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阿昌族人们在什么时候会跳“蹬窝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2
转发:0
评论:0
阿昌族人们在什么时候会跳“蹬窝罗”,“蹬窝罗”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关漳、弄丘、弄别、丙界、永合

  “蹬窝罗”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关漳、弄丘、弄别、丙界、永合、横格、勐科、别董、弯中、英傣等阿昌族村寨及保山地区腾冲县新华乡的梅子坪、中心大坡等地。主要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四日“窝罗节”中活动。

  传说,开天辟地的女神遮帕麻和男神遮米玛编好了天,织好了地,又共同创造了人类。一天,暴风雨突然席卷了整个大地,洪水淹没了所有村庄。遮米玛连忙用原来从大地上抽下的三根地线,缝好了东西北三边的天。南边的天无线可缝,暴风雨还在不停的倾泻。遮帕麻和遮米玛商议后,决定在拉涅旦造一座南天门,挡住了南边的风雨,南边的人们免遭洪水的袭击。这场狂风和闪电孕育了一个最大的火神和旱神腊訇,降到了大地的中央。他在天上制造了一个不会升也不会落的假太阳,烤干了水塘,晒枯了花草树叶,人们又遭到了干旱的劫难。为了拯救大地和人类,遮帕麻用法术战胜了腊訇,用“鬼见愁”把他毒死,又用自制的巨大的弓和箭射落了假太阳,人类才又获得了新生。此后,为了防止天地间再出现妖魔,他们向人类祝福一声后,便于农历正月初四日飞上了天空。遮米玛骑上太阳,白天巡视着大地;遮帕麻骑上月亮,晚上巡视着太空。

  遮米玛和遮帕麻上天的当天,人们就地把遮帕麻留下的弓和箭架得高高的,跳了三天三夜的舞,唱了三天三夜的歌,以此感激他们挽救人类的大恩大德。从此,这一天就成了“窝罗节”(窝罗有欢乐之意)跳的舞就演变成为现在的蹬窝罗。

  跳蹬窝罗时始终围绕着“窝罗”(即设供品的台场)的中心进行。台场由两块高约6米的牌坊和4米见方的台座组成。牌坊顶端中间高高地架着一把巨大的满弦的弓箭(木制),意为始祖遮米玛用这把神箭射落了妖魔腊訇的假太阳。

    左牌坊顶端绘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右牌坊顶端绘着蓝天皎月,意为遮米玛撕下了自己的乳房嵌在天幕上,创造了太阳和月亮,所以男子从此就没有乳房了。太阳下面绘着阿昌族妇女服饰的各种彩色图案,意为遮帕麻给阿昌人民编织的龙衣凤裙。神箭的箭头,还标志着阿昌族妇女那一尺五寸高的包头。

  跳蹬窝罗人数不限,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围成圆圈,由一个能歌善舞的“烧干”(艺人)领头,众人尾随其后,逆时针方向而舞。并有人扮的狮子、老虎、水牛等伴随。

  圆圈里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各种食品,桌子两旁烧起一堆柴火或放一盏灯,以象征太阳和月亮。舞蹈进行中,边唱着“则勒扎”、“则勒玛”边跳着蹬窝罗,并把一碟碟佳看果品献于窝罗台上。所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梁河、腾冲阿昌族对神的崇拜,祖先的怀念和纪念。

  现在,阿昌族人民已不限于窝罗节时才跳蹬窝罗,凡讨亲嫁女,起房盖屋甚至于丧葬白事时也跳。只要听到“烧干”跳“蹬窝罗”的喊声,人们便聚集到窝罗场(广场上)或屋前及室内围困而舞,也借以教育子孙后代牢记先辈的恩德,老老实实地做人。

  腾冲的蹬窝罗与梁河大体相同。因他们的祖先是从梁河县迁入腾冲县的,由于人数较少又长期与汉族杂居,现已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然而蹬窝罗仍然保留,意为“跳欢乐”。

    其间也存在某些地方特点的差异,腾冲蹬窝罗无伴奏乐器,伴唱曲调多用鼻音,舞蹈以双手叉腰,双腿以大八字步或半蹲居多,每进行一次,即仰望天空一次,动作质朴、简练、粗犷,稳沉有力。梁河县蹬窝罗,伴奏乐器有唢呐、大号、大鼓、大钹、小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阿昌族节日简介阿昌族怎样过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创作的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昌族人民民风淳厚,个个能歌善舞,民族节日为"阿露窝罗节"。梁河属中国两个阿昌族聚居区之一,全国有3个阿昌族自治乡,仅梁河就占两个,即九保和曩宋阿昌族自治乡。据史书记载,阿昌族是最早活动在青海、甘肃高原的氐羌民族,其中一部分很早就迁徙于川西至滇西一带。约于公元十三世纪开始有一部分沿云龙、保山、腾冲迁陡,最后定居于梁河地区。古代阿昌族就是一个善歌好舞的民族,阿昌族的歌声清亮,阿昌族的舞蹈庄重凝朴。阿昌族最隆重最富于民族特点的传统节日是"窝罗节"。1983年德宏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阿昌族人民的要求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正式决定阿昌族的传统节日为"窝罗节"。1995年改为"阿露窝罗节",节庆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20日,节日标志为弓箭和青龙白象。为了感谢传说中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创世之功和多次挽救人类的...
· 文光生蜘蛛蹬窝拳打鹦鹉州
文光生蜘蛛蹬窝乾隆1788年,一个秋天的夜晚,在文光生家里,文氏焕姑急忙跪地秉告光生母亲:“婶娘,光生弟在我们西堡庙醉酒,被他们用鱼网罩住了。然后用铁链子五花大绑,准备明日响午在西堡庙用油锅煎熬。快去救三弟啊!”听罢,光生母亲仍然显得平静,说:“焕儿,婶娘知道了。你连夜赶回去,不能连累你。”但焕姑哭泣不止:“我偷着回来,就没打算回去……”几经劝说,焕姑才迟迟走了。光生母亲正准备起身,只见几位族人陪着余麻雀来到堂前。余麻雀,这是个极瘦但很精神的小老头。他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慌张,在堂屋里来回踱着方步。他想:文光生18岁出去教打,教的是108棍。这是刀斧不入的,一定是得罪了什么人,喝醉酒后,把用鱼网破解的秘密告诉了他们,后来打不过,被他们捆绑了。想到此,他与光生母亲大人商量着解救对策。次日晨,艳阳高照。只见余麻雀头戴鸭撮帽,身穿破旧长衫,左手提着看似讨饭的破旧蓝子,蓝子里装有碗快和几块劈柴,右手...
· 阿昌族的“阿露窝乐活动”是怎样举行的
阿露窝乐活动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首先是选神树。全寨男女老少要到山上选一棵标直的栗树作为神树,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以后,才将该树砍下,不能肩扛,而是用无数条绳子拴着树身,由全体参加人员拖到寨子,逢沟过沟,逢坎过坎,一路上敲锣打鼓,欢呼着迎接神树进村;其次,是建祭台。神树到了寨中宽畅的祭祀场后,再将神树立起来,围着神树搭建祭台,在树上挂上大弓,安上太阳,披挂起鲜花绿叶,在祭祀台上绘满阿昌服饰图案。随着木刻水獭猫举上神座,祭祀台宣告搭起;再次,开始祭祀。神灵附体的大活袍(巫师)将五谷茶酒和鲜花水果摆上祭坛后,他便挥舞起鹰尾大扇高声颂经,传唱遮帕麻遮米麻的创世史诗,赞颂人类始祖的大恩大德。接着狮子舞队和大象舞队,一齐参拜神座;向创世始祖致敬。之后,全体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鲜花绿叶,蘸着清清泉水,围着神座唱起则勒歌,跳起阿露窝乐舞,表示对祖先深深的谢意。随之,各种文艺活动依次展开,直至礼毕。...
· 执鞭随蹬
执鞭随蹬【成语意思】: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用法分析】:执鞭随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成语来源】:《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zhíbiānsuídèng【成语声母】:ZBSD【执鞭随蹬的近义词】:执鞭随镫【成语造句】:1、属下愿跟随将军,执鞭随蹬,一心一意驰骋沙场。2、我等本无长处,只有一身力气,愿随将军鞍前马后,为将军执鞭随蹬。3、执鞭随蹬的字面意思是,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4、执鞭随蹬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5、今后,还要请蔡主任多多提携,旦有驱使鄙人定当执鞭随蹬献犬马之劳。6、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蹬,死亦甘心。
· 羌族舞蹈羌族的巫舞是什么时候跳的
解放前,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羌族信仰教外,其余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在屋顶上供奉白石以为天神。相传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战争失利,由北迁入岷山一带,与当地土著氏族戈基人发生大战,戈基人是狩猎氏族,身强善战,屡败羌人。当羌人准备转移时,有神向首领托梦,让他们以坚硬的白石和木棍为武器,颈上悬羊毛作标志,于是羌人照此办理,经过血战,大败戈基人,从此定居下来。为了感谢神恩,白石就成了羌人的最高神灵。羌族称巫为“许”,称白石为“俄许”,巫师是勾通羌人与神灵的媒介。巫,在羌族中世代相传,大多数还要参加劳动。节日中村民请巫师朗诵史诗、为村民祈福驱鬼(如“还牦牛愿”)、以及天旱求雨等都属巫的职能范围。羌巫作法事都是通过舞蹈来体现的。“牦牛愿”多在农历七月举行三至五天,相传在明、清两代,理县的薛城一带颇为盛行。解放初期仍有这种古老的习俗。届时领头的大巫师身穿法衣,头戴法帽,左手执羊皮鼓,有节奏地敲打着,时而耸身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