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羌族舞蹈 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46
转发:0
评论:0
羌族舞蹈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 忍木纳.耸瓦  羌语意为:“尊敬客人,以礼相待”,是迎送宾客的礼仪性舞蹈,多

   忍木纳.耸瓦

    羌语意为:“尊敬客人,以礼相待”,是迎送宾客的礼仪性舞蹈,多由老年人表演。 表演时,男女舞者数人,分别站立成扇面形,面向宾客,用小指扣住两侧人的腰带,缓歌慢舞,用赞美的歌词,表达全寨人对宾客的尊敬。进人高潮时,只由男舞者伴唱,女舞者合着歌声,两脚交换踏地,以胯为轴,由右向左,反复作“胴体环动”的动作,舞姿端庄、典雅。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虽然不多,但很有特色,给人以亲切之感。这些古拙的舞蹈形式,在羌族人民生活中, 发挥着团结和鼓舞人们奋进的作用, 体现出重文尚武、 诚挚豪爽、 热情好客的古风。 今日羌族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经济生活和民间舞蹈的发展等方面,和周边民族相比尚不够快速,若从民间舞蹈文化的特殊性看,羌族民间舞蹈中,古羌人所创造的农牧文化遗存则是非常丰富的,对中国舞蹈发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盔甲舞

  羌语称:“克苏巩.黑苏得”,也叫“盔甲舞”“大葬舞”。原为有功将士举行大葬时跳的舞蹈,后来一般葬礼中也跳此舞。舞者为男子,身着生牛皮铠甲,戴皮盔,插野鸡毛或麦草,持兵器。表演时先唱哀歌、祭歌,诉说死者生前的好处,表达对他的怀念,然后挥兵器,抖铠甲,在“嗬哈、嗒哈”的呼喊声中稳步起舞。坚实的步伐声,铿锵的皑甲声和悲壮的呼喊声,融汇成威武、肃穆的气氛。最后,舞者高举双手,抖动双肩,同时爆发出一阵强烈的大笑声作为结束。羌族自古以来,英勇善战,以为民族捐躯为荣,此舞即带有古代战争舞蹈的遗风。

    

  席步蹴

  羌语意为:“办酒席时跳舞”,是为丧事或祭祀举办酒席之后跳的舞蹈,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序,自娱性强,舞蹈跳法和韵律与“萨朗”近似,只是因活动的目的、唱词之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例如:在有威望的老人故去时跳的“席步蹴”,舞者联臂歌舞,以唱为主,两脚交替前踏,重而有力,膝部微颤,徐缓前进。有些歌词自古相传,因袭而唱,词意多已不明,但祝祷死者灵魂安息,慰藉其家属的气氛非常浓郁。祭祭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为目的“席步蹴”,则充满虔诚、恳切的气氛,寄寓着人们的无限希望。表现欢快情绪时,在领舞者示意中,放开相牵之手起舞,多作对称的动作,“一顺边”体态“胴体拧倾环动”,频频出现,热情美妙。

  “席步蹴”有首名为《莫连筛筛》的歌曲,舞蹈现劳动的形象:舞者左腿跪蹲,拉着自己的衣襟作“胴体环动”,很像晒谷场上筛簸谷物的动态。又一首名为“石奎余奎”的歌舞,舞者边舞边展示服饰上的精美饰物,欢快风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羌族舞蹈简介羌族舞蹈有啥形式和特点
形式: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祭祀性、礼俗性三种类型;但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攘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等。舞蹈多是围着火塘和相互牵手进行的,形式上又近似藏族的“锅庄”,所以人们就把欢快的“萨朗”作“喜事锅庄”;把在丧事活动中进行的“席步蹴”等形式,称作“忧事锅庄”。特点:羌族民间舞蹈多和民俗活动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动作没有严格地规范,变化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羌族民间舞蹈基本上是集体表演的形式,参加者人数不限,围着火塘或在院内围成圆圈进行。羌族长年生活在特定的高原环境,人们为适应山地环境所进行的劳动方式和行动往来的体态,逐渐升华为羌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在不同节日或礼俗活动中,有相应的舞蹈和歌曲,歌曲的名称即该段舞蹈的名称。舞蹈组合虽因曲而...
· 羌族舞蹈羌族“锅庄”系列的舞蹈是怎样跳的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有供老人跳的“老年锅庄”、有礼仪性的“迎客锅庄”、还有顾名思义属于未婚男女的“青年锅庄”等等。“锅庄”舞的队形基本呈圆圈状,但有封口与不封口之分;男女分段站位和间隔站位的区别。舞队所采用的形式和名称,多根据为舞蹈伴唱的歌曲内容而定。羌族舞蹈基本由舞者自己边唱边跳,少有乐器伴奏。速度和节奏取决于歌词内容和舞者的情绪。因此,在青年们所跳的各种“锅庄”中,还分别有歌颂美好生活的抒情锅庄,有夹带游戏的趣味性锅庄和以诙谐幽默、情调浓郁,表达男女间爱情等不同形式的锅庄。每逢年轻人跳“锅庄”,麦场四周都会聚集众多的中、老年妇女,她们边晒太阳边轻轻地为舞蹈者歌唱。和煦的阳光和歌舞的欢乐,把她们又带回到自己频...
· 羌族舞蹈羌族礼仪舞蹈《克西格拉》
远古时代以游猎为生的氐羌部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在5000余年的民族变革中,它经历了中华大地各部族间的征战、吞并、分裂,以及在不断的迁徙中与多方地域的土著氏族或部落进行融合,由此出现了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民族具有羌族成分的事实;另一方面形成,变原来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氐羌部族,为如今只存于四川松潘以北岷山地区、人口稀少的羌族。任何一个民族原有的古老文化和习俗,都会伴随着岁月的演变更替、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而日益丰富。羌族是一个具有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保留着许多古老习俗的民族。但由于居住区长期与藏族毗邻,使某些生活方式、歌舞称谓和祭祀崇拜等方面受到藏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的影响。但即使是这样,属于羌民族自身无论在建筑、祭祀形式、传说、民间工艺、歌舞等方面,仍然遗留下诸多闪耀历代辉煌,保留着充满古拙而浓厚羌风遗韵的人文景象,令人瞠目、赞叹而流连忘返。四川是个山多、河流多,地形复杂的省份...
· 羌族舞蹈羌族的“女子洒朗”有啥别样风情
色尔古地区还有一种“女子洒朗”特别好看,姑娘们的屁股甩得最圆,哪里的姑娘也甩不过她们。对“姑娘们的屁股甩得最圆”的夸奖吸引了我们。为了对“哪里的姑娘也甩不过她们”的好奇心所驱使,我们改变了行程。色尔古的“洒朗”确实不同于别的地区。首先,其他地区和民族几乎没有专门为青年未婚女子娱乐的圆圈舞,所以色尔古的青年“女子锅庄”别有一番情趣和诱人的魅力。听说只要这里的姑娘们一跳“女子锅庄”,就会牵动左右几个村寨小伙子们的心。服装艳丽、精神焕发的姑娘们在“女子锅庄”开场前,首先要接受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她们举行的祝福仪式:诵读经文和按照礼仪饮一巡咂酒后才开始跳舞。舞蹈的形式同于藏族锅庄,舞姿中也融入了一些藏族舞蹈语汇,但它远比藏族锅庄动作幅度大,速度快,转身多。而且大多数的舞姿都面向圈外,向众人展现着每个姑娘婀娜的身姿和青春的娇媚。这种面向圈外而舞的形式确实是很少见的,几乎成为当地表演性的少女舞蹈。随...
· 羌族舞蹈羌族的巫舞是什么时候跳的
解放前,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羌族信仰教外,其余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在屋顶上供奉白石以为天神。相传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战争失利,由北迁入岷山一带,与当地土著氏族戈基人发生大战,戈基人是狩猎氏族,身强善战,屡败羌人。当羌人准备转移时,有神向首领托梦,让他们以坚硬的白石和木棍为武器,颈上悬羊毛作标志,于是羌人照此办理,经过血战,大败戈基人,从此定居下来。为了感谢神恩,白石就成了羌人的最高神灵。羌族称巫为“许”,称白石为“俄许”,巫师是勾通羌人与神灵的媒介。巫,在羌族中世代相传,大多数还要参加劳动。节日中村民请巫师朗诵史诗、为村民祈福驱鬼(如“还牦牛愿”)、以及天旱求雨等都属巫的职能范围。羌巫作法事都是通过舞蹈来体现的。“牦牛愿”多在农历七月举行三至五天,相传在明、清两代,理县的薛城一带颇为盛行。解放初期仍有这种古老的习俗。届时领头的大巫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左手执羊皮鼓,有节奏地敲打着,时而耸身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