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怒族舞蹈简介 怒族共有几种民族舞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4
转发:0
评论:0
怒族舞蹈简介怒族共有几种民族舞蹈,1、“达比亚”(琵琶,下同)舞蹈怒族怒苏“达比亚”舞蹈。内容丰富,无所不

  1、“达比亚”(琵琶,下同)舞蹈

  怒族怒苏“达比亚”舞蹈。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反映迁移、采集、狩猎、耕作、械斗、爱情、生活以及反映动物声音和形态的摹拟舞蹈。用“达比亚”和“几味”(口弦)伴奏。除少数几套有歌词外,绝大部份没有歌词,是属一种乐舞。

  “达比亚”舞蹈准备动作男女人数不限,集体圆舞。逆时针方向进行。男持“达比亚”,女弹“几味”跳。动作千姿百态,腿脚的伸缩、前进、后退、搓步、踏步、磋踏、旋转、前俯、后仰,变化万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各种形象动作与各种情绪的语汇表现出来。其音乐是三度、四度、五度和弦。以多声部表现的手法,二个或三个声部同时进行。当其中一个声部作为主旋律时,其它声部作为衬托和音,互相配合,使全曲丰富完美地表现出来。

  怒族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黄土背朝天。虽说他们与高等学校的音乐殿堂无缘。走路跌足,衣着粗麻布,终年食用粗粮和山茅野菜,但祖先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天才,他们富有超绝的体察能力,在旋律中包含严谨、精深、精湛。例如:《母鸡下蛋》、《山鸟啄炭渣》、《江边阳雀调》等的乐曲中,犹如翩然起舞和翩跹起舞的形态和阳雀的啼呜声形象地表现出来。

    一听便听出是母鸡下蛋和山鸟啄食炭渣时不停地转动身躯,那样形象逼真的音乐旋律;优美、起伏、感人,如痴如醉,让你陶醉于舞曲的意境之中,无形中把人们带入那遥远的远古时代的意境里。

    “达比亚”乐舞是古色古香的摹拟舞蹈,独树一格,自成体系,原汁原味,原始古朴的风格,数量之多,风格独特,在全国的乐海中也是少见的。它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本体中的一部分。犹如一颗明珠。展现出原始古老文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是不可多得难能可贵的文化艺术瑰宝,应珍惜保护和弘扬。

  “达比亚”舞蹈反映迁移的有《走路舞》、《第一次和第三次找土地》;反映狩猎的有《打猎舞》;反映民族械斗的有《射弩舞》、《古战舞》;反映生产、生活习性和摹仿动物声音及形态的有《挖地舞》、《生产舞》、《掰包谷舞》、《割小米舞》、《搓籼米舞》、《割漆舞》、《找野菜舞》、《找野麻叶舞》、《交租舞》、《母鸡下蛋舞》、《乌鸦喝水舞》等;反映婚姻爱情的有《婚礼舞》、《怀念舞》、《你看我,我看你》、《窝得得》、《接亲舞》;反映母系氏族社会形态的有《传舞》、《掰胯舞》;反映民族风情的有《饮酒舞》、《猎神舞》等九十多套。除此之外,尚有后派生自娱性创造的有三十多套。

  “达比亚”舞蹈动作粗犷、敏捷、豪放、原始古朴,有的细腻、深刻。其旋律刚健、有力,节奏鲜明、清脆、感人,富于强烈的节奏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每一套舞蹈都反映一定的主题内容,有的则表现情绪的舞蹈。

  2、“达谷光”(即踢踏舞)

  踢踏舞是怒族怒苏民间流行的古老的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一般在婚嫁及亲人相聚等场合进行。动作粗犷、热烈、奔放,富于强烈的节奏感。

    踢踏舞大都以早期祖先在怒江两岸生涯为内容,反映生产生活及摹仿动物的声音和形态,展现了怒族怒苏所处的社会及地域和心态。

  踢踏舞时,手拉着手,围成圆圈,上身直立,手前后甩动,脚踩踏跺地面,前俯,臀部顶出左右侧。以2/4,4/4拍的节奏作预备,以2/8、3/8、4/8、6/8、4/4进行,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和反映各种主题思想的舞蹈语汇表现出来,展示出怒族怒苏乐观的思想情绪。

  踢踏舞有《洗麻舞》、《迎亲舞》、《婚礼舞》、《回归舞》、《弭骂舞》、《摇篮舞》、《跺裂地板舞》、《猴子舞》、《猴子打架舞》等二十七套,还有几套是后派生创作的情绪舞。

  3、《斗羊舞》

  斗羊舞是后派生创作的民间舞蹈。产生并流行于福贡县匹河乡果科村怒族怒苏聚居区。

  早在1953年由付益波、桑益冲、支边外来干部何澎辉同志所创作。1954年曾在州庆时演出。1956年参加全省农民文艺汇演时荣获一等奖。锦旗上著有“唱起来!跳起来!”六个字。 迄今,在怒族怒苏民间广为流传。

  《斗羊舞》反映牧羊人热爱美好的生活,热爱羊群。精心牧养羊群,羊群温顺于牧羊人的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在人们面前,展示了多情厚道的山里人以乐观的精神境界,歌颂了充满人间的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怒族舞蹈怒族“达比亚舞”怎样跳
“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流传在怒江州福贡县的各怒族村寨。达比亚舞以舞者手持“达比亚”边弹边舞为主要特征。“达比亚”是怒族的传统乐器,形似琵琶,四弦。其代表性节目有:反映性崇拜及生殖崇拜的《掰胯舞》(怒语音“奉贝水”)、《生育舞》(“嚷喳水”);反映原始狩猎方式的《狩猎舞》;表现动物形态的《江边阳雀舞》(“通节墨吴阿水”)、《乌鸦喝水舞》(“甘呐依嘎秀水”)、《鸡刨食舞》(“亚喳含吭水”);表现男女爱情的《窝得得》、《双人达比亚舞》(“姆油替穷达比亚洛水”);以及属表演性的《反弹达比亚舞》(“努努达比亚洛水”等。)达比亚舞蹈的上身弹奏姿态非常丰富,有左右高弹、平弹、低弹、背弹、反弹等等不同姿态。舞步比较规范,有两种主要风格:一是双膝屈伸带送胯动律的踏、点、刨、磋;勾,其屈伸较为明显;二是屈伸带转身韵律的踏、点、刨、磋、勾,磋、屈伸较小。达比亚舞的节奏大都为中速,每拍音乐膝部屈...
· 怒族为何叫怒族?怒族历史简介
怒族地区从8世纪起,先后受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17世纪开始,怒江怒族除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外,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千总和寺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管辖。此外,迁入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头人也开始强占怒族土地,甚至掠夺人口作奴隶。这样,怒族人民不仅要向纳西、藏、白各族土司和寺缴纳贡物,而且还要受傈僳族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与此同时,怒族社会内部也不断分化,族内也出现了家庭蓄奴。有的蓄奴户从独龙族地区通过放债换取奴隶,然后再转卖到其他地区。这种蓄奴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期。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怒族有27万多人,是我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除少数居住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兔峨乡之外,多数以小聚居形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断断续续绵延500多公里,直到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的南端,与傈僳族、藏族、白族等...
· 怒族舞蹈有着怎样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
在众多舞蹈中,有反映怒族先民迁徙历史的“走路舞”、“第一次找土地舞”、“第二次找土地舞”、“第三次找土地舞”;反映狩猎活动的有“撵狗舞”、“追猎舞”、“射猎舞”;反映农业耕作的有“挖地舞”、“掰玉米舞”、“割小麦舞”、“搓小米舞”、“栽秧舞”等;反映其他劳作的有“种树舞”、“放羊舞”、“割漆舞”、“洗麻舞”、“盖房舞”、“扫地舞”等;反映祭祀活动的有“娱猎神舞”、“招魂舞”、“祭鬼舞”、“鬼跳舞”、“祭祖舞”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饮酒舞”、“请客舞”、“孤儿哭坟舞”、“穷人受欺舞”等;反映爱情婚姻的有“找情人舞”、“追赶舞”、“对看舞”、“迎亲舞”、“逃婚舞”、“生育舞”等;反映械斗的有“古战舞”、“骂架舞”、“射箭舞”;反映节庆娱乐的有“高兴舞”、“青年朋友舞”、“进退舞”、“反弹琵琶舞”、“双人琵琶舞”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反映各种动物习性的摹拟舞蹈,如“猴子打架舞”、“斗羊舞”、“斑鸠啄...
· 怒族历史怒族的族称族源简介
怒族自称“怒苏”(碧江),“阿怒”(福贡)和“阿龙”(贡山),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记载怒族的古籍,首推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地方志《蛮书》。该书在《南诏界内途程》中写道:“高黎贡山在主悄昌西,下临怒江。”书中记载一条古道,这条古道是西汉时开辟,是我国通往缅甸、印度的官道和商道,经过怒江大峡谷之南的怒江古渡。因古道经怒江,此江的地理位置自然也非常重要,江名的来历和含义引起古今文人的关注。根据元代地理志书记载:“蛮名怒江”,“潞江俗称怒江,出潞蛮。”“蛮”,即古人对西南民族的统称。“蛮名”,也就是说,怒江的“怒”是少数民族语。“潞”和“怒”云南古今同音,“潞蛮”和“怒蛮”指同一个民族。这个少数民族是谁,根据元代及以后的古籍和各民族民间传说,都说是怒族。古今文人和民间说法一致,说明所谓“蛮名”的“怒”字是怒族语的自称,江名是因怒族而得。按古人的地理观念,江流从怒族地方而来,冠...
· 怒族服饰怒族服饰有着怎样民族特点
在服饰方面,解放前怒族男女均衣麻布,女子十二、三岁以后即穿麻布长裙,右衽上衣。贡山怒族妇女精于织麻,多不穿裙,面是用两块麻布围身。碧江、福贡的怒族妇女仿照傈僳族妇女,喜欢在衣裙上镶缀许多花边,头上和胸前均喜欢用许多珊瑚、玛瑙、贝壳、料珠、银币等串成漂亮的头饰、胸饰,有的还习惯在耳朵上戴垂屑的大铜环。贡山一部分妇女则不戴头饰:只有胸饰,亦不戴铜耳环,而是以精致的竹管穿两耳为饰,显得别具一格。各地妇女过去都喜欢以细藤环缠于头部、腰间及足踝处为饰。怒族男子的服饰基本与傈僳族相同,普遍穿麻布长衣、短裤,有的蓄发,有的结发辫,还有的披发齐耳。有些头人、富裕户常在左耳配戴一串大珊瑚为饰。凡成年男子常年均左腰佩砍刀,右肩挎弩弓和箭囊,显得英武骠悍。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男子的传统服饰为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便装物。蓄发,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