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的标志“彩虹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1
转发:0
评论:0
土族服饰土族服饰的标志“彩虹袖”,土族人的服饰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土族做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其服饰种

  土族人的服饰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土族做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其服饰种类繁多,别具一格,如:绚丽多姿、恰似彩虹的“花袖衫”,艳丽夺目、巧夺天工的刺绣饰物、线条流畅、典雅美观的“恰绕”(鞋类),鲜艳别致的“扭达儿”(帽子的一种)等。土族服饰融畜牧及农耕文化特征于一体,风格独特,绚丽多姿。最为醒目的有土族妇女的花袖衫,土语“秀苏”是最美丽、最具代表性的外装。花袖衫来自“七彩鸟”的爱情传说花袖衫因此更具遐想空间,七种颜色搭配和谐,对比鲜明,艳丽夺目。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

  “扭达”是土族新娘出嫁时所戴的头饰,可分“托欢扭达”和“适格扭达”两种,前者为高贵者拥有,而后者就较为普遍,土族地区还有美丽姑娘腊月花用“扭达”战胜妖魔的神话传说,是土族妇女代表吉祥的头饰,锅盔帽是成年土族妇女所戴帽饰,因为形似土族饮食当中的锅盔馍馍而得名,土族男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白毡帽,是用精选的羊毛擀制而成,形似元宝。“普斯尔”(腰带)集中了土族刺绣的精华,展现了土族刺绣能手的高超技艺,内容丰富,无与伦比,堪称土族民族艺术之一绝。

  土族服饰是土族民族精神凝聚的物质象征,民族服饰具备较强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互助土族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民俗文化成分,具有很高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民族文化的遗存之一,互助土族服饰文化记载着本民族变迁史上许多重要的文化信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层面上折射土族在成长过程中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构建本民族文化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互助土族服饰融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为一体,蕴含着土族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及民族文化的诸多成分与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土族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为了御寒,做服饰所用的材料都是较为厚实的布料,款式很多以长袍为主,颜色大多以黑色为主,在不断地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了独有的民族地域特征。作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服饰别具一格,精美的刺绣、多彩的花袖衫、古朴大方的款式,承载着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内涵,具有很强得民族文化艺术特征。

  土族人民的热情、土族人的真挚,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七彩阳光。而她们七彩的服饰就是土族儿女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彩虹袖:土族崇拜自然的标志
彩虹袖是互助土族传统服饰中最典型的标志之一,互助县也由此赢得了“彩虹之乡”的美誉。在互助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谚,土族阿姑穿上彩虹袖“走起路来摆三摆,蜜蜂彩蝶赶不走;拂袖跳起安召舞,恰似彩虹下凡来。”这无疑是对彩虹袖最诗意的咏叹和赞美。彩虹袖俗称花袖,土族语中称为“秀苏”,是一种用红、黄、蓝、白、黑、紫、绿7种颜色的布料缝制的套袖。彩虹袖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土族古歌《杨格喽》里就有“阿依姐的衣衫放宝光,天地妙用都收藏。红白蓝黑紫绿黄,万物全靠它生长。”的唱词。而在民间,有关彩虹袖的由来,更是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彩虹袖是土族先祖可汗布勒为了给妻子缝制衣服,采下了天上的彩虹缝制而成。也有人说,是土族阿姑为了装扮生活,根据彩虹的颜色设计而成,但是保广元先生却给了我另一个答案。他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受伤的七彩鸟降临人间,好心的土族阿姑帮它治好了伤。为了报答土族阿姑的救命之恩,临行前,七彩鸟拽上的羽毛,并根据...
· 土族服饰土族女子服饰是怎样的
妇女一般穿绣花小领斜襟长衫。两袖由红、黄、橙、蓝、白、绿、黑七色彩布圈做成,鲜艳夺目,美观大方。俗称七彩袖,土族语称苏,意为“花袖衫”。为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黄色,象征麦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花袖长衫上面套有黑色,紫红色或镶边的蓝色坎肩,腰系白褐或蓝绿布带,带的两头有花、鸟、虫、蝶、彩云刺绣或盘线的花纹图案。腰带上有罗藏和钱褡裢。罗藏,是用铜、银薄片制成,有兽头形、圆形、桃形等样式,其上有孔,一般用于系花手巾、小铃铛、针扎等什物,垂吊于腰带左侧。钱褡裢,一般为长一尺五寸,宽四寸的小袋,两端有绣花或盘线图案饰物。女式的钱褡裢由三块白底绣花条块缝合而成,下端连三绺彩线穗。用作钱袋和装饰品。下穿褶裙或裤子。有镶白边的绯红百褶裙,裙分左右两扇,形似蝴蝶两扇...
· 土族服饰土族男子服饰有何特点
土族青壮年男子一般戴红缨帽和“鹰嘴啄食”毡帽。红缨帽,系一种织锦镶边的圆筒形毡帽,为土族语“加拉·莫立嘎”的意译。相传由清代朝帽演变而来。因红顶连一绺长约五寸的红缨,故名。“鹰嘴啄食”毡帽,其样式为帽子的后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开。衣服是穿小领斜襟的长衫,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有一块四寸方块的彩色图案。还有穿绣花领高约三寸的白色短褂,天冷时在领子上衬以羊羔皮。外套黑色或紫红色坎肩,纽扣多用铜制。腰系花头腰带,为一块十二尺长的窄幅蓝布或黑布,其两端缝上五寸长绣有花卉盘线图案的接头。穿蓝色或黑色大裆裤,系两头绣花的白色长裤带和花围肚,小腿扎“黑虎下山”的绑腿带,扎腿时把黑色的一边放在上边,故称“黑虎下山”。此又是青年男女表示爱情之信物,象征忠贞不二,足穿白袜或黑袜,鞋子为双楞子鞋和福盖地鞋。老年男子多戴礼帽。冬天戴皮帽,即用毛蓝布缝成喇叭口,喇叭口内缝以羊羔皮,可翻上或放下。帽顶上加有一颗核桃大的...
· 土族服饰土族项圈有着怎样的传说
经历了时光磨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土族在服饰上已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可无论是哪一个地区的土族服饰,基本特色一致,这是土族人民对美的独特理解,更是一种渗透骨髓的文化密码,为时光无法改变。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和西沟地区,是我省土族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在这一地区的土族女装中,项圈是必备的装饰之一。有关项圈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龙王山下的索卜滩上生活着一对兄弟,哥哥叫莫日,弟弟叫尼达,他们同时爱上了美丽的姑娘腊月花。后来,生性贪婪的莫日喝下了东海孽龙吐出的毒涎水,变成了一条巨蟒,而尼达则变成了一个石人。为了惩治巨蟒,救出尼达,腊月花不仅和姐妹们发明了安召舞,而且还将一条铁链挂在了巨蟒的脖子上,这条铁链就是土族项圈的雏形。美丽的传说在带给人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愉悦外,往往也能带来深层次的思索。据多年来一直研究土族文化的学者保广元先生介绍,土族项圈一般是由硬质的布片和金属片制成,最原...
· 土族服饰土族服饰为何有很多种颜色
土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式样别致,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的男子服装是内穿绣花高领斜襟白短褂,胸前镶一块2公分见方的彩色刺绣图案,外套黑、蓝或紫色坎肩,或穿镶着宽边的长袍。腰系绣花带,头戴织锦镶边的卷檐毡帽。其中青壮年的毡帽后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开,称之为“鹰嘴啄食”。部分地区的男子还戴一种翻边尖顶帽,顶端有一绺红穗,更显得别致、飘逸。土族妇女的服饰更为鲜艳。通常的装束是身穿斜襟上衣,两条袖子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圈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据说,这几种颜色带有象征意义,如蓝色表示天,红色表示太阳,其它色表示彩虹。腰系宽而长的彩带,带子两头绣有花、鸟、蜂、蝶、彩云等花纹图案。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下穿裙子和长裤。裤子的颜色依年龄的不同而异。少女和年轻妇女多穿红色和彩色裙,中年多穿蓝色裙,老年穿棕色裙,前后开口。裤子的裤脚较宽,用两种颜色的布做成,以膝盖为界,下半截的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