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普米族历史 普米族家庭共分为几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3
转发:0
评论:0
普米族历史普米族家庭共分为几种,普米族的家庭分三种类型。一类是父系大家庭;一类是父系小家庭;一类是母系家庭。

  普米族的家庭分三种类型。一类是父系大家庭;一类是父系小家庭;一类是母系家庭。

  在永胜和宁蒗等地的普米人多是父系大家庭。大家庭居住在四合院里,每对夫妇及其子女拥有两三间房,在四合院的正中央设有一个大火塘,作为全家聚会之处。

    每一个小家庭放一个茶罐在火塘边,单独煮茶。大火塘边茶罐的多少,往往象征着这个大家庭里小家庭的数量。全家的家庭内务由家长的妻子主持。

    全家以大家庭为单位炊爨,每房媳妇轮流作饭,进餐时按小家庭打饭,菜按人均分,主食多退少补,由父母率其子母共食。大家庭劳动,按姓别年龄分工,劳动产品由家长保管分配,家庭成员之间钱物互用,无“私房”。

  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是普米族的主要家庭形式,每户平均四五口人,男子当家主经济大权和一切大事的决定权,女子负责处理日堂家庭琐事,还要从事辅助性农活。

  母系家庭只存在于宁蒗永宁区几个实行走访婚的村寨里,且往往与父系家庭并存。母系家庭成员为亲兄弟姐妹及姐妹的子女,不包括他(她)们的配偶。阿注婚生育的孩子称母家的兄弟为舅舅,母亲的姐妹为“母亲”,孩子之间以兄弟姐妹称呼,不分亲疏,情同手足。舅舅对甥儿女有抚养的义务,甥儿女也要负责给舅舅养老送终。

    母亲家庭以母亲或长姐为家长。家长对内对外都代表家庭,负责主持生产、生活和祭祀,但主要精力还是生产上。一切家庭财产属家庭全体所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米族音乐普米族音乐分为几种
普米族的音乐与歌舞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歌、舞不可分割,普米族的诗歌几乎没有不用于演唱的,普米族的民歌演唱则大多伴有舞蹈。普米族音乐有各种曲调。例如“推磨歌”,“煮茶歌”,“撒麦歌”,是妇女们喜爱唱的歌,“在皇帝家里”、“贡嘎岭歌”、“外侄给舅舅拜年”等,则是老年男子常唱的歌子;青年人喜欢“阿利约利”的调子。这种曲调的唱词,大多现编现唱,有短的,也有长的,可以表达哀怨忧伤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欢乐和爱情,可以独唱,也可以两人对唱。此外,还有“扎尼笼跌”曲调,是专用于大合唱形式的;由一人领唱,众人随和。“客坦”曲调,是专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演唱的。普米族的民歌音乐曲调主要有呀哈巴拉、阿辽辽、那布升洛等。呀哈巴拉,是一种较古老的民间曲调,旋律悠长委婉、节奏自由,高区一般用假声唱,开头常用一个弱起引子作为补充乐句,旋律从低音乐向高音区行进,末尾又回到原来的起音上,前后呼应。阿辽辽,这种曲调一般不带...
· 普米族宗教普米族韩规教共分为几支
韩规教也是普米族的民间宗教,有极为丰富的文字经典。韩规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山。水。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崇拜多神,亦崇拜祖先,每当发生旱、涝。雹等自然灾害,便要杀牲祭祀自然诸神,以消除自然灾害,祈求五谷丰登。当人畜病痛、死亡,则认为是鬼怪作祟,凡遇节庆、婚嫁。生育、出行、收割新粮等都要请祭师杀牲祭祀、念经祈祷,以求消灾避难,保佑安康。韩规教分为两支,一支属藏族民间苯教,另一支属佛教韩规,苯教并非人人可学,早期由贵族信奉,父子传袭,有藏文经典,部分地方亦建有寺庙。本县永宁及蒗蕖等地的苯教,并未发展为寺院,亦无出家僧人,保持以往的世袭传承。佛教传人后,势力渐大。由于苯教祭祀时,杀牲多,浪费大,许多教仪与佛教不同,故势力渐趋衰落。佛教韩规是受佛教影响而从苯教中分化出的一个教派。其神位属于“银冬”,仅次于活佛的地位。佛教韩规属于世袭,其藏文经典是利用佛教教义结合当地习俗创制而成...
· 普米族习俗普米族实行怎样的家庭制度
大部分普米族地区已确立了父权制,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实行男娶女嫁,从夫方居住的单偶婚。通婚限制很严格,普遍遵循民族外婚的原则。1949年以前,还实行等级内婚,即百姓不与奴隶结婚,贵族不与平民通婚。按普米族的古老习惯,父系同姓不婚,母亲同根也不婚,双系血亲都在禁绝之列。后来,由于通婚范围越来越小,氏族内婚范围扩大,按新规定,父系九代外可另立家谱,另取姓氏,分成不同的两姓后可通婚,母系七代以后可通婚。到十九世纪末,普米族开始与纳西、藏、汉等民族通婚。一般是纳西族女子嫁普米男女,普米族女子嫁给汉族,很少有纳西族男子娶普米族女子为妻,汉族女子嫁给普米族的也很少。青年男女虽然社交自由,但选择配偶要由父母作主。包办婚姻占主要部分。许多儿童在十三岁以前,便由双方父母协商,订了婚约,有的小孩刚生下来或满周岁就订了亲。结婚年龄也较早,过去女子十五岁,男子十八岁多已完婚,也有少数男女在十三岁举行“成丁礼”(...
· 普米族有何历史?普米族历史简介
居住于不同地区的普米族自称在语音上有些差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平米”或“批米”,宁蒗的自称“拍米”(有的书中译为“普日米”、“普英米”、“培米”等。)。“米”意为人,“平”、“批”、“拍”都是“白”之意,普米意为白人。其他民族对普米族的称呼不一,汉族、白族称普米为“西番”,彝族称其为“窝牛”,藏族和纳西族支系摩梭人则称普米人为“巴”,丽江纳西族称其为“博”,傈僳族称“流流帕”等等。汉文的史籍中没有普米这一族称,而是以“西番”和“巴苴”称呼普米族的先民。然而历史上的“西番”包括了几个族源相近、语言也相近的自称单位,普米仅是“西番”中人数较多的一支,而“西番”源于古代氐羌族群。196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民族识别结果,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普米族。起源于大西北的羌人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一个民族。在甲骨文、金文有关羌的记载很多。《说文·羊部》释文:“羌,西戎...
· 普米族历史普米族民间爱情故事
从前,在天边的一个密林里,住着一对年青的夫妇。男的叫色机女的叫比机。他们深深地相爱着,日子过得轻松、愉快。一天,比机到小溪旁去背水,碰到一个人慌忙地赶着两头猪,在森林里乱窜比机奇怪的问:“大哥你是谁,为什么总在这儿绕圈子?”那人告诉比机,他是国王的牧猪人,因为找丢失的猪,困在森林里已经三天三夜了,回去后国王的皮鞭是躲不过了,说着他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比机很同情牧猪人的遭遇她说:“别难过我有办法。”她回家去拿一把油菜籽,交给牧猪人说:“你一边走一边把油菜籽一粒粒地丢下去,它往哪里滚,你就往哪儿去它会把你引回自己的家乡。”牧猪人接过油菜籽,赶着猪按照比机说的办法,回到了家里。油菜籽还剩了一大半他连口气也没敢喘就跑去见国王想说明经过,求得宽恕。国王说:“你这穷鬼,到哪儿偷懒去啦?”牧猪人连忙说自己丢了猪,找猪时迷了路,耽搁了三天。国王圆瞪两眼,冲着牧猪人的鼻尖喊道:“胡说!你怎么会迷路?分明是撒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