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羌族为何会用“羊”来做民族图腾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7
转发:0
评论:0
羌族为何会用“羊”来做民族图腾,北川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

  北川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渐形成了对羊的崇拜。

  据动物学家研究,早在1万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青草原上。由于羊性情温顺,易于驯服,肉食鲜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种实用价值,羌族先民们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从羊身上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并从中获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当时的羌人认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具有灵魂能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因此在众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选出了与自己生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羊,将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采用一定的专门仪式,经常对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护和好处。由此产生出羊崇拜。

  北川羌族先民在对羊崇拜过程中,逐渐将羊注入了人类特有的血缘和亲族的观念,羊开始显示出它从来没有过的神圣性,羊伴随着羌族人部落集团自身来源的传说、种的繁衍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而发展起来,羊逐渐成为羌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继而演进到了一个独特的崇拜时期——羊图腾崇拜阶段。

  北川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一些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现在的羌族地区,仍然存在许多视羊为血缘关系形式的崇拜。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欢养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织线,祭祀活动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礼时,羌族巫师用白羊毛线拴在被祝福者的颈项上,以求羊神保佑。

    羌族巫师所戴的帽子有两个角,是用羊皮制成的,巫师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羌人死后,要杀一头羊为死者引路,俗称为引路羊子。羌人认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来,杀死羊子后要寻找死者病根,并认为羊为人的一半,他们将羊血洒在死者手掌上,意为人骑羊归西。在一些羌族地区,还有用羊骨和羊毛线作占卜的习惯,以预测吉凶。

  羊图腾崇拜是羌族先民较普遍的一种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许多遗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羌族祭山会羌族为何用狗和鸡来祭山
吊狗祭山羌族祈求来年丰收所举行的传统祭山仪式,流行于土门一带,多用白狗,由乡约(会首)喂肥,故唐称羌人为“白狗羌”或“吊狗羌”,仪式均在春夏举行。祭山时点篝火,在白石神台前烧柏枝,“许”在杉树枝上缀纸花、纸旗插在神台上,然后头戴猴皮帽,身披豹皮法衣,手敲皮羊皮鼓,口念咒词祈求天赐吉祥。主持人将白狗装进一大背兜内,羌民依次给狗馈赠食物再封背兜口,用绳子将背兜高吊树枝上,7天后派人上山取狗,如白狗安危无恙,便是一年吉祥的预兆;如白狗已死,意味着灾害严重。宰鸡祭山端午节县内一些羌寨有宰鸡祭寨边白石塔的仪式。祭祀时将鸡血洒在白石顶端或供有牛、羊头的周围,再燃起柏香树枝;也有淋鸡血,再将两根挂着五彩纸条的森竿分别插地边和房顶的小塔上。此时“许”边敲羊皮鼓边唱祝词,围着塔子转,人们山呼助威,跳起祭山莎朗。每逢天旱,各户派人到高山“龙池”地杀鸡、鸣枪求雨,或进行搜山,禁止上山砍柴、狩猎、挖药材,以顺天意...
· 白石牧羊—羌族篇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明确记载。众多史籍和出土文物表明羌族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早进入农牧兼营,且以养羊业著称于世的民族。古代羌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地区有众多的部落土著民族,这就是历史上统称为“羌”的民族。徐中舒在《羌族史》序言中指出:“羌族是古代西戎牧羊人,分布在中国西部各地。他们原来就是一个农牧兼营的部落,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风俗通》又释:“羌……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此为号。”《后汉书·西羌传》还释:羌,“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主。”《羌族史》叙:“实际上羌和姜本是一字,‘羌’从人,作为族之名,‘姜’从女,作为羌人女子姓”。故章太炎《西南属夷小记》称:“姜姓出于西羌,非西羌出于姜姓”,...
·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都有啥民族习俗
羌族自称“日玛”、“日表”或‘如玛”、“尔玛”,属同一名称。“羌”属他称,从羊、从人,意为“西戎牧羊人”。历史上,羌族以养羊著称,故羌族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至今仍保留着供奉“神羊”的习俗。羌语属藏缅语系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行于茂县的凤仪、土门区、汶川县威州、绵池区、理县通化、薛城区;北部方言行于茂县沙坝、赤不苏区、松潘县镇江、热务区和黑水大部份地区及北川县。各方言内又有若干土语,乃至相邻村寨间语音差异也较明显,故有“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之说。公路沿线和接近汉、藏区羌民,一般都懂汉语或藏语。历史上,羌族由于无本民族文字,故羌区通用汉文。1989年,羌文创制工作步入正轨,目前已进入试行推广阶段。羌族有敬老、好客、冠礼、尚武等良好的传统礼俗。羌族社会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表现出对长者和老人尊重。过去凡婚丧节日聚饮咂酒时,都由最年长的人先致开坛词,说吉利话。随即开坛先饮,...
· 羌族为何用洋芋糍粑来招待客人
羌族饮食的特色与羌族的生活习惯与环境息息相关,总体上而言,羌族食材大多源于自产:以腊肉、玉米、小麦、豆类、洋芋及蔬菜为主食,佐以大山中的野菜与猎物。羌族的主要肉食有猪、羊、牛、鸡等,又以羌腊肉最具特色。鲜为人知的是,这张羌族的“美食名片”,制作洋芋糍粑的土豆看似简单,品种选择却大有讲究。土豆一般选择当地的品种,因其个小,加上产量不高,现在山外一般很少播种了;时间上,要以二伏天后挖起来的土豆为主,因为那时的土豆已经上了粉,舂出来的土豆泥韧性好。洋芋糍粑的制作方法是:将蒸熟的土豆放入特殊木头制成的木臼内舂成很糯的土豆泥,称为洋芋糍粑。煮食时,将洋芋糍粑一一掐制成面块状放入锅中,佐以高山上采来的野菜“飘带葱”腌制出的特色酸菜,再放入小块老腊肉油膘;食用时,可在碗中加入酱油、盐、葱等调料,就成了美味可口的洋芋糍粑面汤。在羌族林林而群、种类繁多的饮食习俗中,洋芋糍粑面汤只是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但它...
· 羌族建筑羌族建筑有啥民族特色
碉楼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冉駹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是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一般多建于村寨住房旁。碉楼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碉楼的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民居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溜索羌族地区山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