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仡佬族饮食 仡佬族的特产有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8
转发:0
评论:0
仡佬族饮食仡佬族的特产有什么,细数贵州仡佬族特产有什么少数民族特产是最能体现少数民族人文风情的东西,出外旅游大

细数贵州仡佬族特产有什么

少数民族特产是最能体现少数民族人文风情的东西,出外旅游大家喜欢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还有就购买当地的特产了。如果你有机会去仡佬族去游玩的话,那你千万不要忘记那里的特产。下面就就让小编来给大家盘点仡佬族文化中的仡佬族特产吧。

灰豆腐

灰豆腐果誉称“人参果”。产于中国银杉之乡—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人民世代相传的风味特色食品。传说为插旗山灵岩寺(今道真自治县旧城镇)一尼姑之举,故又得“神仙果”之名。据载昔为朝廷贡品,今为百性佳肴。20世纪80年代经西南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测定,富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植物蛋白,不含胆固醇。常食有健身之功,强体之能,是老幼皆宜的传统营养食品。

仡佬族油茶

油茶,既裹腹又解乏提神,是仡佬族人平时喜欢吃的一种饮食,又是待客较为浓厚的一种茶道礼仪。

油茶制作较为复杂,先在铁锅中放入猪油或菜油,等油腊后(即油温上升八九层),文火炒茶叶。茶叶炒好后起锅另炒芝麻、大米、黄豆,将其炒黄、炒焦,然后混合在一起,参上少量的水,洒点盐,用木瓢背在锅内使劲地来回磨,直至将锅内茶叶、大米、黄豆等磨成稠糊状,再加上猪油渣,有的放炒好的排骨、或腊肉骨头、油渣、洋芋等,再掺水,(水量看吃茶人多少而定)用旺火烧开后,又用文火慢浸,待茶叶等充分溶烂就可吃茶了。

待客的丰盛油茶,吃茶时还要用米籽泡油茶,花生、包谷泡,酥食、麻饼、荷包蛋下茶,还要用茶煮珍珠圆子或汤圆,意为圆满。

清明粑

把采自山间田野的野菜(清明草)洗净,放入开水中氽一遍,然后捞出切细,再与蒸好的糯米饭一起放入碓窝舂成糍粑。亦有将氽过水的清明草与糯米面掺和,揉成圆,放进锅里蒸熟即成。这种加入清明草的糍粑,蘸上黄豆面,绵糯中透出一股浓浓的草香。

洛龙党参

洛龙党参是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洛龙镇的特产。洛龙党参也叫洛党,以其肉质鲜嫩、药用价值高而深受外界青睐。洛龙党参因其产于道真县洛龙镇而得名,由于生产规模小,常常供不应求。

乌江鱼

制法类似于时行的水煮鱼。将各色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放入鲜鱼块和豆腐烧制,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另有当地特色泡菜、时令青蔬等作为配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仡佬族饮食仡佬族的油茶有什么特色
油茶是一种风味独特而且对人体十分健康有益的饮品,它不仅能够提神醒脑,还有充饥解渴的功用。我过许多地方都有喝茶的习惯,但是所喝的茶大都不相同,而在仡佬族,人们尤其喜欢油茶。你了解仡佬族油茶吗?下面的文章带你去仡佬族文化中好好品味一番。仡家人喜食油茶,饮油茶是仡佬民族传统的饮食习俗,同时也是仡佬族“三幺台”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幺台”,正安、道真、务川一带地域土语,其意乃“结束”的意思,三幺台中的第一台茶席,主食即为油茶,以喝茶为主,并伴以果品糕点等佐食饮用;茶席幺台后转入第二台酒席,酒喝的是民族的咂酒或自家酿造的苞谷酒;酒席幺台后又转入第三台饭席,饭席中的菜最具代表性的是民族的梭子肉,此三台席故称“三幺台”,这是民族上千年来一直传承的饮食文化。这种传统的饮食习俗,既有民族独具特色,又保留着民族古朴的原生文化,在中国众多民族中也可谓是独树一帜,奇葩一枝。饮油茶习俗在正安县地域历代沿袭,主要流传...
· 仡佬族饮食仡佬族的饮食文化什么独特内涵
独特、有内涵的仡佬族饮食文化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都会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及人文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远流长,他们的饮食文化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仡佬族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仡佬族的饮食文化以酸辣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面食及杂粮、薯类。喜吃糯米糍粑,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酿酒。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那里地形复杂,气候潮湿;仡佬族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山地种植玉米,平地种植水稻,因此,这两种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粮食。农忙季节日食三餐,农闲多食两餐,正餐之外,尚有“过早”、“歇闹(歇劳)”、“宵夜”等习俗。肉食以猪肉为主,鸡、鸭、羊肉次之,多数人不吃牛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酸味和论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捞窜”之说。糍粑常作亲把祖宗神灵供品,亦为待客和节日食品。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
· 仡佬族戏剧仡佬族的阳戏有什么特色
仡佬族阳戏仡佬族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便极具特色,而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非仡佬族的阳戏莫属。众所周知阳戏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戏剧,其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也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仡佬族阳戏的特色及意义。阳戏,是一种流行于西南诸省的地方戏剧种。在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省市农村广泛流传。那里居住着汉、土家、苗、侗、白、回、瑶、壮等多种民族,残存着大量巴、楚、湘、黔文化的余绪,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踩堂戏或傩堂戏都给阳戏以特别的艺术滋养。仡佬族阳戏是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仡佬族阳戏,流行于贵州省正安县市坪乡为中心的仡佬族,其造型、表演、声腔、台词等都与汉族地区的阳戏大同小异,具有正安县的地方文化特色。溯源仡佬族阳戏源出自四川。市坪镇龙坪村田村组村民第五代阳戏学掌坛师李兴权老人讲,相传贵州籍的冯万春、冯寿春、冯戏春三兄弟到四川一带做生意,由于经营不善,无法再在四川待下去。但苦于...
· 仡佬族舞蹈仡佬族的舞蹈有哪些
仡佬族舞蹈——富有民族风情中国大大小小一共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不乏能歌善舞的民族,而说起能歌善舞,我们就不得不提贵州的仡佬族。走进仡佬族文化,我们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跃动的舞蹈灵魂,我们能看到仡佬族充满魅力的舞蹈艺术。仡佬族的传统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礼舞》。《踩堂舞》是丧葬仪式中举行的舞蹈。流行于贵州遵义、仁怀一带。古代是在坟前进行,近代改在灵堂。舞蹈时,由3或4人分别吹笙、摇铃、摇司刀、打钱杆作前导,众人(无论男女)手拉手在后面鱼贯而行。另外几位女子,或举着火把,或提着酒壶,或端着茶盘,盘内放酒碗或酒杯,在队列旁向舞蹈者敬酒。这种多人舞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复杂队列的变化。人们边唱边跳,边以足蹉地,还不时“呵嗬、呵嗬”地呼喊。《酒礼舞》在传统婚礼时跳。领舞者执手帕领众人在屋前场地上围成圈,沿逆时针方向边唱边跳。一领众合,气氛热烈。舞蹈动作简朴。特点是顺手顺脚,屈膝向右顶腾。步伐为起伏...
· 仡佬族舞蹈仡佬族的踩堂舞有什么特点
仡佬族踩堂舞仡佬族的舞蹈形式多变,动作优美协调堪称舞蹈中的精美艺术。在仡佬族的传统舞蹈中以踩堂舞最为具有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踩堂舞已经渐渐失传,将可能成为消失在我们视线中的又一文化遗产。话不多说,下面为大家介绍仡佬族文化中的特色民族舞——踩堂舞。仡佬族踩堂舞是遵义县仡佬族传统丧葬仪式中带有祭祀性质的舞蹈。这种舞蹈,古代是在逝者的坟前进行,近代以后,改在灵堂进行。踩堂舞由3~4人为前导,分别吹奏芦笙、举摇铃、摇司刀、打钱杆,众人(无论男女)手拉手随后而行。人们边唱边跳,边以足蹉地,口中不时发出“呵嗬、呵嗬”的呼喊。另有几位女子,或举火把,或提酒壶,或端酒碗、酒杯,在队列旁向舞蹈者敬酒。踩堂舞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复杂队列的变化。踩堂舞的仡佬语名称叫“比夷枚”。最早起源于仡佬族祭祀始祖。传说远古时候,平正仡佬族始祖住在深山老林,一次出山不小心被摔下深谷不幸身亡,家里人等了多日不见其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