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 独龙族的语言文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2
转发:0
评论:0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独龙族的语言文字,由于独龙语所具有的独特性,目前,在对独龙语没有深刻了解,也没有把它和其他语言

  由于独龙语所具有的独特性,目前,在对独龙语没有深刻了解,也没有把它和其他语言作为细致地比较研究前,把独龙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支更为恰当。当代语言学家,在通过调查和比较调查后,认为独龙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景颇语比较接近,已逐渐趋向于将独龙语划入景颇语支。

  独龙语在上江地区和下江地区,在词汇和语音上有所区别,出现了不同的土语,但还没形成方言之别。上江的独龙语与贡山的怒语十分相近,下江的独龙语与缅甸北部的独龙语相同。

  独龙族没有文字,1951年,缅甸独龙族江尾列尼池人白吉斗,蒂其吉创造了一种拉丁文拼音文字,以其族名“日旺”命名为“日旺文”,但该文字没有流传开。独龙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独龙族民间歌曲
独龙语称“门租”,为曲调之意,是各种民间曲调的统称。每一种曲调都可以演唱较为广泛的题材。各种不同的腔调尚未形成较明确的歌种称谓,只能从唱词内容及演唱形式来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叙事歌、习俗歌、山歌、情歌、劳动歌、祭祀歌等。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洛”、“曲洛”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人口5800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比新中国诞生时增加了三千多人。由于环境极为封闭,又远离内地,直到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身披自己纺线编织的麻布,有少数人则用树叶、兽皮遮盖。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语与贵山怒族语言基本相通,独龙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1956年10月1日成立了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节庆、礼仪食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
·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独龙族的独龙毯
阿南(音)是我在独龙江遇到的一位19岁的少女。她告诉我:“我们独龙女孩子从13至14岁起,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纺麻织布,不会纺麻织布的女子被人瞧不起。到我家去吧,我织布给你看哟。”阿南时织布的地方在自己家的晾台上。晾台木桩顶端悬挂着一个竹编篾箩,那里面摆放着纺织工具。“你看,织布就是这个样子”,她麻利地取下竹箩,拿出竹、木筒、木片共九件纺织工具和织布的经线,将经线一端挂在晾台的木桩上,另一端用“结布拉”(腰机带)牵挂系在自己的腰际,然后席地而坐,双手开始不断地穿梭纬线,随着她两只手不停地运作,一行行呈竖条状排列的彩布织出来了。阿南一边操作一边讲着:“别看这些工具简陋,但使用起来轻巧灵便,平时串门走亲戚可以随身携带,到别人家往树干或晾台木桩上一挂,照样可以织出布来。”阿南放织布家什的竹箩里还有数十个绕好的白色线团。我问这是不是麻线?“对,这就是我们独龙人织布的唯一原料。想不到吧,我们女人的双...
· 独龙族的历史太古之民独龙族
莽莽的高黎贡山,以丰美清冽的乳汁,哺育着一个古朴诚实的民族——独龙族。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是一处天工造化的人间秘境。春来,高山牧场芳草萋萋,鲜花盛开;夏初,杜鹃满山,争奇斗艳;秋至,红叶斑斓,层林尽染;冬季,雪山皑皑,松柏挺立。走进这个“神秘的河谷”,人们留恋于风光绚丽的景色中,徜徉在千奇百怪的地貌间,欣赏植物世界的绿韵,倾听动物天地的秘语,陶醉于古朴纯挚的民风,采撷民族文化的色彩,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也是一份人类不可多得的人文自然遗产。历经岁月沧桑,新中国成立之前,独龙族只剩二千多人,虽然人数很少,但他们顽强地传承着自己弥足珍贵的语言和习俗,以坚韧的性格书写自己独有的历史和文化。从内地前往独龙族所在地路途艰辛,得连续翻越常年积雪海拔四、五千米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跨越惊涛飞涌的澜沧江和怒江,穿行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崎岖山道,攀藤附葛、爬天梯、过溜索、翻越绝险。这个被史书称为...
· 独龙族人的饮食独龙族的酒与茶
独龙族饮食结构中副食主要有:煮酒,以玉米、小米、鸡脚稗、苦荞和青稞等杂粮为原料,先将原料舂碎,煮熟成干饭状,摊放在大簸箕上冷却至尚有余温时洒拌酒药,装进竹篓里,用厚实的芭蕉叶将篓的周围上下捂严数日至酒香味飘出,再倒入陶罐里闷若干日即成可饮之酒。饮用之时,先从陶罐中连糟带酒取出一部分,在铁锅或铁壶中加热水搅拌并加热,用小竹篓不断挤压酒糟以使酒与糟分离,再用竹制长柄的酒匙从小竹篓中将酒舀出饮用。酒糟当做零食食用。独龙族制作的这种酒其酒精浓度一般在20度以下,呈乳白色或灰黄色,饮用爽口,但其性如同葡萄酒,后劲不小。酒在独龙人的传统交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人们普遍认为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能在亲友互访、生产协作、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和节庆过年时无酒。独龙族中饮酒风气比较盛行,每年收成的农作物约近一半耗之于煮酒豪饮。打茶的习惯可能是从藏族地区传入的。打茶的竹制茶桶长约60至70公分,口径约10公分,内置...
· 独龙族的历史介绍独龙族民族历史
独龙族是我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在总的发展趋势上己走向日益解体的道路,但在生产力、土地形态、社会组织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显特征。独龙族的族称始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清时称为“俅”或“曲”。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将其自称独龙作为民族称谓。新中国成立前的20世纪40年代,由于山川的阻隔和历代反动统治的压迫剥削,独龙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占主要地位,采集和渔猎仍占较大比重;生产工具十分简陋,还没有从锄耕过渡到犁耕;社会分工不明显,只有男女之间的自然分工;交换仍处于原始的以物易物阶段;独龙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没有商品交换,采用刻木结绳记事,在铁制工具未传人独龙地区以前,独龙族人民普遍使用树枝的天然勾曲部分制成的小木锄挖地。小木锄尖如鹤嘴,独龙语称之为“戈拉”,是独龙族最先使用于锄耕农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