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普米族文化 普米族的天文历法是怎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6
转发:0
评论:0
普米族文化普米族的天文历法是怎样的,普米族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亦有其独特的历法。远古时代,普米族先民便密切注意天。

  普米族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亦有其独特的历法。远古时代,普米族先民便密切注意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由于恒星的位置不变,可以用它作其它日、月、星辰运行的标志。因此,普米族先民经过长期观测,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宿为“坐标”。二十八宿都是恒星,不仅是观测其它日月星辰位置的坐标,其中有些星宿还是普米族祖先测定方向。岁时以及季节的观测对象。

  普米族以腊月初六、初七或初八为岁首,称“吾昔”节(意为新年)。他们推算“吾昔”节的日期并非按阴丁日历进行,而是以观测“处紫”(昂宿)的出没来确定的,因为“处紫”作为二十八宿之首,有些则以“苏多”(室宿)为开始。这两个星期相距5天,到底哪一宿为星首,无关紧要,各地从俗而定。关键是要以观测“处紫”来确定。“处紫”星与月亮相遇之夜即过“吾昔”节。过去普米族是以二十八宿和月亮相遇来记日的,每到农历十二月初,普米族老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观测星宿的运行情况,以便确定年节,也就是以看“处紫”上中无作为一年之首。普米族认为,一般农历腊月初六、初七或初八的星日最吉祥,所以这几天就过年(即过“处紫”吾昔)。“吾昔’市按古规一般过九天,现绝大部分普米族仍隆重过此节日,部分地区则由于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也不再讲究了。

  在确定岁首以后,普米族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月为三十日,一日分为十二时辰。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正月至三月为春,普米语称“拈桑里”,意为春三月。

    四月至六月为夏,称“机桑里”,意为夏三月。七月至九月为秋,称“杂桑里”,意为秋三月。十月至十二月为冬,称“宗桑里”,意为冬三月。

  普米族每日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半夜称“七比乌”,意为鼠时;鸡鸣时称“笼乌”,意为牛时;天亮时称“冬乌”,意为虎时;日出时称“衣比乌”意为免时;早饭前时称“不逮乌”意为龙时;早饭后称“不”意为蛇时;日当中时称“逮乌”,意为马时;日偏西称“日乌”,意为羊时;日西斜称“扑里乌”,意为猴时;日落称“卷乌”意为鸡时;黄昏称“尺乌”,意为狗时;人静时称“怕乌”,意为猪时。

  普米族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加于年、月、日、时上面,又将木。火、土、金、水五行,分为阴阳二姓,共有十项,称为“比”。

  称甲为“省板省苦”,意为阳木;称乙为“省板省满”,意为阴木;称丙为“迈板迈苦”,意为阳火;称了为“迈板迈满”,意为阴火;称戊为“渣板渣苦”,意为阳土;称己为“渣板渣满”,意为阴土。

    称庚为“仙板仙苦”,意为阳金;称辛为“仙板仙满”,意为阴金;称壬为“支板支苦”,意为阳水;称癸为“支极支满”,意为。

  普米族称十二属相为“乌苦古你”,称阴阳五行为“比昔比满呷点”,十二属相与阴阳五行相推相衍,并成六十花甲,普米语称“龙炯”,这是普米族历法岁时推算的大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米族习俗普米族是怎样“喊魂”的
普米族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一个人有三魂七魄,每当人失去三魂七魄时,人就会表现得奇怪异常。时常惊骇不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噩梦不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每当有这种种情形出现,普米族人就要找懂法术的道士拆字算命,也就是看八字,然后在道士推算出的吉日择时进行喊魂仪式。普米族的喊魂从远古一直流传至今。据调查,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的有以下三种:龙洞边喊魂普米族认为,人们从龙洞里汲水喝或从龙洞边经过时,不小心犯了龙王神的忌讳,龙王就会将其魂魄拘禁起来。这时就要请族中法术最高的道士若干人,到龙洞边去喊魂。喊时需用一个鸡蛋,一块猪肉,一定数量的果品,一块木板,木板的一头要用刀削尖,分别用红、绿、黑三种颜色画上牛、马、羊图样,削尖的一头插在龙洞内。从家里出发时,道士肩上斜挎一块一丈长的红布,吹起海螺,直到喊完魂回家,把红布挂在香水案上。从家里出发时,还要带一个铜香炉,香炉内插满柏香,到了龙洞边,点燃柏香,开...
· 普米族舞蹈普米族是怎样跳锅庄舞的
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自娱性与交际性的舞蹈,如《搓磋》、《葫芦笙舞》;又有模拟性和礼仪性的舞蹈,如《仆瓦磋》;还有崇拜英雄、自然、祖先神灵的祭祀舞和丧葬舞,如《醒鹰磋》、《寨细磋》等。舞蹈以反映耕作、狩猎、纺织等生产劳动的生活为多,用葫芦笙、笛子等伴奏。舞步刚健明快,并配以优美生动的曲调。跳锅庄是普米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一般是傍晚时在院内或场坝上举行。跳舞时,总要在中间燃起一堆火,与室内的锅庄相似,所以叫跳锅庄。此外,常见的舞蹈还有“初歹”(即“打跳”)、“初及”、“帕手拉”、“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蹈。跳舞时无论男女老少都加入舞蹈行列,欢聚一堂,往往跳至深夜不知疲倦。普米族的传统舞蹈“打锅庄”就属于生活舞。一般是傍晚时分在院子或者场坝上举行。跳舞时,在场地中央燃起一堆篝火,因与屋内的锅庄相似,故被称为打锅庄。锅庄舞舞蹈动作大多反映了耕作、狩猎、纺织、洗麻等方面的生产劳动形象。...
· 普米族舞蹈普米族民间“搓蹉舞”是怎样跳的
搓磋”为普米语,“搓”意为(这种)舞,“蹉”意为跳,即跳(这种)舞之意。舞时,领舞者按一定节奏击羊皮,起到鼓声的效果,因而也叫“羊皮舞”。此外,还有“四弦舞”或“普米锅庄”之称。主要流传于兰坪县的通甸、河西、啦井、金顶及石登等乡镇普米族聚居的村寨。搓磋舞,传说原有十二套,但经过长期流传,各地的舞步都有发展,不同的舞步日趋增多。不过表现手法大同小异,音型、节奏基本固定。现介绍的是六十年代以前,通甸龙塘、水俸一带跳的十二套舞步。其主要特征是:踏跺的力向为纵的关系(力点在重心脚前脚掌),跨步(走步)的力向为横的关系(力点在胯部),退步时前俯,上身和力向相反,上前时(自然)后仰,上力向亦相反(力点在小腹部位)。力向为纵向关系的代表性节目有“登呸楞拉”(一边两脚);力向为横向关系的代表性节目有“陡拜需徐蹉”(臀部相接舞),力向(上)相反的代表性节目有“综蹉”(团聚舞)的第一种跳法。速度,一般为中速。...
· 普米族习俗普米族实行怎样的家庭制度
大部分普米族地区已确立了父权制,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实行男娶女嫁,从夫方居住的单偶婚。通婚限制很严格,普遍遵循民族外婚的原则。1949年以前,还实行等级内婚,即百姓不与奴隶结婚,贵族不与平民通婚。按普米族的古老习惯,父系同姓不婚,母亲同根也不婚,双系血亲都在禁绝之列。后来,由于通婚范围越来越小,氏族内婚范围扩大,按新规定,父系九代外可另立家谱,另取姓氏,分成不同的两姓后可通婚,母系七代以后可通婚。到十九世纪末,普米族开始与纳西、藏、汉等民族通婚。一般是纳西族女子嫁普米男女,普米族女子嫁给汉族,很少有纳西族男子娶普米族女子为妻,汉族女子嫁给普米族的也很少。青年男女虽然社交自由,但选择配偶要由父母作主。包办婚姻占主要部分。许多儿童在十三岁以前,便由双方父母协商,订了婚约,有的小孩刚生下来或满周岁就订了亲。结婚年龄也较早,过去女子十五岁,男子十八岁多已完婚,也有少数男女在十三岁举行“成丁礼”(...
· 普米族节日普米族特色情人节是怎样的
情人节这一天,丽江、大理和怒江的各族群众骑马坐车从几百里远处赶来聚会在兰坪县罗古箐的高原草场上。草场边有两棵紧贴在一起枝串枝、根连根、高近30米的云杉树,被普米人亲昵地称为“情人树”。因此,这片高原草场也称为“情人坝”。当地人说每年的“情人节”都要下雨,这是情人相思的眼泪,也如情人相思的情话,相思一年在这天向情人倾诉。其实,罗古箐地处高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因山高林密,气候多变,特别在“情人节”这段时间时晴时雨。普米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白族的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的盛装,一群群络绎不绝涌入“情人坝”。草地上密林间人们嬉笑打闹,拿出自带的酒肉食品席地野餐,阵阵笑语和着山风在草场上此起彼伏。普米族的婚俗中“情人节”非常重要。平时相爱的恋人们可以在这几天中尽情地相聚、嬉耍,还可以彻夜不归纵情于山林间。而平时在老人面前和家人中是不行的。那些家中老人不同意婚事而陷入苦恋中的男女就趁“情人节”把自己的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