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怒族不同地区的服饰有着怎样的区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7
转发:0
评论:0
怒族不同地区的服饰有着怎样的区别,怒族现有人口2.7万人,包括4个支系:怒苏、阿龙、阿怒、和扰柔;主要分布在云

  怒族现有人口2.7万人,包括4个支系:怒苏、阿龙、阿怒、和扰柔;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及兰坪县的兔峨乡,此外,迪庆州的维西县也有少量分布。

  由于长期与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普遍会说傈僳语。贡山、福贡两县的怒族,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称“阿龙”和“阿怒”,在古代就与独龙族有亲属关系。原碧江县的怒族自称“怒苏”,被认为是唐代“庐鹿蛮”的生裔。这两部分来源不同的怒族先民,长期居住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互相交往通婚,逐渐形成为一个民族。

  不同支系的怒族其风俗习惯和语言都有很大差别,据传其来源亦不尽一致,因而反映在服饰上,各地怒族的穿戴亦有一定差异。贡山怒族妇女精于织麻,用两块麻布围身,以此为裙,上衣外多罩赭红、大红或其它深色坎肩。碧江、福贡怒族妇女则喜欢缀以各种衬饰,除在衣裙上加许多花边,还在头上和胸前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银币等装饰,并习惯在双耳戴上垂肩的大铜环,有的还在鞋上加红花为饰。富丽华贵。

  碧江、福贡、贡山等地的怒族基本上都与傈傈族人杂居共处,处于大交错小聚居的状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傈傈族的影响。怒族男子的服饰大致与傈僳族相似,一般都穿麻布长衣。

    这种长衣无钮扣,以带系之,大襟右掩似和尚领,中间系腰带;衣后分两层,里层与前片缝合,外层只作为披褂;袖口紧收,腰带宽大,于一侧垂下。常年喜在左腰佩砍刀,右肩挎弯弓和箭囊,头部或包头巾,或蓄长发,有的披发垂耳,有的结发辫;头人或富裕人家的男子多在左耳戴一串大珊瑚。总的给人感觉是豪迈英武、剽悍粗犷。

  过去,各地怒族妇女都爱用细藤染成红黑色缠放头部、腰部及腿部作为装饰,以缠得多为美,现在多以丝线代替。她们头上多包头巾,或以发辫压方头帕加各色彩藤或彩线为饰,鲜明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怒族服饰怒族服饰有着怎样民族特点
在服饰方面,解放前怒族男女均衣麻布,女子十二、三岁以后即穿麻布长裙,右衽上衣。贡山怒族妇女精于织麻,多不穿裙,面是用两块麻布围身。碧江、福贡的怒族妇女仿照傈僳族妇女,喜欢在衣裙上镶缀许多花边,头上和胸前均喜欢用许多珊瑚、玛瑙、贝壳、料珠、银币等串成漂亮的头饰、胸饰,有的还习惯在耳朵上戴垂屑的大铜环。贡山一部分妇女则不戴头饰:只有胸饰,亦不戴铜耳环,而是以精致的竹管穿两耳为饰,显得别具一格。各地妇女过去都喜欢以细藤环缠于头部、腰间及足踝处为饰。怒族男子的服饰基本与傈僳族相同,普遍穿麻布长衣、短裤,有的蓄发,有的结发辫,还有的披发齐耳。有些头人、富裕户常在左耳配戴一串大珊瑚为饰。凡成年男子常年均左腰佩砍刀,右肩挎弩弓和箭囊,显得英武骠悍。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男子的传统服饰为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便装物。蓄发,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
· 怒族音乐怒族的音乐有着怎样的民族特色
怒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伊呀学语的幼童,几乎都能闻歌起舞。要问怒族有多少歌?多少舞?请听他们的回答:你想知道我有多少歌,就去数数沙滩上的沙粒;你想知道我有多少舞,就去数数山坡上的树叶。在怒族音乐舞蹈中,怒苏支系独树一帜。每种舞蹈都有固定曲谱和乐器伴奏。曲谱有主弦与和弦。伴奏的乐器有琵琶、短笛和口弦。怒族琵琶有梯型和椭圆型两种,外表虽不怎么精致,但音色明亮清脆,富于表现力。一般为楠木所制,上蒙薄板,留有音孔,琴杆上方为弦柱,用竹杆钉在外弦内部位,摩擦发音,没有音位,只用蜂蜡打点作音位标记。琴身长约70厘米左右。早期为三弦演奏,现为四弦;过去用羊肠做弦线,现已为钢丝取代。琵琶一般为男性弹奏。口弦则为女性专用,怒苏语称“几味”,有一片弦和三片弦两种。三片弦较一片复杂,有三个音,其中一个音是固定的,音程关系为162和512。口弦制作精巧,携带方便,常装在刻有精美...
· 怒族习俗怒族有着怎样的丧葬习俗
早期怒族曾盛行火葬,改行土葬的历史约在200年左右。至今一些村寨附近,火葬场遗迹仍依稀可辨。在个别村寨,曾发现一两处悬棺崖葬的遗迹,并伴有铜斧出土。怒族改行土葬与人们的灵魂观念密切相关。相传过去有个叫亚内的妇女死了,焚尸时没有烧透,七天后她的灵魂带着满身烧焦的疤痕去看家人,把自己的孩子吓死了,从此怒族人就葬为土葬。有代表性的怒苏人的丧葬礼仪可分为以下四个程序:1.竹号报丧:在怒苏人中,凡成年男子死亡均要吹竹号报丧。竹号由一个竹筒吹嘴套着一尺多长的龙竹吹筒组成,吹奏时发出“剥哩—呜—剥哩”的声响,因而称之为“剥哩”。人们只要一听到竹号声,都会停止手上的活计奔赴死者家中吊唁,参加丧礼。2.敬酒吊丧:人们给死者梳洗之后,盖上毯子,停尸在火塘左侧床铺之上,以供亲友吊唁。奔丧的亲友带着酒、肉、鸡等吊礼,到达后将酒倒进碗里,由巫师灌入死者嘴中,并说明是某某亲友前来吊唁。然后大家一起喝离别酒,由...
· 怒族历史怒族姓氏有着怎样的特点
怒族崇拜动物,他们的姓氏就能体现出来。怒族除了虎姓,还有姓鹿、蛇、蜂、熊、猴、羊、鸡、鱼、鼠、荞、竹、菜、麻、柚木的。他们都各自把这些动植物作为自己氏族崇拜的图腾。怒族人选择的姓氏和动植物图腾,大抵都与他们的环境和生活有关。由于怒族先民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但他们又抗御不住自然灾害和猛兽的侵袭。比如,他们猎熊、射豹,割取野蜂蜜,以这些为衣食之源,但又常受它们的威胁和危害,于是便产生了敬畏的心理,进而产生崇拜,把它们视为自己氏族的图腾。在怒族人中,男孩的名字按以下顺序排列:老大称“彭勾”、老二称“金都礼”、老三称“昆”、老四称“增”、老五称“店”、老六称“冉”、老七称“拦”、老八称“八利义”;女孩的名字按以下顺序排列:老大称“讷克勒”、老二称“尼太”、老三称“江格勒”、老四称“娜”、老五称“念过”、老六称“冉罗”、老七称“达恩”、老八称“英”。无论男女排行到第八之后,一般以父母所爱的物品来命名...
· 怒族节日怒族的开春节有着怎样的来历
怒族是怒江两岸最古老的先民和开发者。怒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渊源的民族文化,是一个纯朴、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开辟怒江这块蛮荒之地中,以超凡的毅力和勇气与天斗、与地斗,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汗水,甚至用生命换来了这块土地的拥有。根据怒族母女和父子联名的64代口传谱,怒族人民在怒江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了约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1700多年的创业历史中,他们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向自然界所作的艰苦斗争。怒族的“密期”活动是漫长的与自然界作艰苦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密期”怒语,“密”意为邪,“期”意为洗,合起来意为驱除邪气。据传说其起因是:当时,怒族人民由于连续遇到天灾人祸,人们在无法抵御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便求助于神灵,就用“密期”来消灾避祸,祈求神灵保佑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和睦、平安吉祥。这种祭活动一般在春耕前的3月6日,以村寨为单位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