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山岳生态文化”与普米族宗教有何关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9
转发:0
评论:0
“山岳生态文化”与普米族宗教有何关系,  图腾崇拜是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形成的宗教基础。它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宗教起源,

    图腾崇拜是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形成的宗教基础。它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宗教起源,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早期图腾意为“我的亲属”,中期引申为祖先的某种物象。这种图腾崇拜现象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衰落。普米族的图腾崇拜与之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这种原始崇拜形式一直延续至今。例如,目前普米族地区还十分流行的白石图腾、羊图腾、树神、山神、铁三脚、中柱等一系列的图腾崇拜。在普米族的祭典活动中,有祭天地、祭龙神、祭三脚、祭中柱等宗教活动,有趣的是在祭神山的经词中处处充满了普米人对山的关爱之情,如“我们用钢刀来驱赶侵扰您的魔鬼,用生命来保护您,杀死人间万恶之徒,以免除对您的伤害,保佑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在罗古箐村还把那里的古树称为母亲树、情人树,把罗古箐河称为母亲河,这种图腾认亲的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普米族对万物生灵的博爱之情。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之间的亲和关系,他(她)们总是以这样的情感与天地沟通、与自然山水对话,再现了人类童年的梦。

  生存方式上的成功实践,使普米人对山情有独钟,如果说高原雪域是普米族形成的历史舞台,那么云岭中部则是普米族山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舞台。

    普米族“互不相属”,各自奋斗的羌戎性格特征,形成了后来各姓聚族而居的分散局面。由于长时间处于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调适、融合之中,这一过程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和升华了普米族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各姓聚族而居的社会结构,对于统一宗族内各户的思想和行为规模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除了用传统的宗教理念来规范宗族内各成员的行为外,还在其居住地的势力范围内划出宗族共有的神树林地、风水林地、水源林地、风景林地和肥源林地,其余部分均分配给氏族内各户作为其管理的责任林地,各户都能自觉地负责林地的除草、防火等管理工作。公共林地一经划定,谁都不敢轻易动之,各户起房盖屋需采伐责任林地内的木材时,也得经过氏族长老的批准方能砍伐,这种社会结构为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米族的“山岳生态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成功的山地经济模式催生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米族的历史是一个对自己的生存方式进行不断追求、探索和调整的历史,最终他们在兰坪找到了自己科学合理的生存方式,找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普米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性的生物群落,不但为他们提供了发展了高效农业和畜牧业的环境条件,还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如市场价格昂贵的羊肚菌、松茸、木耳、香茹等野生菌类,以及高品质的药用植物如茯芩、虫草、贝母、天麻等。因此,不论什么时候,兰坪普米族地区的人均经济收入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这种成功的山地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发展的催化剂。普米族“山岳生态文化”的基本特质普米族的先民在长期的迁徒过程中,面对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在不断协调与环境相适应的谋生过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普米族文化,它融北方草原森林文化之元素,也包含大河文化的成分...
· 普米族的“山岳生态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普米族是羌之遗裔,祖先居住于江河源头的青海玉树地区,而古羌人即为“牧羊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对水草的追逐为首要之事。江河源头有辽阔的草原、神秘的雪山,与山河之间长期处于相互依存关系,在那里他们创造了辉煌的游牧文化。因此,雪域高原是普米族最初的生息之地。后来随着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承载力的下降,他们不得不迁徒到四川甘孜、阿坝和凉山一带,它居于当代学者称之为“民族走廊”地区的中心地段,完成了普米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徒。直到公元五世纪中叶由于受东南部农耕文化,即中国“主谷制”的影响,出于对自己生存方式的选择,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大迁徒,从川西向金沙江的宁蒗、永胜和丽江迁徒。在这期间普米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农耕文化,不幸的是,他们也同历史上绝大多数西部各少数民族一样,往往没有吸收农耕文化的高生产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畜牧业,更多的是改弦易辙使自己成为农民,将草地变成农田,这种屯田活动往往是与其居...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的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
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祖先。重要的宗教活动有祭山神、祭龙潭、祭祖先等。普米族的宗教信仰还受到藏传佛教、纳西族的东巴敖、摩梭人的达巴敖的影响。普米族人对于山川日月等自然现象和动植物都有崇拜,凡遇节庆、婚嫁、生育、出行、上山下地、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杀牲祭献神灵,祈祷消灾免难。主要活动有“祭家神”、“祭灶神”、“祭山神”、“祭神潭”、“祭梭塔”、“祭房头”及“开财门”等。祭社神,普米语称之为“日真崩”。每个村寨在附近的山林中认定某棵大麻栗树(或松树)为全村的神树,由村寨成员集体祭祀。各户又分别认定一棵松树或麻栗树为自己家的神树,多在七月或腊月的某一天举行祭祀。每个普米族村寨都认定一座山作为自己村寨的山神。在四、五月封山和八、九月开山时,全村公祭“山神”。请韩规诵经祈祷,以牛、羊作牺牲供祭。作祭的牛称作“莫瓜”,即“天牛”,祭前,不论它走到那里,都不许伤害。祭天仪式是最隆重、最复杂、所...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原始宗教大祭典啥样
普米族原始宗教最大祭典称为“诺提”,是一种祭祀天地诸神的集体活动。在自然诸神中,普米族最崇拜的是天神,他们认为对人类威协最大的是天神,天神不仅司管万事万物,而且对人的生老病死和牲畜的兴旺、谷物的丰歉等,均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对天神倍加崇拜。在韩规经文中,仅对天神剿B的经文《诺提经》一部就达49分册之多,且有许多繁琐的仪式。其内容一部分为赞颂天地诸神滋润万物的恩德,或祈求天神赐福于人类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收。另一部分是恐吓天地间诸鬼作祟于人畜庄稼,咒语多半是伴之以烧、杀、撵等祭祠道场来加以驱逐,使之转凶为吉等。“诺提”祭典由全氏族和全村落共同举行,每次祭祀活动,由旅长负责召集组织,祭物由各户进献。一般每两户献一头牛,一户献一只羊、一坛黄酒、一袋青稞面或玉米面。祭典前三日,在村中草坪上,用松木和杨花木塔一座三层楼架,第一层供奉用赤、橙、黑、白、紫五色描绘在木板上的日、月、星、雷、电、风...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丁巴教共分几派
普米族的巫师过去又称丁巴,他们信奉的宗教被称为“丁巴教”。但后来不用“丁巴”这个名称,而改称巫师为“韩规”或师毕。丁巴敖也称作“韩规教”。“丁”是指土地,“巴”指普米。丁巴教是指普米土地上的宗教。丁巴教信仰巴丁喇木女神。丁巴敖的神鬼体系比较庞杂,在全部神鬼中,属于本民族创造的不超过1500个,其余异族创造的神鬼中,以藏族创造的神鬼居多。丁巴的活动,包括驱鬼,焚尸送葬、给婴儿起名字,孩子十三岁进行成年仪式等。另外,祭祀山神、天神、地神以及祖先和年节,婚娶、生育、收割、乔迁新居等庆典活活也是丁巴的主要活动内容。韩规只能由普米的某些姓氏担任。韩规实行父子相传,但只传给一个儿子。每个普米家庭都有自己的韩规,每个韩规都有自己的信徒。信徒从事宗教活动时,只能请自己的韩规主持。韩规则必须熟悉各家信徒的族谱和送魂路线等情况,以担当有关信徒通神的桥梁。丁巴教有五个教派,就是“一董当吉管布”、“一董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