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羌族白石崇拜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1
转发:0
评论:0
羌族白石崇拜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和岷江上游的羌族群众一样,居住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冕宁、越西、甘洛一带的

  和岷江上游的羌族群众一样,居住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冕宁、越西、甘洛一带的藏族群众,也热衷于以白色的石块装饰自己的住居。用作住居装饰的这三块、五块或七块洁白的石块,被按照大小顺序依次平放在屋脊上,有的也被置于大门的门楣或前墙的窗楣上。这些白石,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同时也是崇拜的对象。因此,新居落成时,要请祭司主持专门的宗教仪式,置放这些白石,使之由普通的只有装饰作用的白石,演化成为神圣的具有一定神性的灵物。

    这些已经具有神性的白石,除了平时不许随便触摸、乱搬乱动,有求于它时,还需宰杀专门饲养的牛、羊、猪、鸡等制作供品进行祭祀。说到与白石的关系,广泛流传于当地藏族民间的神话故事是这样说的;很古很古的时候,宇宙混湘不开,世界万物皆无,惟东方白地出现一片白海和一块白石,天神纽姆阿布见到以后,便吹了一口神气,化作一只白鹏,飞往白石上栖息。

    天长日久,白石便怀孕,生下一只猿猴。之后,这只猿猴又生下了他们的直系祖先。从此,他们世代崇奉白石为神,并且自称为“布尔日一尔苏”,意即、“‘白石之后”或“来自于白石的人”。

  将白石装饰于住居之顶,并赋予神性加以崇拜,这一古老习俗由来已久。羌族、藏族有关神话故事对此的解释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些神话故事的产生时代均十分久远,也就是说,羌族、藏族白石崇拜观念的产生及其崇拜习俗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这两个民族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而这个时期,正是图腾崇拜盛行的时候,所以,和羌族的白石崇拜一样,冕宁、越西、甘洛一带藏族传统民居上面所装饰的白色石块,也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佛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一书关于图腾本质的讨论,引用法国人类学家雷诺归纳的图腾信仰之十二个特征,第十个特征是:“图腾动物能够保护和警示它的部族。”佛洛伊德也认为:“图腾总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者;它发布神谕,虽然令人敬畏,但图腾能识得且眷怜它的子民。”

    由于图腾具有保护部族成员的作用,信仰它的人们自然也就会视之为保护神,虔诚相信它的神威和力量,毫无保留地置身于它的保护之下,并将图腾象征物或佩带在身上,或安置在家中,以求随时得到图腾的有效保护而免于遭灾罹难。

    于是,图腾保护意识又与避邪灵物信仰相互混融,相互揉合,并逐渐演化为人们心目中的避邪灵物,从而将、驱除、威慑、抵御一切侵扰人们日常生活秩序、危害人们耕耘劳作的污秽的殷切希望,寄托在这些图腾象征物上。

    纳西族传统民居宅院大门左右两侧作为董神、塞神象征的锥形石头,羌族碉楼上面作为天神阿爸木比达象征的数块白色石英石等等,除了是一种保存于民居建筑的图腾遗迹,同时,也是由图腾象征物转化为避邪灵物的实际例证。这种例证。在别的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也多有遗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羌族历史羌族对火有着怎样的崇拜
羌族对火甚为崇敬,认为火乃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火给人带来光明与文明,出于民族习俗,释比把它规范成一种祭祀礼仪——火祭,列入羌族的祭祀活动之中。中华民族对火/的崇拜由来已久,据史志记载,早在远古时期,古人对火十分崇敬了,主为火乃是上天赐与人类的福星,它是光明与未来的使者,是改变人生进程一个重要突破,故而火崇祭盛行于古时各族各部落之间。自五行学说以后,人们称火乃五方天地的赤帝,掌南方,司火,其位次于天帝。火的崇拜,也为以后历代历朝所承继。早在夏、商、周时期,诸候设立管火的官,名为“司爟”。至汉代,朝廷专设火官,时兴“火祭”。如《后汉书。五行志》载:“古之火正,谓火官也,堂祭火星,行火政”。不过,羌族释比的火祭,有其独特的含义。羌族历来以本民族先祖炎帝为火帝,称炎帝为世界上第一位“火神”,举行“火祭”以示尊崇。这与《左传》说:“炎帝民以火祭,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而注家杜...
· 羌族习俗羌族有着怎样的丧葬习俗
据当地羌族老端公和一些老人说,鸡公寨一带羌人清末仍盛行火葬,每一村寨(即一姓)都有自己的火坟场,外地人和招赘上门者死后不得入此火坟场。火葬时由舅家发火,各村寨火葬场火坟场遗址至今犹存。到辛亥革命后才逐渐盛行土葬(当地羌人称为“血葬”。)据说因火葬子孙不繁衍,乃改行土葬。按当地羌俗,人死后孝子(与死者居住在一起的儿女)将死者的床草搬到村外焚烧,鸣枪三响,表示礼送死者灵魂,借向村寨邻里报丧。同时孝子立即赴死者直系亲属家报丧,上门磕头,报告死者逝世时日和安葬事宜,孝子到舅家时,舅家照例要孝子举行盛大葬礼,提出具体要求。孝子一般都一一应允,而办理时按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如死者受虐待而死,则当别论。在报丧的同时,丧家紧张准备,如请道士择吉将死者入殓,设灵堂和灵位牌。门上张贴丧事对联等等。何家大门对联为“子哭灵前”,副额为“永言孝思”;上联为“夜静不随流水去”,下联为“心闲反笑白云忙”。二门对联的横额...
· 羌族历史羌族的羊角花有着怎样的历史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宇宙一团昏黑,像用黑纱笼罩着一样,没有天,没有地,更没有万物。阿巴木比塔(天帝)叫神公木巴西造天,又叫神母如补西造地。天地造好了,阿巴木比塔又叫赶造太阳、月亮、星星,然后再造了万物。这个时候,大地静悄悄的,没有一点生气。阿巴木比塔看了看静静的大地,忧心忡忡地说:“大地造好了,万物也有了,谁来掌管大地呢?要有人来掌管大地万物才行啊!”于是他就开始造人了,他用杜鹃花的树干,照着自身的模样,用宝刀刻削了九对小木人,把木头小人放到一个地坑里,坑沿上盖上石板。每天轻轻揭开石板,给小木人儿呵三口气,到第一个戊日,一揭开石板,十八个小木人儿开始眨眼了;到第二个戊日,一揭开石板,十八个小木人儿在摆头甩手了;到第三个戊日,地坑里发出了响动和叽叽咕咕的声音,阿巴木比塔刚揭开坑盖石板,小木人儿一溜烟跑了出来,见风成长,变成大人,各自奔到漫山遍野,自寻生活去了,就这样大地才有了人种。木比塔造出了...
· 羌族水祭羌族人对水有着怎样的感情
羌人自来认为大禹是羌族的祖先,是羌族第一个酋长兼巫师的伟人。大禹治水,功盖华夏,恩泽九州。羌人为有这样一位祖先自豪,并奉为天下第一水神,世代崇祭。在四川羌族地区——岷江上游、涪水源头、青衣江(羌江)两岸,均立有大禹庙或禹王宫,任人朝祭,以念祖先的千古恩德。在大禹故里北川县,有“禹穴”、“刳儿坪”、“石纽山”和禹王庙、禹王宫等古迹圣地,让人瞻仰,以缅怀大禹的盖世功德。所以,释比在各种祭礼活动作法请神时,都要恭请大禹,而施行水祭仪式(或天干求雨)多在禹王庙、禹王宫里进行。其主祭之神,自然是禹王大禹了。届时,释比在大禹神像前,踏着“禹步”,跳着“莎朗”,唱着颂扬大禹治水的伟大事迹,缅怀大禹治水的功德,并祈求大禹佑福羌寨昌盛、六畜兴旺、人寿年年。在羌族某些地区,也有视水神即龙神的习惯。水祭,特别是天旱求雨时,在龙王庙中,隆重祭祀龙王,降水驱旱。更为有趣的是,羌族崇祭水神,其中还有一位因疏通岷江,救...
· 羌族建筑羌族建筑有着怎样的历史
历尽沧桑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技艺精湛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