱的民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傈僳族民歌。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有自已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泸水、碧江、云龙一带一年一度的汤泉赛歌会,是歌手们充分施展才能的地方,歌声数日不...
· 东乡族丧葬东乡族的丧葬有什么风俗习惯
丧葬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众多的传统文化之一,丧葬文化包括了中国道家、儒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而丧葬文化被流传到中国各地后,被当地人们加入自己民族的特色,以此就形成了中国各地的丧葬文化都有着不一样的形式。东乡族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和临夏县。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主要为信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东乡族有自已的语言,没有文字。大多数东乡族人都兼通汉语,通用汉文。东乡人有丰富的群众娱乐活动和民间口头文学,竞技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花儿”是东乡族喜欢的歌舞形式。东乡人的乐器有“四弦子”、笛子和泥制吹器等。东乡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在生产中也占重要地位,东乡“三宝”桃杏、瓜果、大红枣享誉全国。东乡族对丧葬很重视,对所有亡者,不分年龄性别,一样对待。东乡族实行土葬、速葬。通...
· 傈僳族舞蹈傈僳族的刮克舞有什么特色
傈僳族刮克舞少数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歌善舞,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而傈僳族的刮克舞表现出了傈僳人的团结和豪迈。傈僳族刮克舞是一个群体性的舞蹈,在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围在一起跳刮克舞。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你带来刮克舞的更多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刮克”可分“其本刮克”和“无伴奏踢踏刮克”两种。“其本刮克”是以类似琵琶的乐器“其奔”为伴奏的舞蹈;“无伴奏踢踏刮克”是以跺、擦舞步踏地为节的舞蹈。“刮克”舞约有70多个套路,有一步跺、扭摆跳、撒荞舞、赶熊舞、围猎舞、刀舞、盔甲舞、砍火山舞、种谷舞、栽秧舞、破板子舞、背水舞、吸烟舞、摇篮舞、野鸡找食舞、豹子甩尾舞、麦叶长舞、射箭舞等,内容十分丰富,生产生活、自然生物无所不包。其中,《米依刮走》意为“跳劳动生产舞”,再现了傈僳族刀耕火种的劳动生活全过程,找土地、砍火山、挖地、种谷、薅草、扳包谷、背包谷、丰收等一系列过程都以舞蹈形式...
· 傈僳族饮食傈僳族的手抓饭有什么特色
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遇“傈僳族手抓饭”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吃饭时一定要有筷子或者勺子的,不然怎么夹东西吃呢?但是,在傈僳族文化中,不用到筷子的手抓饭才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当重要的客人来临,傈僳族人户倾尽自己家里所有的美味都搜罗出来,让客人吃得满意。手抓饭用大米与包谷砂、或豆米、荞米混合在一起煮(蒸)熟,盛在簸箕上,盖上烤乳猪肉、鸡肉块、鸡蛋、腊肉、竹叶菜、菌子、木耳、花生、凉拌野菜、洋芋、洋丝瓜等各种肉和蔬菜。一席地道的傈僳族农家饭的正中心放着主菜--猪头肉、猪舌、烤鸡。最有特色的傈僳族手抓饭步骤如下:一、主菜——猪脸要先夹到尊贵的客人饭笸箩里二、每个人的饭笸箩里都必须有做手抓饭的猪头肉片三、先用猪头肉片在手掌里反复抹擦,使手掌有油性四、抓嘬米饭放手掌里,米饭要适量,以握住后看不见饭为好。五、按个人喜好,从席上各种菜里选材料。先捏点炒青辣椒,再拿个泡菜罗卜,再放点鸭蛋黄,握拢后,攥一攥紧,一口...
· 傈僳族舞蹈傈僳族的舞蹈常见的有哪些
傈傈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傈傈族文化丰富多彩,傈傈族人们能歌善舞,傈傈族的舞蹈主要来源于生产劳动及狩猎活动等生活内容中。他们的舞蹈传承至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原始特色。那么傈傈族舞蹈究竟保有怎样的原始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傈僳族舞蹈因地区不同而异,怒江流域的民间舞蹈只舞不歌,完全以竖笛(与羌笛相似)、横笛、琵琶、二弦、西北民族乐器和自制的弹拨乐器“达比亚”为舞蹈伴奏。舞蹈名称一般以舞步动作为名,更多的随乐曲名称而定。每逢节日、播种和收获后,人们都要跳被称为“迷依刮克哦”的自娱性《生产舞》。这个舞蹈据说产生于17世纪,当时的傈僳人还处于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时代,舞蹈只能以模拟各种动物为主。在后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傈僳人学会了务农,渐渐把模拟动物的原始舞蹈改进成为表现农务的《生产舞》。在圆圈舞蹈中,人们以各种模拟姿态细致地表现人们挖地、种玉米、锄草、收获归仓等内容。而且至今在舞蹈中还保留了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