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 达斡尔族人喜欢唱山歌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6
转发:0
评论:0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达斡尔族人喜欢唱山歌,达斡尔族民族音乐,主要指的是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说唱曲《午勤》(乌春)、民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 主要指的是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说唱曲《午勤》(乌春)、民间舞《哈库麦》(鲁日格勒)的伴唱曲, 以及用民歌曲调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器乐曲、舞曲等。

  历史上达斡尔族没有专业作曲家和专业从事音乐工作者及其创造的音乐作品, 只有以传统民歌为主的民间音乐。民国时期在达斡尔族知识分子中, 有人编创过名为《达斡尔民族的歌声多嘹亮》的歌曲, 此歌流传至今, 这是达斡尔族历史上第一首创作歌曲。

  建国五十年来, 达斡尔族的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绝大部分民歌得到收集、整理, 据有人统计已收集到345首民歌, 一些濒临失传的民歌得到挖掘抢救。 特别是几部达斡尔族民歌集和选集的出版, 使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以文字和乐谱记录翻译、录音等形式得到了保存并公诸于世。 从而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流传, 为研究达斡尔族民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达斡尔民族音乐作品, 其中包括旧曲填新词, 在传统民歌基础上改编和作词编曲, 用民歌曲调创作的歌曲、舞曲和器乐曲等。 出现了一批作曲、声乐、器乐、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以通福(著名歌曲《草原晨曲》、《敖包相会》的曲作者)为代表的音乐家队伍。同时也涌现了众多的民歌手, 何徳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其成名作《心上人》。

  达斡尔山歌

  唱山歌, 达斡尔语称 “扎恩勒达”, 曲调单调重复, 悠扬高亢, 是劳动者随意编词, 在劳作时自演自娱的民歌形式。这种曲调形式与鄂温克、鄂伦春族极为相似, 可以跨地域交流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达斡尔族民间剪纸艺术达斡尔族人剪纸历史悠久
达斡尔族民间剪纸历史悠久。达斡尔族民间剪纸早期的艺术形式主要有剪皮花、剪桦树皮及皮偶艺术形式,这三种形式在民间剪纸及纸偶艺术形成之前形成,但剪皮花、剪桦树皮及皮偶艺术与达斡尔族民间剪纸及纸偶艺术有继承发展的联系。剪皮花艺术在达斡尔族皮毛文化相对来讲比较发达的时期形成的。达斡尔族早期时代主要以狩猎生产为主,猎取野兽来作为衣食的主要原料,达斡尔族主要以兽皮制作狍皮长袍、皮套裤等,剪皮花作为各种毛皮制品的补花装饰被应用在皮袍的前襟、下摆、开衩、领口、袖口及补原皮毛的破损处。其纹样多以对称形的直线纹、云卷纹、半圆纹等组合而成。剪桦树皮做各种动物形及人形,主要用于儿童游艺,同时这也是达斡尔族对儿童进行早期狩猎生活教育的手段之一。老人们以桦树皮薄片为材料,剪出各种动物,如犴、鹿、狍子、熊、狼、马牛、狗、等。这种剪出的桦树皮动物形多为外形轮廓,多是立、走、跑的姿态,有的也剪出赶车、骑马的人物。这类剪纸造...
· 达斡尔族饮食达斡尔族的传统美食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尤其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炒熟的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哈格和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哈格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稷子米叫“敖斯莫”,将糜子(芒格勒莫)烀熟炕干后碾制而成。稷子米饭是达斡尔人最喜欢吃的传统饭,那黄澄澄的大圆粒儿,就象一颗颗金珠子。做热气蒸腾的稷子米干饭时,通常爱掺芸豆;吃时不泡鲜、酸牛奶,就泡鲤鱼汤;有时也直接做牛奶稷子米粥吃,叫“苏提切”。据清代汪昂辑著的《本草备要》上记载:稷,补。甘草,益...
·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达斡尔族“阿涅”节
达斡尔语把春节称为“阿涅”,是最为重视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清晨早起,而且要求青少年要自己醒来起床,这样新的一年里就能做勤劳的人。家里长者要在院里放一张桌子,摆肉、酒、点心供品,全家人给“腾格日”(天)、北斗七星、娘娘神、灶神等上香磕头,祈求诸神保佑和恩赐太平丰年。之后,一家人回到屋里,晚辈给长辈请安磕头,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则要祝福晚辈勤劳、向上,多有收获。“阿涅”的早餐一般是肉汤饺子。吃罢早餐,人们穿上新的衣袍,由同辈中年龄大的人带领,到村中老人长辈家里请安、磕头拜年。老人长辈则向来拜年的年轻晚辈祝福,给孩子们一些零钱、糖果和榛子。在本村拜年结束后,人们骑马、坐大轱辘车或爬犁到邻村亲友家拜年。“阿涅”里相聚的人们谈论一年的光景,饮酒助兴,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通常持续到初五。达斡尔族把正月的头几天称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对于初...
· 达斡尔族礼仪习俗达斡尔族的礼仪
达斡尔人尊敬老人的习俗,在饮食、家庭生活、走路、集会等各种场合无所不在。如全家用餐时,老人先动筷子,晚辈方可吃饭。有一盘鲜鱼端上来,老人吃第一口,年轻人随后品尝。鱼头年轻人绝对吃不到,要留给同桌长者。按达斡尔族习俗,西屋为上。西屋南炕居首是老人坐卧的地方,北炕是儿子和媳妇坐卧的地方,西炕是客人坐的地方。如果到人家里串门,进屋先给老人请安,然后坐在西炕上,坐错了便是失礼。长辈相谈,晚辈不能插话,不能同长辈并坐。特别是媳妇与公、婆绝对不许同席对话,一般是站在炕下很敬重地谈话。晚辈不许在长辈面前吵闹。早晨长辈起床,媳妇装烟送去,准备茶水,伺候用饭,继则儿子、孙子吃饭,最后媳妇自己吃,长幼有序。饭后再装烟送茶。晚上由晚辈铺床。媳妇去娘家回来,哪怕两三天,也要向公婆请安。达斡尔族敬老讲究辈分,不完全按年龄区分。在礼仪场合严格区别辈分高低,有些年龄不大的人,只要辈分高,也同样受到尊重。尤其是在各种仪式...
· 达斡尔族的节日介绍达斡尔族“千灯”节
简介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由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逝世的日子,因此信仰黄教的达斡尔族在这一天纷纷制做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寺庙去点燃,达斡尔族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呼伦贝尔、爱辉及新疆等地。17世纪前,达斡尔族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渔猎业是传统的生产活动。南迁后农业迅速发展。1947年达斡尔农区进行土地改革,牧区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1952年开始建7个达斡尔民族乡,1958年8月在内蒙建自治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