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普米族农业 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0
转发:0
评论:0
普米族农业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普米族的社会经济,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是普米族社会经济的主

  普米族的社会经济,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是普米族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在封建领主制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较缓慢。普米族在长则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周围的汉、白、摩梭等民族同处于犁耕农业阶段。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犁、锄、刀、镰、斧等。

  其它生产工具还有用来打稗子、燕麦。蚕豆、青棵、四季豆等的连枷,用来打养子的短棒及钉耙、木锄、竹背斗、簸箕、筛子、风箱、石磨、木石臼、木锤等。以上农具,木质的一般农家都能自制,铁质的大多购于外族或外地。

  普米族大多居住在半山区和山区,耕地有水田、旱地和山地三种,以山地为主。种植农作物因地而异,有:水稻、青棵、玉米、燕麦、马铃薯。大麦小麦。四季豆、黄豆等等。水田种植水稻、稗子、大麦、小麦、蚕豆、碗豆;旱地产玉米、四季豆、黄豆、马铃薯等;山地种养子。燕麦及麻等,作物一般年收二季,有的只收一季。

  在普米族种植的农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约60%以上,为普米族的主粮,也是酿酒和饲料的主要原料。品种有黄包谷、干子黄、马牙、花包谷、大白籽、糯包谷、二白籽、小白籽等,稻谷次之,品种有白\红、糯\麻四种。

  普米族旱地实行轮作休耕制,其轮作方法有三种:一是第一年小春种蚕豆,第二年种玉米,第三年复种蚕豆;二是第一年大春种玉米,第二年种蚕豆,第三年种玉米,第四年种小麦,在轮种中插种豆科植物,能增加氮肥养分,作物收成好;三是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玉米,循环进行。为保证主食来源,此种耕作方式应用较普遍。

    在永宁地区,旱地一般第一年种稗子,第二年种小春,第三年换种燕麦。间种,又叫套种,是在同一块地里每年间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群众多数是在田边地角或玉米地栽种南瓜。黄豆、向日葵等。在农业生产中,普米族常用绿肥、厩肥、草灰肥等,一般不施人粪。

  农事活动安排和劳动力分工:普米族有自己的农事历法,他们根据海拔地势差异,气温雨量的变化,结合观察花开、鸟鸣、下雪等物候征兆,合理地安排一年四季的农事节令和生产程序。

  农业劳动以个体小家庭为单位,进行集体生产,男女老少之间有性别年龄的自然分工,成年男子担任犁地、收割、制作农具。砍柴、打房板、狩猎、赶马、经商等,妇女参加田间平地、积肥、放水、薅除、收割外,还承担推磨。煮饭、纺织、饲养牲口等繁重的家务劳动。老年人在家编织箩筐等用具,兼管幼儿。年龄稍大的儿童守护庄稼、协助搬运,平时负责放牲口。农忙季节,群众中有互换工的习惯,主要在缺乏耕牛和劳动力的农户之间进行,不计报酬。

  普米族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菠菜、芹菜、葱、韭菜。圆根、萝卜、苕(薯)、黄瓜、南瓜、茄子、辣椒、大蒜等。经济作物有:大麻、向日葵、油菜等。经济林木有:犁、核桃、花红、黄果。石榴。花椒、樟木子、漆树等。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大力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坡地改梯地,推广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改良农作物品种。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使广大普米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以区内普米族聚居的宁蒗县为例,199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现价)达24 4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12 271万元,乡镇企业总收人 14 412万元,地方财政收人 1338万元,职工平均工资6 741元,农民人均纯收人424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米族习俗普米族过年习俗简介
大过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饭到正月初七过完人的生日为止,要七八天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则在正月过春节。兰坪一带有杀年猪宴亲的习俗,不论来客多少,总要馈赠每人一份火烤肘肉和一碗骨头汤,以示“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之意。腊月三十晚上,由男家长主祭“门神”,敬“锅庄”,然后全家老小围拢火塘吃团圆年饭。大年初一清晨,各家以供品祭锅庄,祭龙潭。所念祷词,提及同氏族内各家族祖先亡灵和自家三代列祖以及各路名山大川的名字,表示迎新年祈丰收。宁蒗普米族在除夕之夜,先要放火炮三响、吹海螺,在锅庄上供猪头。吃完除夕团圆饭后,年满13岁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别各聚一处,通宵狂欢。待东方发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里人为他们举行“穿裤子”或“穿裙子”成丁仪式。澜沧江畔的普米族在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猪膘和粮食袋上,猪...
· 普米族建筑普米族民居特点简介
普米族传统房屋为纯木结构,用直径12厘米左右的去皮杉木,四角探头垛成木墙,一米长左右的顺木纹劈成的木板瓦,从屋檐向屋脊一层一层搭头铺成人字形屋顶,当地人称这样的房子为木楞房、木垒子。这种房子不仅就近取用木料,备好料后建造起来也快捷,搬迁时按编号拆装也很方便。每户由正房、面房、厢房围成能做晒场的院落,各房转角的空当设狗窝、鸡笼,也有用栅栏、柴堆遮挡的。带门楼的院门正对着的平房就是正房,建在高台上,是院落的主建筑。正房四角立柱,中央竖一大柱,称擎天柱,意为神灵所在之处,有祖先神灵护佑的意思。以中柱为依托,在屋内中间、高两米处建一个半楼,空出火塘上方,并留两块能滑动的木板瓦以利排烟采光。正房是家庭的多功能居室,房门朝东,一般为两大间,设房门一间为正厅。正厅里靠山墙设太平灶,由高约0.3米的木架围成一个土台,以粘土夯实台面,也叫锅庄、火塘,上面立着金属三脚架,后面放有锅庄石和灶神的佛龛。过去火塘周...
· 普米族习俗普米族丧葬习俗简介
宁范普米族人得病即请土医,服草药治疗。同时,也烧香祀神,请或韩规念经驱鬼。病危时,家人及亲友昼夜照看,轮流守护,病人落气时有亲属在场,可以掌握死亡的确切时辰,以便择吉日发丧,亦使死者能安心瞑目。人断气后,家人及在旁的亲属便嚎陶大哭,家人随即爬上屋顶,掀下房头数块木板,同时吹牛角号、鸣芒锣。放枪,向村寨亲友报丧。继而将掀下的房头木板劈开浇水洗尸。洗尸水男用九碗,女用七碗。死者无论男女,一律由男性(儿子、外甥、兄弟或同家族男子等)洗,禁止女性洗尸。洗毕,用酥油涂抹尸体,再用麻布或白棉布将尸体裹成蹲踞状,两脚靠拢,两手交叉绑于胸前;男性左手在前,右手在下,女性反之。然后将缠好的尸体放进白色麻布口袋内,扎好袋口,再将尸体停放到正房后的厢房内临时挖就的浅土洞中,上罩一泥糊竹箩筐,以防尸体过早腐烂。点一盏长明灯(用植物油)供在灵前。此灯必须昼夜长明,不能熄灭。尸体安置好后,求韩规或择定发丧日期,根据死...
· 普米族饮食普米族传统饮食简介
普米族以玉米为主食,间食大米、小麦、青稞、荞子、洋芋等。玉米的食用方法是先将玉米用石磨磨成粉,用筛子去玉米壳层,分成三种食用,壳层一般作家畜饲料,较粗玉米碎粒,可拌入大米一起煮吃,也可先用锅煮成粥,再将细面拌进用锅烧煮食用。玉米面还可以煮甜酒、蒸粑粑,玉米还用来制作酥理玛酒、做糌粑炒面等熟食。普米族一般习惯日食三餐。早餐多吃面食点心,喝酥油茶或盐茶,中午和晚上为正餐,多以玉米为主食。常用煮、蒸、烧、烘烤等方法制作米饭、烤饼、面片、面条等。普米族的日常蔬菜种类繁多,有南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韭菜、萝卜、蔓菁、青菜、大葱,此外还经常采集木耳、香菌(香菇)、蕨菜苦菜花、花椒等。普米族普遍以饲养的畜禽为其肉食来源。常见的有猪、牛、羊肉,并能制作酥油、乳饼等乳制品。肉类多煮食和烤食,不习惯炒食。普米族擅长用风腌办法把猪肉制成猪膘肉或腊肉,以琵琶肉最为驰名。其制作方法是:将宰后的生猪掏去内脏,抽去所...
· 普米族节日普米族传统节日简介
尝新节普米族的尝新节没有固定日期,一般在农历七月中旬或八月举行,主要根据当地农作物收获的情况确定。尝新节期间,户户将新粮酿制成苏里玛酒,先祭‘宗巴拉”神,后祭祖先,随后人们尽情畅饮,以示庆贺。在尝新节上,家家都要煮新米,敬供灶神,点上灯盏,祭祀祖先,人们才开始吃用新粮。当天还宰鸡杀羊,煮猪膘肉,宴请新友,庆祝丰收。普米族在"尝新年"时和过年时一样要给狗喂饭团。转山节普米族的转山节日期不固定,有的选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选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也有的选在农历十月的一天。转山节主要是祭山神活动,普米族各村寨都有自己的神山,转山节这天,便到各村寨的神山祭神。有的神山是周围各民族所共同祭祀的,如宁蒗永宁的格姆女神山,为当地的普米族、摩梭人、藏族等民族共同信奉。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当地及群众便约集在一起,到格姆山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转山节这天,人们都身着节日盛装,携带丰盛的食品,骑马或步行到附近的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