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普米族舞蹈 普米族民间“搓蹉舞”是怎样跳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5
转发:0
评论:0
普米族舞蹈普米族民间“搓蹉舞”是怎样跳的,搓磋”为普米语,“搓”意为(这种)舞,“蹉”意为跳,即跳(这种)舞之意。舞时

  搓磋”为普米语,“搓”意为(这种)舞,“蹉”意为跳,即跳(这种)舞之意。舞时,领舞者按一定节奏击羊皮,起到鼓声的效果,因而也叫“羊皮舞”。此外,还有“四弦舞”或“普米锅庄”之称。主要流传于兰坪县的通甸、河西、啦井、金顶及石登等乡镇普米族聚居的村寨。

  搓磋舞,传说原有十二套,但经过长期流传,各地的舞步都有发展,不同的舞步日趋增多。不过表现手法大同小异,音型、节奏基本固定。

    现介绍的是六十年代以前,通甸龙塘、水俸一带跳的十二套舞步。其主要特征是:踏跺的力向为纵的关系(力点在重心脚前脚掌),跨步(走步)的力向为横的关系(力点在胯部),退步时前俯,上身和力向相反,上前时(自然)后仰,上力向亦相反(力点在小腹部位)。

    力向为纵向关系的代表性节目有“登呸楞拉”(一边两脚);力向为横向关系的代表性节目有“陡拜需徐蹉”(臀部相接舞),力向(上)相反的代表性节目有“综蹉”(团聚舞)的第一种跳法。

  速度,一般为中速。速度慢时,舞步轻盈、飘洒,仿佛微风有节奏地牵动着衣裙。速度加快时,舞步粗犷、有力。

  队形,主要有(手牵手的)单圆圈、双圆圈及半圆圈,一般习惯逆时针方向跳,也可顺时针方向跳。若围成双圆圈时,同方向和不同方向跳均可。

    舞时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参加跳舞的人可随时介入,也可先后起步,也可部分人舞,另一部分人边走边唱(民歌)。待唱完后,又随之起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米族舞蹈普米族是怎样跳锅庄舞的
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自娱性与交际性的舞蹈,如《搓磋》、《葫芦笙舞》;又有模拟性和礼仪性的舞蹈,如《仆瓦磋》;还有崇拜英雄、自然、祖先神灵的祭祀舞和丧葬舞,如《醒鹰磋》、《寨细磋》等。舞蹈以反映耕作、狩猎、纺织等生产劳动的生活为多,用葫芦笙、笛子等伴奏。舞步刚健明快,并配以优美生动的曲调。跳锅庄是普米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一般是傍晚时在院内或场坝上举行。跳舞时,总要在中间燃起一堆火,与室内的锅庄相似,所以叫跳锅庄。此外,常见的舞蹈还有“初歹”(即“打跳”)、“初及”、“帕手拉”、“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蹈。跳舞时无论男女老少都加入舞蹈行列,欢聚一堂,往往跳至深夜不知疲倦。普米族的传统舞蹈“打锅庄”就属于生活舞。一般是傍晚时分在院子或者场坝上举行。跳舞时,在场地中央燃起一堆篝火,因与屋内的锅庄相似,故被称为打锅庄。锅庄舞舞蹈动作大多反映了耕作、狩猎、纺织、洗麻等方面的生产劳动形象。...
· 土族舞蹈土族的“安昭舞”怎样跳
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安昭亦称“转安昭”,它与蒙古族的“安代舞”相近。表演时,在场院中间燃起篝火,老少皆着盛装,按男在前女在后的顺序围火堆成圈,由一人领唱,众人唱和,翩翩起舞,直至深夜。“安昭”一词并无实际含义,它是唱歌衬词“安昭索罗罗”的简称,现在已演化成为民间歌舞安昭的专用名称。安召舞是土族人世代相传的一种集体歌舞形式,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昭舞,呈现出一片喜庆景象。“安昭”歌舞的唱词涉及广泛,从问答形式到庆贺丰年以及送旧迎新、赞颂祝福、祈求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边歌边舞,歌舞结合,舞姿古朴内在且优美、平稳,一首歌一个跳法,歌名就是舞名,脍炙人口的有“安昭索罗罗”、“占昭什责”、“辛中布什索”、“拉热勒”、“昭音昭”、“新玛罗”、“拉热拉莫”等几种歌舞曲,节奏欢快,带有抒情色彩,无乐器伴奏。女性舞蹈动作优雅、秀气...
· 普米族都有啥舞蹈?普米族舞蹈简介
普米族的音乐与歌舞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歌、舞不可分割,普米族的诗歌几乎没有不用于演唱的,普米族的民歌演唱则大多伴有舞蹈。跳锅庄是普米族传统的舞跳形式,这种舞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一支竹笛或葫芦笙,有一块空地即可进行,少则三五人,多则数百人。一般总是在傍晚,在院内或场坝上举行。跳舞时,总要在中间燃起一堆火,与室内的锅庄相似,所以称之为锅庄舞。锅桩内容很丰富,从古代的游牧、狩猎、纺织到今天的赶街、庆丰收、烤酒等都有反映。流行的曲调有《放单调》、《出山》、《狮子舞》等等。现在,锅庄舞已发展成为集唱词、曲调、舞蹈、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艺术。普米族的民间舞蹈,大体上可分为宗教舞蹈和娱乐舞蹈两大类。宗教舞蹈,普米族的宗教舞蹈,均为原始宗教舞蹈。目的是祟奉神灵,驱邪撵鬼。从表演场合看,都在特定的宗教活动中表演。如驱邪撵鬼时跳“醒英磋”、葬礼中跳寨细蹬、敬羊舞等。哪一种宗教舞蹈在哪一种宗教活动中跳,...
· 瑶族舞蹈瑶族的金锣舞是怎样跳的
瑶族金锣舞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起初只限用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民俗活动,后来演变为贺新春、庆丰年的主要舞蹈。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金锣舞流行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平略等村,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作品。源于当地瑶族群众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和拜谢山神爷的恩赐。旧时只限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活动,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金锣舞逐渐演变为瑶山庆丰年贺新春的主要祭祀舞蹈。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五月廿九,金锣声就会在瑶寨响起,人们如痴如狂唱歌跳舞;金锣舞是瑶民情感渲泻的主要活动形式,体现了当地瑶民的生产、生活、情感的全过程。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舞时在活动场院地中拉起一条藤蔓或一根绳索,把金锣串起并悬挂起来,也可将金锣吊于竹架或木杈上,金锣离地面约...
· 普米族习俗普米族是怎样“喊魂”的
普米族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一个人有三魂七魄,每当人失去三魂七魄时,人就会表现得奇怪异常。时常惊骇不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噩梦不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每当有这种种情形出现,普米族人就要找懂法术的道士拆字算命,也就是看八字,然后在道士推算出的吉日择时进行喊魂仪式。普米族的喊魂从远古一直流传至今。据调查,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的有以下三种:龙洞边喊魂普米族认为,人们从龙洞里汲水喝或从龙洞边经过时,不小心犯了龙王神的忌讳,龙王就会将其魂魄拘禁起来。这时就要请族中法术最高的道士若干人,到龙洞边去喊魂。喊时需用一个鸡蛋,一块猪肉,一定数量的果品,一块木板,木板的一头要用刀削尖,分别用红、绿、黑三种颜色画上牛、马、羊图样,削尖的一头插在龙洞内。从家里出发时,道士肩上斜挎一块一丈长的红布,吹起海螺,直到喊完魂回家,把红布挂在香水案上。从家里出发时,还要带一个铜香炉,香炉内插满柏香,到了龙洞边,点燃柏香,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