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仡佬族舞蹈 仡佬族的舞蹈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8
转发:0
评论:0
仡佬族舞蹈仡佬族的舞蹈有哪些,仡佬族舞蹈——富有民族风情中国大大小小一共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不乏能歌善舞的民

仡佬族舞蹈——富有民族风情

中国大大小小一共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不乏能歌善舞的民族,而说起能歌善舞,我们就不得不提贵州的仡佬族。走进仡佬族文化,我们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跃动的舞蹈灵魂,我们能看到仡佬族充满魅力的舞蹈艺术。

仡佬族的传统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礼舞》。《踩堂舞》是丧葬仪式中举行的舞蹈。流行于贵州遵义、仁怀一带。古代是在坟前进行,近代改在灵堂。舞蹈时,由3或4人分别吹笙、摇铃、摇司刀、打钱杆作前导,众人(无论男女)手拉手在后面鱼贯而行。

另外几位女子,或举着火把,或提着酒壶,或端着茶盘,盘内放酒碗或酒杯,在队列旁向舞蹈者敬酒。这种多人舞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复杂队列的变化。人们边唱边跳,边以足蹉地,还不时“呵嗬、呵嗬”地呼喊。《酒礼舞》在传统婚礼时跳。

领舞者执手帕领众人在屋前场地上围成圈,沿逆时针方向边唱边跳。一领众合,气氛热烈。舞蹈动作简朴。特点是顺手顺脚,屈膝向右顶腾。步伐为起伏的横垫步,有时向前走跳。仡佬族群众性的娱乐舞蹈有龙舞、狮舞等。当代的一些舞蹈工作者也根据仡佬族的传统舞蹈编演了一些舞蹈,丰富了仡佬族舞蹈艺术。

踩堂舞

又叫踩台舞,是在丧葬仪式中跳的舞蹈。每当仡佬族老人辞世之后,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后在遗体前跳踩堂舞,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和怀念。因系在灵堂前跳舞,灵堂又通常设在堂屋中,故名为踩堂舞。踩堂舞的舞者均为男性,三、四人为一组,一人吹芦笙,一人打钱杆,一人摇铃、一人舞丝刀,边舞边唱挽歌。舞蹈时身体微曲,来回跳跃,舞步右脚落地稍重,成蹉步。舞蹈过程主要靠队形的变化来完成。队形变化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

牛筋舞

隆林县弄麻仡佬族在老人大病初愈后,跳牛筋舞庆祝,祈望老人健康长寿。主跳者是老人的大女婿或大侄女婿,陪跳者是女性亲属。主跳者背一个竹编蒸笼,笼中放只空碗,手执一条30多公分长的熟牛筋。陪跳者手拿一根筷子,设法敲响笼中的碗,敲响一次,主跳者喝一杯酒,陪跳者的筷子若被牛筋挡住落地,陪跳者也要被罚饮酒一杯。舞毕,将数斤鲜牛肉和牛筋献给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犹如牛筋一样坚韧有力。

狮舞

是很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搭建以8至12张大方桌一层层叠垒而成的高台,最上面的桌子四条腿朝天,总高度10多米。一个舞狮班子,少则四五人,多则15人。一般同时登台表演的是4人。两个人扮狮子,把狮头狮皮披盖在全身,只露两脚;另外2人分别装扮成孙猴和笑脸和尚。有时还有同时出场的小狮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仡佬族舞蹈仡佬族的踩堂舞有什么特点
仡佬族踩堂舞仡佬族的舞蹈形式多变,动作优美协调堪称舞蹈中的精美艺术。在仡佬族的传统舞蹈中以踩堂舞最为具有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踩堂舞已经渐渐失传,将可能成为消失在我们视线中的又一文化遗产。话不多说,下面为大家介绍仡佬族文化中的特色民族舞——踩堂舞。仡佬族踩堂舞是遵义县仡佬族传统丧葬仪式中带有祭祀性质的舞蹈。这种舞蹈,古代是在逝者的坟前进行,近代以后,改在灵堂进行。踩堂舞由3~4人为前导,分别吹奏芦笙、举摇铃、摇司刀、打钱杆,众人(无论男女)手拉手随后而行。人们边唱边跳,边以足蹉地,口中不时发出“呵嗬、呵嗬”的呼喊。另有几位女子,或举火把,或提酒壶,或端酒碗、酒杯,在队列旁向舞蹈者敬酒。踩堂舞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复杂队列的变化。踩堂舞的仡佬语名称叫“比夷枚”。最早起源于仡佬族祭祀始祖。传说远古时候,平正仡佬族始祖住在深山老林,一次出山不小心被摔下深谷不幸身亡,家里人等了多日不见其回...
· 侗族舞蹈侗族舞蹈的特点都有哪些
侗族舞蹈的特点都有哪些少数民族一直是我们眼中非常厉害的,他们载歌载舞,他们无所不能,甚至在很多的传奇故事中他们都担当了许多重要的角色。小编就带你去了解侗族舞蹈。本期侗族文化一起了解侗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侗家以人人会唱歌自豪,人们称誉侗族地区是“诗歌的海洋”。村寨中的鼓楼和风雨桥以它们的独特风格,显示着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讲究礼貌、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是侗族人的传统习俗和美德。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侗族节奏艺术主要以敲击节奏的表现形式为主,敲击节奏这种艺术形式是侗族乐舞艺术中个性鲜明、形式完美、极具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早已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
· 仡佬族民俗仡佬族的丧葬有哪些习俗
仡佬族丧葬习俗仡佬族对老人谢世后的丧事非常重视,总要虔诚、隆重地举办葬礼,以寄托哀思。其丧葬礼仪纷繁复杂,具有浓厚的民族、宗教、地域文化的特色。在仡佬族文化中,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谢世,活着的人深感哀痛,总要虔诚、隆重地举办丧事,以寄托哀思,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丧事礼仪及墓葬文化。关于仡佬族的那些丧葬习俗你了解多少呢?一、报丧祭供仡佬族老人去世的报丧仪式,有的地区是放鞭炮报丧;有的则放铳三响,乡邻听到响声,要来帮忙治丧。黔西仡佬族老人亡故,要请人向死者已出嫁的女儿和女婿报丧,报丧者先不得进入女儿居住的村寨,只能在寨外大声呼喊,女儿及女婿闻知,立即抬一方桌放于叉路口,桌上置一装有粮食插上燃香的竹筒,斟酒三杯,并捉鸡一只就地宰杀。然后点香烧纸以生祭示哀。祭毕,报丧者随之进屋,婿家将鸡煮熟祭供后,请报丧者食用。随后,夫妇俩打着伞,带着盖布、香纸、火炮、鸡、猪、菠萝饭(宰杀的鸡去毛,取出内...
· 仡佬族文学仡佬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仡佬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在仡佬族文化中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画卷,古色古香,淳朴自然的民间生活令人神往不已。在仡佬族的民间有着很多的特色习俗,也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从仡佬族先民时代口耳相传至今,意义非凡。金角老龙王救始祖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仡佬族的始祖先民,居住在山林里,在大树上搭窝栖息,以猎狩小型动物为生。一日,先民们在山林里寻找猎物的时候,与一群猛虎不期而遇,短暂的相峙之后,先民们开始逃跑。他们逃到了山的最高处,虎群也追到了最高处,他们爬上了最高的树,虎群就在树下停了下来,围着大树,不住地咆哮,仿佛打定主意,非以先民们为食不可。三天三夜过去了,虎群仍旧围困着先民们,眼看树上的人们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一朵彩云,东海的金角老龙王站在云端,他是受天庭调派,在此方布云行雨的。他搭手一看,便发现了相峙的人和虎。他想,地界上人本来就少,让他们成了虎的食物,岂不可怜,让我救他们一...
· 仡佬族历史仡佬族的名人都有哪些
名垂后世的仡佬族名人民族名人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民族实力的见证。文化底蕴越是深厚的民族往往民族名人也会相对比较活跃。在仡佬族文化中,也曾涌现出许许多的十分有名的人物,那么他们都有谁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盘点一下吧。冯辅元贵州正安县人,乾隆四十年(1726年)生于一个宦官家庭,21时在省城书院学习,毕业后任镇宁州府知县。他认为政府的腐败是因文化奇缺,民愚官蠢所致。他自己出资办学,劝民读书,将大水濠的祖业田拿出来捐助当地办学,并将每年的谷物收入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为私塾办学提供了保障,使大水濠的教育事业有了逐步的发展。聂树楷贵州务川县人。光绪甲午科(1894年)中举。第二年入京会试,参加“公车上书”签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回到贵州,在贵阳与他人倡导组织“贵州不缠足会”,从事早期妇女解放运动。1913年担任兴义县知府时被举为贵州全省清廉六官吏之一。1915年,改任比节县知事,后任省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