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羌族饮食 羌族人日常主食都有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4
转发:0
评论:0
羌族饮食羌族人日常主食都有啥,【金裹银】先煮大米,后下玉米搀和粗粉,焖熟后,黄裹白,吃时配酸菜或肉菜。

  【金裹银】先煮大米,后下玉米搀和粗粉,焖熟后,黄裹白,吃时配酸菜或肉菜。

  【荞面条】和荞面时要掺“野棉花”(一种野菜)。荞面条的长度是衡量主妇炊事水平的标志。搅团 原料为杂面,配“酸辣汤”食用。

  【酸汤面】以酸菜熬汤,再煮面。

  【面疙瘩】将麦面、荞面或玉米面,拌成小疙瘩煮熟。可与大米稀饭共煮。

  【玉米汤圆】以玉米粉包馅(腊肉、油、盐、白苏等)制成。

  【玉米羹羹】玉米粥加酸菜等,配馍馍吃。

  【炒面】用青稞面或小麦面炒熟(加盐、猪油或白苏),多作出门的干粮。吃时用三个手指捏成小团放嘴里。

  【大米干饭】过年时才吃。

  【烧洋芋或蒸洋芋】蘸蜜或盐吃,也属于主食,也可将熟洋芋做成糍粑,或摊薄饼卷菜吃。

  【馍馍】在羌民主食中,馍有重要地位,饭稀则上馍馍。馍馍用白面加上玉米面及肥肉粒、盐、花椒等做成,供直接食用或切片炒食。馍馍不可称馒头。因为“馍”“蛮”谐音,为羌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所忌讳。

  【副食品】副食中常见者有酸菜、驼驼肉、苦荞凉粉、血豆腐、猪血灌肠、猪肚子骨头、油炸洋芋片、腊肉等,也吃火锅。

  【驼驼肉】系用猪膘(腊肉)切成拳头大,与豆菜同煮,吃时一人一驼。

  【猪肚子骨头】宰猪将猪骨头剔下剁短,装进猪肚里,放火坑上熏制,再挂户外晾起来,吃时丛中取出些骨头熬汤。

  肉食主要是猪肉、羊肉,猪肉一般都是抹上盐腌上几天,平摆在锅庄上风熏干,再挂出去,这就是腊肉。猪油亦薰干制成腊猪油,吃时再割下一块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人日常饮食都有啥习惯
羌族家家户户都烧着永世不熄的“万年火”,名曰“锅庄”。锅庄既在堂屋中间的火塘或火炉上架一个“希米”(三脚架),上安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大锅圈,圈上架锅。“锅庄”既是羌族的火神,又是羌民取暖和烧饭的热源,还是欢歌狂舞的中心。“锅庄”是神圣的,任何人都不得踩、蹬,不得在上面烤衣、裤、鞋、袜及尿布等。不能向火塘里吐唾沫,也不能跨过火塘。羌民多不分家,故三代同居者常见。平日吃两顿饭,由媳妇做;从清明节起,农事繁忙,则吃三顿。早饭由媳妇做,多为“玉米蒸蒸”(玉米粗渣粒,先煮后焖而成);午、晚饭由婆婆做(媳妇上山劳动),多为菜稀饭家加馍馍,晚上还喜欢吃“砣砣肉”,喝白酒,以解乏。盛饭由主炊妇女担任,盛好后,先捧给长辈,后送给男人,最后给女的。切肉则是男人的专职,女人是绝对不准的。据说是因为屠宰家畜与祭祀有关,必须由男人来干。在家中,座次是固定的,一进门是孩子们的座位,孩子对面是上席,供老人坐,老人背对后山...
· 羌族饮食羌族人日常的主要食品有啥
粮食类:主要有玉米、小麦、豌豆、胡豆、红苕、洋芋(马铃薯)和各类芸豆、荞麦、莜麦等。将成熟的各类粮食收获、贮藏,可根据各自的食用习惯和爱好制作各类食品。玉米晒干磨成粉,可做干饭(和大米叫"金裹银")、打搅团、做玉米糊,烧、烤、蒸馍,将嫩玉米磨浆做成玉米粑,可蒸、炒或蘸蜂蜜吃,独具风味;将荞麦磨成粉,做凉粉、面条、葱花饼、春卷、饺子,其味道与众不同。饮食主要有蒸蒸饭、烧馍馍、刀片子馍馍、面皮子(面块)、麦拉子(面汤)、洋芋糍粑等。特色食品为蒸蒸酒、血馍馍等。普遍吸食自产的兰花烟。羌区盛产苹果、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目前已远销海内外。畜禽肉食类:北川羌民以饲养土猪、牦牛、黄牛、山羊、土鸡、土鸭、兔等。尤其善作腌腊制品,在立冬至立春之间,将成熟的畜禽宰杀,及时去掉皮、毛,趁鲜用食盐、花椒、海椒、茴香等各类香料涂抹腌制数日,再通过焚烧柏树叶、毛香、檀香等物熏制;也有将整半边猪膘腌制后悬挂于火炉旁慢...
·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人日常都有何饮食习俗
北川羌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类喜庆宴席模式,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原材料拥有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档次和形式。凡修房造屋、婚丧寿庆,席桌上的配菜、盘、碗都有规定,下酒菜、下饭菜大体分开,其形式多为"十三花"(即十三个菜),下酒菜"十三花",即以腊肉为主的五荤干盘子加核桃花、豆腐干、野生菜菌为主的四素,另加三个炒菜、一个工艺性品碗;下饭菜"十三花",即最简单也不低于四荤,好一点的就以全鸡、全鱼、全肘、烧白、龙眼、甜肉等六至八个荤菜,其余以比较名贵的野菜、野菌配足"十三花"。上菜、开席、撤席均有规矩,违者视为对客人不敬。开席时晨一到,支客司宣布上菜,先上堂屋正中一桌带品碗的"十三花",即可,主人开始敬神、鸣炮、烧香、招呼祖老先人就位,然后将品碗回笼。待各席桌上摆好九个干盘子、餐具等,支客司向众亲有宣布设宴目的,并按客人的不同身分(辈分)的高低按上下左右顺序入席就餐、鸣炮;每桌由支客司安排一名主方客人坐正面右...
·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都有啥民族习俗
羌族自称“日玛”、“日表”或‘如玛”、“尔玛”,属同一名称。“羌”属他称,从羊、从人,意为“西戎牧羊人”。历史上,羌族以养羊著称,故羌族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至今仍保留着供奉“神羊”的习俗。羌语属藏缅语系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行于茂县的凤仪、土门区、汶川县威州、绵池区、理县通化、薛城区;北部方言行于茂县沙坝、赤不苏区、松潘县镇江、热务区和黑水大部份地区及北川县。各方言内又有若干土语,乃至相邻村寨间语音差异也较明显,故有“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之说。公路沿线和接近汉、藏区羌民,一般都懂汉语或藏语。历史上,羌族由于无本民族文字,故羌区通用汉文。1989年,羌文创制工作步入正轨,目前已进入试行推广阶段。羌族有敬老、好客、冠礼、尚武等良好的传统礼俗。羌族社会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表现出对长者和老人尊重。过去凡婚丧节日聚饮咂酒时,都由最年长的人先致开坛词,说吉利话。随即开坛先饮,...
· 羌族习俗羌族人日常都喜欢吃些啥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6]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